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超群 周開祥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6-167-02
摘要 本實驗通過對在校非特異性下腰痛女大學生進行為腹式呼吸訓練,探究腹式呼吸對非特異性下腰痛的影響,為臨床治療提供新的思路與理論依據(jù)。通過選取北京體育大學學科系非特異性下腰痛女生10名。進行為期4周的腹式呼吸訓練,每周親自監(jiān)督進行3次,每天提醒訓練1次。分別測試干預前后受試者NRS和腰椎屈伸,左、右側屈活動度。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分析得出1.患者NRS值明顯降低,腰椎左、右側屈活動度明顯改善,兩者均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2.患者腰椎屈伸活動有所改善,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最后得出腹式呼吸能有效的緩解NLBP患者的腰部疼痛的癥狀,同時能夠有效改善NLBP患者的側屈活動度的結論。
關鍵詞 腹式呼吸 非特異性下腰痛 NRS 腰椎活動度
隨著人們日常生活方式的改變,伏案人群增多,腰痛病患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腰痛已成為困擾人們最常見的骨骼肌肉系統(tǒng)疾患之一。而下腰痛(10wbackoain,LBP)的患者中85%以上都屬于非特異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相關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有超過2,3的人一生中有過下腰痛的癥狀,在美國它是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見疾病,用于治療的費用每年可高達330億美元,造成間接經濟損失更是達到900億美元。因此NLBP不僅給患者個人帶來巨大痛苦和心理壓力,而且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和工作,給家庭、社會和國家?guī)砭薮蟮慕洕摀?/p>
呼吸訓練是一種常用于慢性肺梗阻,胸部術后等病人的肺功能訓練。按呼吸模式可分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混合呼吸。其中腹式呼吸需要動員核心區(qū)肌肉,刺激脊柱穩(wěn)定性肌群和運動性肌群,使膈肌下降,調節(jié)腹內壓。故本研究希望通過對NLBP患者進行腹式呼吸訓練,測試訓練前后NRS評分和腰椎活動度,進而探究腹式呼吸對NLBP的影響,為NLBP的治療和康復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jù)。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取10名患有NIBP在校大學生,詢問相關病史,進行x線片和臨床物理檢查按下列納入實驗:
1.人選標準
(1)年齡:18~40歲;
(2)腰痛反復發(fā)作,持續(xù)時間>3個月,可伴有向臀部或下肢的放射痛,無間歇性跛行,無神經根壓迫癥狀(神經根痛、感覺喪失、肌肉功能障礙和反射消失等);
(3)過去4周內未接受任何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和運動治療;
(4)NRS數(shù)字評分法疼痛評分在3—7之間。
2.排除標準
(1)排除有其他腰推,髖關節(jié)病變。
(2)做過腰椎或髖關節(jié)的手術。
(3)排除當前有顯著的損傷并影響關節(jié)功能活動。
(4)排除目前在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或皮質類固醇激素。
(5)排除患有惡性腫瘤者或全身性、感染性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和孕婦。
(6)排除在測試過程中存在劇烈疼痛或不適,使其不能進一步參與。
受試者基本信息見表1。
(二)研究方法
1.干預方法
腹式呼吸方法:受試者仰臥位,屈髖屈膝90°。治療師將手置于受試者腹部兩側,要求其深吸氣,使腹部兩側外凸,推開治療師雙手;之后呼氣,盡可能收縮腹部。反復15~20次,休息1min,重復3組。每周由治療師親自監(jiān)督指導做3次,其余每天由治療師監(jiān)督提醒練習1次。
2.測試指標
實驗前后對受試者進行腰椎活動度和NRS的相關數(shù)據(jù)采集。
用皮尺先測量受試者直立位L1到L5的距離,然后讓受試者做前屈的動作測出L1到L5的距離,用兩次測量數(shù)值的差值代表腰椎前屈活動度。
用皮尺先測量受試者直立位L1到L5的距離,然后讓受試者做后伸的動作測出L1到L5的距離,用兩次測量數(shù)值的差值代表腰椎后伸活動度。
當受試者直立位時讓其雙手緊貼大腿標出中指的位置,然后向一側屈,手掌沿大腿向下,標出終末位時中指的位置。最后用皮尺量出前后兩次中指位置的距離代表腰推側屈活動度。注意側屈過程中,提醒和糾正受試者不要有髖關節(jié)或肩部等代償動作。
MRS是一種主觀疼痛評價量表。以無痛的O依次增強到最劇烈疼痛的10,共11個點來描述疼痛。病人根據(jù)自我感受,說出表示疼痛程度的數(shù)值,分數(shù)越高,疼痛程度越大。
3.統(tǒng)計方法
將測試結果進行正態(tài)檢驗,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進行統(tǒng)計分析,評價腹式呼吸對NLBP的干預效果。
二、研究結果
(一)干預前后NLBP患者NRS情況
于實驗干預前后采集NLBP患者NRS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如表2所示,經過4周腹式呼吸訓練,NLBP患者NRS顯著下降,疼痛明顯緩解,且數(shù)據(jù)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二)干預前后NLBP患者腰椎活動度情況
于實驗干預前后采集NIBP患者的腰椎活動度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如表3所示,經過4周腹式呼吸訓練,NLBP患者腰椎左、右側屈活動度明顯提高(P<0.05=。屈伸活動度雖有提高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
三、討論與分析
(一)腹式呼吸對NLBP患者疼痛的影響
疼痛是“與組織損傷或潛在的組織損傷相關的不愉快的主觀感覺和情感體驗”。疼痛對個體的認知、情緒等心理過程有消極影響,加重對疼痛的恐懼和敏感度,在慢性疼痛中,疼痛和心理會持續(xù)相互影響出現(xiàn)惡性循環(huán),還會誘發(fā)焦慮和抑郁等消極情緒。本實驗的受試者出現(xiàn)下腰痛癥狀都已達3個月以上,屬于慢性疼痛,長期受到心理和疼痛的相互影響,因此對疼痛敏感度高。
腹式呼吸可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使內分泌和自主神經系統(tǒng)協(xié)調的發(fā)揮功能,降低應激水平。因此通過腹式呼吸干預,使NLBP患者減少了因疼痛引起的焦慮癥狀,緩解了患者心理對疼痛的恐瞑和敏感,從而打破這個疼痛和心理的惡性循環(huán),達到了治療下腰痛的目的。
(二)腹式呼吸對NLBP患者腰椎活動度的影響
腰痛分為病理因素亞群、心理或社會因素亞群、運動控制障礙亞群,且運動控制障礙亞群(脊柱穩(wěn)定肌群特異性動作控制不足)所占比例最高,這些障礙可能表現(xiàn)為LBP(有明確的病理解剖學診斷)或NLBP。其中運動控制障礙表現(xiàn)為一個或多個方向上正常(主動和被動)關節(jié)活動度缺失或受損。NLBP患者活動時,激惹到疼痛,使關節(jié)面壓力負荷增加、動作限制和僵硬,導致組織張力增加和持續(xù)性周圍疼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颊咄ǔ械酵蝗欢鴦×业奶弁矗⑶液ε孪蛱弁吹姆较蛞苿?,使原本活動度受限。Peter等認為治療這類患者首先要緩解患者對于疼痛的恐瞑,其次通過恢復正常的運動模式降低神經系統(tǒng)的敏感性。而前面提到腹式呼吸能減少患者對疼痛的心理恐瞑,當患者對疼痛的恐懼減輕,嘗試著進行正常的運動,不再害怕向著受限方向移動,減少動作僵硬,有助于關節(jié)活動度恢復正常。
脊柱穩(wěn)定肌群特異性動作控制不足(有時是肌肉僵硬)會導致脊柱活動節(jié)段區(qū)域功能控制缺失出現(xiàn),從而使活動受限、運動僵硬。其中腹橫肌是維持脊柱穩(wěn)定主要的穩(wěn)定性肌肉之一,正常情況下,四肢產生動作之前腹橫肌會優(yōu)先被激活以維持穩(wěn)定。有文獻表明,慢性LBP患者的腹橫肌體積縮小,力量減弱,失去了“前反饋”機制,而對其進行低負荷的等長收縮訓練是有效的。所以LBP患者中,腹橫肌優(yōu)先激活能力下降,脊柱穩(wěn)定性下降,加重下腰痛癥狀。同時大部分核心肌群也是腹壓肌,有調解腹壓的功能。這些肌群共同收縮作用時,腹壓增大,為脊椎提供各方向的力量,降低脊椎間的壓力,提供良好的支撐力,增強脊柱穩(wěn)定性。NLBP患者通過腹式呼吸訓練,核心肌群得到刺激和鍛煉,腹橫肌等穩(wěn)定性肌群功能增強,腹內壓得到調節(jié)。當NLBP患者經過訓練后再進行腰椎活動時,可提前激活穩(wěn)定肌群,使脊柱穩(wěn)定性增強,減少肌肉僵硬,恢復脊柱節(jié)段性運動,進而順利完成腰椎的屈伸、側屈目標動作。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腹式呼吸能有效的緩解NLBP患者的腰部疼痛的癥狀。腹式呼吸練能夠有效改善NLBP患者的側屈活動度。
(二)建議
良好呼吸模式的養(yǎng)成與呼吸訓練開展時間的相關性較大,由于時間、人員等因素,本實驗只進行了為期四周的干預,時間較短難以有更大的改善,后續(xù)可延長訓練時間探究其療效;此外,腹式呼吸可以作為一種治療NLBP的方法,或與其他治療手段相結合,綜合改善NLBP患者的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