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學問
一說到學問,普通人總以為知道很多,處處顯得很淵博,才算學問。其實就是淵博也不算學問。
在佛家禪宗的書里面,敘述一個故事,講一個大師對許多和尚說:“你們雖有一車兵器而不能用,老僧雖只寸鐵,便能殺人。”這寸鐵是他自己的,所以有用;別人雖然眼前擺著許多兵器,但與自己無關,運用不來;這就是在乎一自得,一不自得也。問題來了,能認識,能判斷,能抓住問題的中心所在,這就是有用,就是有學問;問題來了,茫然的不能認識問題的訣竅,不能判斷,不能解決,這就是無學問。
選自《朝話·談學問》
談友情
朋友相信到什么程度,關系的深淺便到什么程度。不做朋友則已,做了朋友,就得彼此負責。交情到什么程度,就負責到什么程度。
朋友不終,是很大的憾事;如同父子之間、兄弟之間、夫婦之間處不好是一樣的缺憾。交朋友時,要從彼此心性認識,做到深刻透達的地方才成。若相信的程度不到,不要關系過密切了。
朋友之間,要緊的是相知,相知者彼此都有了解之謂也。片面的關系不是朋友,必須是兩面的關系,才能發(fā)生好的感情。因為沒有好的感情便不能相知。彼此有感情,有了解,才是朋友。既成朋友,則無論在空間上隔幾多遠,在時間上隔多么久,可是我準知道他不致背離;此方可謂之為信。
選自《朝話·朋友與信》
談志向
我是看到了前途應有的轉變與結局,我相信旁人亦能慢慢地看到;因為從事實上一天一天在暗示我們所應走的而唯一可能的方針路線(鄉(xiāng)村建設)。我的自信不難成為大家的共信;我的勇氣可以轉移大家的灰頹之氣。大概中國社會不轉到大家有自信、有勇氣之時,則中國將永遠沒有希望。然而民族自救的最后覺悟、最后潮流畢竟是到了!我們就是要發(fā)動這潮流,釀成這潮流!這方向指針我是能以貢獻給社會的;——我充分有這自信。單有方向指針還不夠,還須有為社會大眾所信托的人格,為大家希望之所寄。因此,我要自勉作一個有信用的人,不令大家失望。
選自《朝話·談志向》
談生命
一般人大都把生活看做是有意識的,生命當作是有目的的,這是錯誤。整個生命的本身是毫無目的的。有意識的生活,只是我們生活的表面。
向上創(chuàng)造就是靈活奮進,細分析之可有兩點:(一)向上翻高;(二)往廣闊里開展。生命(或生物)自開頭起就是這么一回事,一直到人類——到現(xiàn)在的人類,仍是這么一回事。生物進化史、人類文化史,處處都表明這向上與擴大。以至現(xiàn)在我們要好的心、奔赴理想的精神,還無非是這回事。發(fā)展到此,已證明生命的勝利。但這個勝利,不是開頭就是規(guī)定如此,今后的歸趨,仍然是不能有一個究竟的!
選自《朝話·談生命與向上創(chuàng)造》
談青年
中國老的社會,老的文化在近百年來因為世界大交通,受到西洋人的影響而變化,而破壞崩潰,到今天差不多。沒有什么存留的了。從今天往前去,就是要建造一個新的社會,完成這個社會的改造。這個完成中國社會改造的任務必在我們青年人的身上。
我有一點要提醒大家的,就是團體生活的注意。所謂團體的生活,就是要有組織的能力與有紀律的習慣。這是我們所最缺乏的,中國人在近百年來的失敗,就是因為中國人對于團體生活沒有習慣。中國人散漫,中國人不合作,就是不會過團體的生活的明證。今后新的中國,一定要靠中國人習慣團體的生活,一定要靠中國人養(yǎng)成組織能力。這兩點也不能不期望于大家,因為有許多成年人,習慣已經固定,不易改變,而青年人就很容易得多。
選自《梁漱溟:青年與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