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培旺
中考結束后,那些復習用的試卷資料就一直堆放在家里,不想去收拾。中考分數(shù)出來的那一天,媽媽幽幽地對我說:“本來害怕你考不好要復讀,所以這些東西一直給你留著。現(xiàn)在看來沒必要了,你趕緊收拾收拾,把它們賣了吧?!?/p>
也許是生性懶惰的緣故吧,那些書籍資料又在家里放了好長時間,直到暑期高中報名領到更多的書籍資料后,才不得不去收拾舊物為“新歡”騰地兒了。我第一次仔細地打量著這些書籍、試卷——整整五箱,堆疊成了一座小山,一種心酸與自豪相雜的感覺油然而生。這些都是初三這一年里,我一張一張翻過、一頁一頁做過的。如果一頁頁攤開,大概能鋪滿我所在的城市吧?記得我在這一頁頁資料上費心勞力時,老師和爸媽總是一遍遍叮嚀: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今天想想,這是一種告誡還是安慰?“一分耕耘”真的就有“一分收獲”?在我周圍,有太多和我一樣奮力拼搏過的“戰(zhàn)友”,很多人都沒得到“該”得的結果?!斑@便是命”,在深深的迷惘中,我只能這樣回答自己。
我坐到地板上,倚著紙箱,摩挲著那些舊書,思緒早已回到了那段刻骨銘心的日子。舊物的魅力,在于你看著它,腦海里就會翻涌起一段遙遠的時光,口中便能述說一段已逝的往事。這些時光和往事編織起來,便是你過往的生命。這些舊物,讓你的過去變?yōu)閷崒嵲谠诘?、可以觸摸的東西,而且越是蒼老,越是斑駁,就越是迷人。
比如當我翻看隨筆本的時候,我最先想起的是自己攤開隨筆本,雙肘支在書桌上,手托下巴回憶一周生活的情景,然后想到語文老師翻看大家的隨筆時一番洋洋灑灑的調侃和吐槽;翻開化學筆記,看見最后一頁記的那些上級教育部門通知的中考不考的內容,就會想起自己總愛找一些高中才學的東西去問剛走出大學校門的美女化學老師,卻總是被她善意嘲諷的尷尬……呵,這就是我的初三?,F(xiàn)在看來,我并不是一個只會死學的人,我度過的這一年,忙碌、充實而又有一點點頑皮。
仔細想想,這些看似已經毫無用處的舊書舊試卷都彌足珍貴。我翻翻這個看看那個,竟一件都舍不得扔掉。如果我扔了它們,我將要拿什么見證那段艱苦而閃光的歲月?以前做題做累了的時候,總想著考完后一定要把它們扔掉撕掉燒掉……可如今,最舍不得作別的卻是它們!看著這些曾給我無限痛苦也給我很多成就感的伙伴,心中泛起一陣酸楚——初中,已經漸漸離我遠去了,如同一片潔白的羽毛,飄失在2016年夏日的熏風里……
一直站在一旁的奶奶也許看我磨磨蹭蹭收拾得太慢了,過來幫我收拾。她隨手撿起一本她覺得沒用、也許真的沒用的書,扔在一堆打算賣掉的廢紙垛里。我看到了,驚呼:“那本書不能扔——”
說罷,不知怎的,竟落下了眼淚……
(江蘇鹽城亭湖高級中學 陳 曄)
總評
這篇千字文,在畢業(yè)撕書之風蔓延的今日,顯得尤為可貴。就寫作而言,優(yōu)點有三。
一、反。曾經對那些舊書深惡痛絕,現(xiàn)在倍感懷念、咀嚼回味。過去美現(xiàn)在依然美,過去苦現(xiàn)在依然苦,這就沒新意。時間改變心境,在距離感中表達蛻變,是成長之美。有文曰《與草化敵為友》,父親在鄉(xiāng)下勞作一生,視草為敵;進城看孫子,離開土地,再看花盆的草,倍感親切。這是類似的變,反其意而用之,永恒的是內心。
親愛的皺紋(《當你老了》)、美麗的錯誤(《錯誤》)、摯愛的貧窮(《一碗陽春面》)、珍貴的遺憾(《麥琪的禮物》),此類作品并不鮮見,非體驗生活甘苦者不可曉。
二、擴。小事一樁,如何找到干貨,寫出波瀾?學生作文往往單薄干癟,寡淡索然。本文作者的幾個技法值得贊揚:多寫幾個人物,媽媽的留一手,奶奶的不留情,都跟舊書的去留緊密相關;多寫相關事件,如通過回憶語文隨筆本、化學筆記本,細寫場面(還原當年,還可再細致些),文章伸縮自如,內容豐厚可讀;作者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議論、抒情天然無痕,既有理性思考,又有感性表達,與記敘水乳交融。
即便不能“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文心雕龍》),也可以嘗試讓寫作姿態(tài)更從容、放松。
三、真。向這個世界誠懇地表達自己,有一分心,寫一分話,實在,干凈,不迷信修辭、成語等敘事學術語。雖素材較小,稍有學生腔,但字里行間的真切能打動人心。日后再遇其他格局稍大的素材,相信會寫得更出色。
在結構的處理上,作者起筆平實,跌宕生姿;現(xiàn)實與回憶交織,記敘與抒情結合。從整理舊書這一生活小事寫起,不斷掀起情感波瀾,現(xiàn)在不舍得賣,當初卻覺得那么煩。今昔對比,愛恨交織,文章結構明晰,內容充實,生動展現(xiàn)了對初中生活的珍視和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