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運敏
【摘要】隨著我國素質(zhì)教育的廣泛開展,各個學科的教育都面臨著新的問題與挑戰(zhàn),必須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革。面向?qū)W習成長啟蒙狀態(tài)孩子的小學語文教學,也在此過程中得到了促進與變革。不僅課堂教學內(nèi)容、形式等方面產(chǎn)生了變化,教師的教學語言也有了明顯的更新發(fā)展。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語言表達能力標志著其個人修養(yǎng)、素質(zhì)及文化,也更是職業(yè)素養(yǎng)與水平的體現(xiàn)。小學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對語言的充分發(fā)揮及運用,除了能對教學效果帶來積極正面的幫助外,更重要的是能夠?qū)W生對語文的好感與興趣進行良好的培養(yǎng)。以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特點為對象進行分析探討,希望借此能夠提升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運用能力,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從啟蒙狀態(tài)開始就學好語文,為日后的學習歷程打下堅實的根基。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教學語言特點
人類對教育的接受,是從語言學習開始的,諸多的學習科目中,語文教育處于極其特殊而重要的位置。語文通過對學生理解能力、語言使用能力和人文素質(zhì)的培養(yǎng)與提高,可以看作是整個人生接受教育、進行學習的根基。隨著我國素質(zhì)教育觀念的廣泛開展,小學語文教師的職業(yè)素質(zhì)與教學實力面對著更高的要求與更多的挑戰(zhàn)。語言教學是語文科目的學習主體部分,教師的教學語言會不自覺地對學生日后的語言能力的形成產(chǎn)生重要影響,具有極強的引導性和范例性,因此教師是否具有優(yōu)秀的語言運用能力至關重要。只有明確了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特點,才能促進教師素質(zhì)與教育質(zhì)量的提升,對孩子們一生的學習起到積極作用。
一、規(guī)范性與科學性
任何一門學科的建立,必定需要其本質(zhì)的科學性與規(guī)范性。小學語文亦是如此,規(guī)范科學的語言才能保障知識傳遞的穩(wěn)定性與準確性。
擺在第一位的是語言的規(guī)范性。教師是處于啟蒙階段學生們的模仿對象,教師的語言對學生們有著潛在而深刻的影響,決定著學生語言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對日后的語言表達能力與閱讀理解能力有著重要意義。發(fā)音的準確性、用詞的規(guī)范性都是語文教師必須遵守的。各地方言中的習慣性發(fā)音需要得到克服,如在課堂上將“教師”都城“教絲”;語法和詞匯的運用要注重規(guī)范,如不能將“你先走”說成“你走先”。教師在小學課堂上要時刻保持普通話標準,用語用詞遵循規(guī)范,語氣語調(diào)合適自然、,保持與學生交流時語言的流暢與聲音的洪亮。
語言的科學性亦十分重要。要做到科學性,教師首先完善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上課時能夠準確無誤地對出現(xiàn)的句子、詞匯的含義進行闡釋,不能將模棱兩可甚至錯誤的知識帶給學生。同時,教師也要保證教學語言中的語義明確,不要給學生造成不必要的誤解或是困擾,讓學生在課堂上高效地吸取知識。
二、生動性與趣味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孩童時期的過渡階段,無論是思想還是行為上都還比較幼稚,常規(guī)照本宣科式的教育容易使其感到枯燥無味,導致注意力的散失,影響正常學習狀態(tài),不利于其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的發(fā)展養(yǎng)成。在小學教育中,語言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貼切。傾注情感地誦讀課文,使用高低變換的語音語調(diào),這些方式都會令學生感到放松而舒適,自然地集中了注意力。語文課本中的大量課文其實本身都具有良好的生動性和趣味性,然而如果僅僅憑借小學生們自身,并不能夠完全理解課文的內(nèi)涵與深意,需要教師利用生動趣味的語言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進行理解,從而使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得到提高。語言本身就具有生動、趣味的強大能力,教師想要良好地運用,對學生心理的把握十分重要,要學會用生動形象、幽默風趣的語言投其所好,同時循循善誘,這樣既帶來了課堂教育的質(zhì)量與高效,又給了孩子們一個身心完善的快樂童年。
三、藝術性與情感性
教學語言的生命關鍵在于情感的傾注與抒發(fā)。這一點在語文教學中表現(xiàn)得極為典型,語文的學習離不開各種豐富感情的縈繞。各種語文教材中的所有作品幾乎都充滿了作者各種各樣的飽滿感情,學生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依賴于課本中字里行間對作者情感的體會。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課文《長城》時,期望學生生發(fā)出對歷史的興趣以及對偉大中國的自豪感,不光要通過語言中的真摯情感來將學生打動,還可以帶領學生們共同觀看長城紀錄片,或是布置查閱資料的課后作業(yè),并讓學生們說出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通過這種方式來激發(fā)孩子們的情感萌芽開花。
語言的藝術性在實際教學中也不容忽視。源遠流長、豐富多樣的中華文化造就了獨特的中華語言文化,這本就使得語言在作為人類溝通工具之外也富有強大的藝術性。能否在日常授課的口語中體現(xiàn)藝術性,給予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關乎老師的修養(yǎng)與技巧,優(yōu)秀的教師靈活運用語言,能夠幽默風趣,亦可鄭重莊嚴,在不同的情況下采用不同語言技巧,不僅能把學生不由自主地帶入教師營造的環(huán)境中學習,更能把一點一滴的語言魅力帶給學生細細體會。孩子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成型發(fā)展,富有藝術化的教育語言必不可少。
四、貼切性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教育在生活之外卻落腳生活。貼切性的含義,就是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使用的語言,應該努力地落腳每個人的真實生活,尤其是學生們、孩子們的真實生活。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的體會更加感同身受,有利于所教授知識的傳播,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情感的豐富以及洞察力的提升。毫無疑問,貼切性是及其有助于孩子開展語文學習的教學語言特點。
針對具有個體差異化的學生群體,貼切的語言極大地展示出其針對性。例如,對膽小的女孩子而言,可以通過“每晚睡覺不需要爸爸媽媽的陪伴”來詮釋勇敢,對于開朗活潑的男孩子,則可以通過“單獨一個人去幫媽媽買菜”來告訴他什么是勇敢。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的不同年齡、性格、愛好等特點來設計出符合孩子特點的專有的貼切教育語言。
五、如何培養(yǎng)適合小學生學習語文的教學語言
1.嚴謹規(guī)范的使用教學語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小學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教師會有不同程度的依賴心理,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為人師表”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作為語言類科目教學的語文教師,首先要保證自身語言發(fā)音、含義理掌握方面的準確性,并針對學生的基本特點,進行教學語言的合理設計。
2.加強學習,提升專業(yè)水平。教學過程的發(fā)展,也是教師不斷學習、完善自身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主動進行教學相關知識的學習,對自身的教學語言特點進行自主練習,以最好的狀態(tài)融入到教學過程中。
六、結語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對孩子一生的學習、生活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階段的學生,尤其是年齡較小的低年級學生,正處于孩童時期的過渡階段,無論是思想還是行為上都還比較幼稚,身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要確保自身發(fā)音的標準、對語言意義內(nèi)涵理解掌握的準確、對語言的生動趣味運用、能夠?qū)⑶楦泻退囆g通過語言體現(xiàn)以及因材施教,基于孩子的不同特點,進行合理貼切的教學語言設計。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zhì)量,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進步,更從孩童時代就給學生們打好語言及相關能力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盧妍.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策略[J].新課程學習,2010,(09).
[2]景慧芳.小學語文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考試,2011,(06).
[3]李吉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