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萍 張美瑩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各國在實現經濟融合的同時,也推動了文化的融合與滲透,使得文化越來越趨向于多元化。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而且被人們所廣泛關注,使其成為了音樂發(fā)展的主要方向。但在我國的音樂教育當中,受到教育模式和教育資源的影響,還未能建立起完善的多元文化形式的音樂教育體系,但人們對音樂多元文化教育的需求已不容忽視。對目前我國多元文化形式的音樂教育開展狀況加以了解,并探討開展這種音樂教育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音樂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措施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藝術類教育在我國素質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大,而音樂教育對于學生審美趣味的培養(yǎng)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音樂教育的多元化發(fā)展已經成為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要求在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將文化底蘊、文學以及藝術等內容融入其中,從而幫助學生對音樂的內涵加以理解,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音樂的體會,更能使其精神世界得到豐富,因此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目前我國開展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基本情況
(一)素質文化教育被忽略
我國地域遼闊且人口眾多,而受到人口數量的影響,社會競爭壓力也十分巨大,大多數人認為,學生只有將科學文化知識學好,才能在未來有所作為,學習美術、音樂等內容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影響不大,而很多教育者也是這樣認為的,盡管素質教育在近些年來得到了不斷的深化,但是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和價值觀的影響,關于音樂等素質教育內容仍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更不要說實現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了,這種狀況使我國音樂教育的發(fā)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缺乏人文教育
與西方國家相比,在音樂文化教育方面,雖然我國很多高校已經開始接觸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并對其進行了相應的了解,但學生所學到的東西卻少之又少。我國在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都習慣于將教育的重點放在音樂的技能上,所以,音樂教育目的也就成了學習發(fā)音、唱歌、保證不唱跑調,學生在學習中很少能接觸到世界民族音樂,甚至對本民族中的音樂也沒有深入的了解,導致很多學生認為我國的民族音樂比較土氣或跟不上時代,盲目的崇拜日韓明星,或熱衷與歐洲古典音樂。
(三)無法對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平衡對待
雖然近年來,人們對于音樂本土化越來越重視,還有很多人對音樂本土化的想法進行了倡導和宣傳,但這其中還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很多人認為,我國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文化內涵更為豐富,所以只需要掌握本土文化就可以了。但這種想法過于片面,因為對于人類而言,音樂是智慧的結晶,如果對于外來文化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接受,那么只會形成閉門造車,固步自封的局面。這種局面會導致本土文化發(fā)展緩慢,甚至停滯不前,無法做到與時代、與世界接軌。
(四)音樂教學的內容存在單一性
音樂能夠陶冶情操,使學生審美的能力得到一定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國,很多院校的音樂教育內容缺乏豐富性,而正是因為音樂內容的匱乏,限制了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見識的提升,加上很多高校在對音樂內容加以設置時多以本土音樂內容為主,使得很多學生在面對外國音樂文化時,缺乏鑒賞能力,無法理解其中的內涵。
二、推動我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具體措施
(一)轉變教育理念
想要使多元文化形式的音樂教育得到有效的開展,必須要從教育者和學生的思想入手,通過科學的教育和引導,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理念,使教師和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獲得先進的素質教育思想,高校在對音樂文化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要給予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并將音樂課程的課時適當增加,注重音樂文化教育,還應對具有先進教育理念的音樂教師加以引入,使學校在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方面得到有效的更新和發(fā)展。
(二)針對音樂教育建立多元文化類型的教育體系
就我國音樂教育發(fā)展情況來看,很多高校在音樂教學體制方面還不夠完善,甚至部分高校未能對音樂教育的體系加以構建,而這也是影響音樂實現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對音樂的多元文化體系加以建立和完善,不但能夠使學生對各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加以了解和學習,還能使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開展獲得一定的推動力,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程當中加入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音樂內容,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下對世界各地比較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加以收集,并在課堂當中與大家一起分享,由教師引導學生,組織對音樂作品的賞析,明確各類音樂作品的相同性和差異性,并就這些音樂風格收集相關的資料進行講解,使學生可以對世界各國的文化特點以及風俗習慣加以了解,加深學生對音樂當中多元文化的理解,使其對多元文化音樂方面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的提升,為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開展奠定基礎。
(三)對學生音樂文化方面的學習意識和能力加以培養(yǎng)
在我國,高校當中的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主要是鼓勵學生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進行了解、接受和學習,同時還要對本民族當中的優(yōu)秀文化加以繼承和發(fā)揚,而這個過程需要與其他國家及民族的音樂人進行不斷地交流和學習。所以說,對學生音樂文化方面的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加以培養(yǎng),是多元音樂文化教育的開展前提。而這種教育模式開展需要對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加以改變,轉變音樂教育當中只學習不交流的教育形式,如果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缺少交流,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從而出現厭學的心理。因此,高校在對音樂開展多元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將知識的交流和學習進行有效的結合,對音樂交流的作用保持高度的重視,可以針對音樂文化教育建立相應的交流協會,為學生提供方便、自由的交流平臺,使多元文化教育的開展更為順利。
(四)加強世界音樂文化的交流
音樂文化從廣義上來講并不屬于某一個國家或某一個民族的,它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屬于全人類的寶貴財富,我們應該吸取歷史的教訓,打破固態(tài)思想,堅持引進來、走出去,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外國的優(yōu)秀文化加以交流和學習,并以此為基礎對本土文化加以發(fā)展。在對音樂開展多元文化教育時,要對世界當中比較優(yōu)秀的音樂文化加以吸引,并用于高校音樂教育當中,使高校學生能夠有更多的幾乎去接觸世界音樂文化,使其音樂視野得到不斷的開闊,從而提升我國音樂內涵的豐富性。
(五)對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加以提升
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會對教學質量造成直接的影響,決定了學生能夠對音樂文化知識進行很好的理解。而對于音樂教師來說,對音樂的了解程度正是其綜合素質的直觀體現,所以音樂教師應該對自身的綜合素質進行不斷的提升,使音樂教學內容得到不斷的豐富,而這也是推動多元文化教育有效開展的關鍵。高校應該對教師的作用加以明確,有意識的加強師資力量,通過現代化的要與理念,打破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更好地推動音樂多元文化教育的發(fā)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在開展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方面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相關高校應該對目前音樂多元文化教育的發(fā)展狀況加以了解,制定有效的強化措施,從多方面入手進行不斷的強化,從而推動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有效開展,使我國音樂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得到保證。
參考文獻:
[1]陳婷婷.高校音樂教育中急需展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J].北方音樂,2015,(19) :180.
[2]郭微謹.高校音樂教育中開展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價值[J].黑河學院學報,2015,(04) :65.
[3]朱曉靜.高校音樂教育中急需開展多元文化音樂教育[J].讀寫算,2015,(13) :61.
[4]桑偉.探析高校音樂教育中急需展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J].黃河之聲,2017,(04)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