王金雙 王業(yè)皇
肛腸疾病屬于臨床常見病和多發(fā)病, 臨床上多采用手術進行治療, 但常常會引起尿潴留等不良反應。尿潴留是指膀胱內(nèi)充滿尿液而不能正常排出, 多發(fā)于術后當日, 其發(fā)病率較高, 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膀胱內(nèi)尿液不能排出、膀胱脹痛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術后康復效果, 臨床上多采用導尿術進行排尿, 但其對機體損傷較大且易感染, 不利于患者康復。隨著中醫(yī)學的發(fā)展, 運用中藥穴位貼敷進行治療,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次旨在研究中藥穴位貼敷預防肛腸病術后尿潴留臨床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86例肛腸病術后患者,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43例。實驗組男22例, 女21例;年齡22~72歲,平均年齡(46.5±22.5)歲。對照組男21例, 女22例;年齡22~73歲, 平均年齡(47.5±22.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 均進行相應體征檢查, 確診病情后,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治療, 具體操作如下:以局部熱敷,采用聽水聲等方法誘導排尿, 下腹部疼痛明者, 給予藥物止痛。實驗組給予中藥穴位貼敷治療, 具體操作如下:選用車前子、澤瀉、薄荷、藿香等溫經(jīng)通絡、活血行氣的藥物, 在手術后及時進行穴位貼敷, 選穴氣海、關元、神闕貼敷, 貼敷>4 h , 嚴重時可重復使用。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尿潴留發(fā)生率、排尿通暢程度分為完全通暢、輕微不適、排尿不暢明顯疼痛、導尿、h1、h2、h3、護理滿意度。療效判定標準[1]: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 術后排尿正常;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 術后自行排尿, 通暢度欠佳;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未消失, 不能自行排尿??傆行?顯效率+有效率。采用本院自制問卷評估患者護理滿意度, 分為非常滿意、一般、不滿意, 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率+一般率。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實驗組顯效28例、有效13例、無效2例,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3%(41/43);對照組顯效23例、有效11例、無效9例,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79.1%(34/43)。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5.108, P<0.05)。
2. 2 兩組患者尿潴留發(fā)生率對比 實驗組患者尿潴留發(fā)生率2.3%低于對照組的16.3%,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尿潴留發(fā)生率對比[n(%)]
2. 3 兩組患者排尿通暢程度對比 實驗組完全通暢31例(72.09%), 輕微不適3例(6.98%), 排尿不暢明顯疼痛6例(13.95%), 導尿3例(6.98%);對照組完全通暢14例(32.56%),輕微不適13例(30.23%), 排尿不暢明顯疼痛12例(27.91%),導尿4例(9.30%)。實驗組排尿通暢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4 兩組患者排尿時間對比 實驗組h1≤3 h 21例(48.8%),3 h
2. 5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95.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4%,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
肛腸病術后尿潴留的發(fā)生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 主要是由于患者身體素質較差, 膀胱括約肌收縮無力, 患者過度緊張等原因造成的應及時進行預防, 防止尿潴留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2]。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 中藥穴位貼敷預防肛腸病術后尿潴留臨床效果明顯, 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5.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9.1%,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108, P<0.05)。實驗組患者尿潴留發(fā)生率2.3%低于對照組的16.3%,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排尿通暢程度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h1、h2、h3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護理滿意度95.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4%,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分析如下:①運用中藥穴位貼敷進行預防藥效吸收較快, 且對穴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在其刺激下機體反射性引起逼尿肌收縮, 括約肌舒張, 進行正常排尿, 還可以解除疼痛引起的筋脈瘀滯、尿道痙攣, 避免導尿引起的尿道損傷;中藥價格較低, 用量較少, 操作簡便[3-5]。常規(guī)熱敷預防起效較慢且排尿效果不明顯。②中藥穴位貼敷常選在氣海穴、關元穴、神闕穴[6-9], 氣海穴可以解除疼痛引起的靜脈瘀滯、尿道痙攣、促進尿液的排出;關元穴為小腸的募穴, 屬于任脈穴, 可以促進氣血運行, 溫補下焦, 疏通經(jīng)絡, 行氣活血, 補益陽氣,可以募集膀胱經(jīng)水濕, 緩解治療集聚疼痛, 益腎興陽;神闕穴屬于任脈, 位于臍帶中央具有培元固本、和胃理腸的功效的作用。對以上部位進行貼敷可以緩解松弛痙攣的尿道和膀胱括約肌, 使膀胱功能恢復正常, 促使機體排尿功能恢復正常。③車前子味甘, 性寒, 屬于利尿滲濕、抗菌、降壓的功效,澤瀉具有利水、滲濕、泄熱的功效, 薄荷味辛, 性涼, 具有疏風散熱的功效, 可以刺激周圍皮膚神經(jīng)末梢的感受器, 緩慢的滲入皮內(nèi), 達到治療作用, 藿香對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可以發(fā)散風寒、祛濕、發(fā)汗、抗菌、利腸胃、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可以促進胃液分泌, 提升白細胞數(shù)量, 解除痙攣。將其聯(lián)合使用可以達到解除尿道痙攣、促進尿液排出的目的[10]。
綜上所述, 中藥穴位貼敷預防肛腸病術后尿潴留臨床效果效果顯著, 尿潴留發(fā)生率低, 患者滿意度高, 排尿程度較好, 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