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善立
材料中所提到的所謂的“焦慮”,就是一種因為時代發(fā)展太快,人們在追趕時代腳步或者追趕不上所產(chǎn)生的焦急的心理。(用因果關系法解說核心概念“焦慮”)
我認為,張泉靈等人的話,并非在販賣焦慮。(提出分論點——判斷)因為他們只是指出了時代變化日新月異的一個特點,這對于我們只是一個善意的提醒罷了。我們的焦慮源自自身的生活壓力和內(nèi)心世界,原本就存在,并不是他們販賣和強加給我們的。(論證分論點——推理)
對于材料中提到所謂的“時代發(fā)展太快”,張泉靈等人并沒有明確指出時代的哪些方面變化太快了。但是通過他們的身份可見,一個是功成名就,一個是財大氣粗,如果他們指的是大家都在忙忙碌碌地去淘金,那么這樣的時代腳步雖快,我們大可不必去盲目追趕,也大可不必為追趕不上而焦慮不安。(用概念分解法和假設分析法界定核心概念“時代哪方面發(fā)展太快”)
任何一個時代總有變化的東西,比如財富的來去聚散,功名利祿的有無得失。也有一些不變的東西,那些東西就是康德所說的像天上的星辰一樣的存在于人類心靈的道德律令。生活的品位和生命的質(zhì)量不是靠追趕時代的財富功名所產(chǎn)生的,而是在平靜祥和的生活環(huán)境中,對心性進行修煉提升而取得的。所以,分清時代的變與不變,明辨什么是我們要追趕的,什么是我們需要堅守的,我們就可以獲得一顆平常心,這樣我們的心就不會為焦慮所纏繞。(進一步推理,用概念分解法推導出核心概念“時代中的變——物質(zhì)方面和不變——精神方面”,并提出全文的中論點:守望精神,快樂人生)
鄭板橋有詩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這是一種立足于事業(yè)和人格“青山”之上的自信和坦然,是克制當下社會普遍焦慮情緒的靈丹妙藥。有了這樣一種精神和智慧,我們就可以告別焦慮,達到一種“寵辱不驚”的坦然。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對張靈泉等人的話,我們大可不必太在意。重要的是,我們要分清時代的變與不變,理解生活和生命的本質(zhì),守望我們的精神家園。(論證全文的中心論點:守望精神,快樂人生)
相反,如果有人以“時代發(fā)展太快”來裹挾一些價值觀扭曲的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地去追腥逐臭,而不是為了自己的人格修養(yǎng)得到提升而焦慮的話,那么,這恰恰顯示出了我們的急功近利和靈魂的淺薄,這將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劇。(從反面論證全文的中論點。)
誠然,我們并不反對人們?nèi)プ分鸾疱X利益,但是我們反對把它作為人生的唯一目標和評價標準。(辯證界定核心概念和做出判斷)
孔子曾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笨鬃右苍Q贊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稱贊他安貧樂道的精神,這個“道”字,就是一種超越歷史的時代精神,就是我們所強調(diào)的價值標準,就是我們心靈安定的定海神針,就是我們驅(qū)除焦慮,獲得心靈快樂的法寶,也是我們這個時代不斷進步的不竭源泉。如果我們在這方面還做的不夠的話,就讓我們?yōu)榇硕箲]吧!當我們每個人為了自己修養(yǎng)和事業(yè)得不到提高而焦慮不安的時候,就是我們這個民族和國家大有可為充滿希望的時候。(論證論點,解決“焦慮”的對象問題,推導出結(jié)論,解決材料中的問題。)
不管他是什么名人,我們只要明辨生命的意義之所在,不是外在的物欲,而是靈魂的修養(yǎng),我們就不會因為他人的言論或外在的誘惑而迷失自我,就不會因為迷失迷茫而焦慮不安,而能悅納和安享我們當下的云淡風輕。(以核心概念總結(jié)和回扣材料,解決問題。)
【評點】
例文界定了兩個概念“焦慮”和“時代的快速發(fā)展”。
其中又重點把“時代快速發(fā)展”這一主要概念加以分解,分解成了“物質(zhì)追求方面的發(fā)展”和“精神追求方面的發(fā)展”兩個概念,然后又把“精神追求方面的發(fā)展”作為“核心概念”來進行立論,并結(jié)合材料,進行正反兩個方面的判斷推理,最終推導出我們不應為“物質(zhì)追求方面”的落后而“焦慮”,應為 “精神追求方面”的落后而“焦慮”的結(jié)論。
文章正是通過對“時代的快速發(fā)展”這一話題概念的分解,實現(xiàn)了概念的具體化,從而剝離推導出全文的“核心概念”——要為我們精神修為的不足而焦慮,不要為我們物質(zhì)欲求的不足而焦慮,然后以此為中心進行概念的分析,推理。
可見,圍繞“核心概念”展開思路,進行邏輯推理判斷,是增強論述文邏輯性、說服力和深刻性的重要方法。
(編輯: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