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桐夢
手術即是治療疾病的過程, 同時也是創(chuàng)傷的過程, 機體會因手術的傷害引起疼痛癥狀, 機體以進行有效自我保護,是機體的一種特殊保護機制, 同時疼痛會導致患兒出現(xiàn)一種不愉悅的情緒[1]。這種情緒的產生可影響患兒的切口愈合及術后睡眠等諸多問題, 導致疾病康復受到影響及引起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所以小兒術后的鎮(zhèn)痛問題越來越引起醫(yī)護人員的關注[2]。本研究非藥物護理措施對學齡期兒童急性闌尾炎術后疼痛的影響,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科治療的48例學齡期兒童急性闌尾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雙盲原則分為實驗室和對照組, 各24例。實驗組患兒男16例, 女8例;年齡最大12歲, 最小6歲, 平均年齡(8.18±1.34)歲;對照組患兒男15例, 女9例;年齡最大13歲,最小6歲, 平均年齡(9.08±1.37)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兒給予常規(guī)術后護理干預, 術前對患兒家屬進行詳細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及麻醉及手術方式, 術后患兒的病情觀察、并發(fā)癥防治、康復指導及相關的照護措施等。
1.2.2 實驗組 患兒給予術前及術后4個不同時段(0~8 h、9~16 h、17~24 h、25~32 h)的非藥物護理措施。①手術前:充分評估患兒病情及家屬的需求, 與患兒家屬充分溝通, 對患兒擬采取的手術方式進行講解, 并通過激勵語言鼓勵患兒及家屬充分配合手術前的準備, 對手術充滿信心。②術后0~8 h:此時間段患兒身體較為虛弱, 為其創(chuàng)造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 減少探視人員, 陪護人員降低說話音量, 適當調暗室內光線, 遮擋窗簾, 保證患兒休息。幫助患兒適當屈膝, 雙腿屈曲能夠降低腹部皮膚張力, 一定程度上緩解疼痛。③術后9~16 h、17~24 h:術后9 h后適當抬高床頭, 使患兒半臥位, 在床上適當活動下肢, 有利于盡早排氣和進食, 也為下床活動做準備。指導患兒進行深呼吸, 通過看患兒平時喜愛的動畫片、電視節(jié)目、聽音樂, 與家長聊天等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減輕疼痛, 護士應給予積極性強化, 盡可能多地給予表揚與鼓勵[3]。④術后25~32 h:患兒病情基本穩(wěn)定, 此時護理人員應采用激勵贊賞的語言鼓勵患兒積極離床活動, 并告知患兒及家屬早期活動的意義, 可避免腸粘連及緩解患兒術后腹脹, 及早恢復腸功能等??梢罁?jù)患兒的性格特征采用漫畫、小視頻等形式對患兒進行鼓勵, 并通過講解成功的病例激勵患兒, 同時, 也請患兒家屬積極配合給予患兒積極的心理暗示, 鼓勵并協(xié)助患兒離床活動, 降低患兒由于腹脹及臥床時間較長導致的疼痛及不舒適感[4,5]。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2]觀察比較兩組患兒有無出現(xiàn)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情況及手術后疼痛情況。6~8歲患兒采用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進行疼痛程度評估, >8歲患兒采用數(shù)字評分量表(NRS)進行疼痛程度評估, 無痛:0分;輕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在恢復期均未出現(xiàn)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實驗組患兒手術后疼痛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U=3.56, 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兒疼痛程度比較(n)
學齡期兒童的性格特征導致患兒對術后的疼痛產生焦慮、恐懼等不愉悅情緒, 進而對治療及護理不予配合。非藥物護理是針對患兒的性格特征給予有效的激勵, 并在家屬的配合下進行無痛苦、無不良反應的一種疼痛干預措施, 通過漫畫、小視頻及直接或間接的成功治療病例對患兒進行鼓勵,使患兒對疾病的預期充滿期待, 從而積極配合治療護理措施的進行。非藥物護理措施的有效應用在手術后很大程度的減輕疼痛感受, 促進疾病的康復, 從而使總體的就醫(yī)滿意度提高[6-10]。本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患兒手術后重度疼痛3例、中度疼痛4例、輕度疼痛12例、無痛5例;對照組患兒手術后重度疼痛10例、中度疼痛10例、輕度疼痛4例、無痛0例。
總之, 非藥物護理措施對學齡期兒童急性闌尾炎術后可明顯減輕疼痛, 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