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琪
題解
這些日子,我一直穿梭于太原西山礦區(qū)。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居住著近十萬礦工以及他們的家屬。幾十年來,他們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為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溫暖別人,被譽為“特別能戰(zhàn)斗的隊伍”。不過,今天我要講的不是他們用臂膀托起大山,為人類開采光明的故事,而是他們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作者
1
2014年11月30日,太原晉陽工人散曲社在西山成立了。
這是中國第一個工人散曲社。
晉陽工人散曲社的社長叫劉江平。
有關(guān)晉陽工人散曲社的情況,黃文辛先生在《晉陽工人散曲社二周年側(cè)記》這篇文章中是這么評價的:
圓園員源年,中國第一個工人散曲社———晉陽工人散曲社在太原西山煤電總公司悄然誕生。說是“悄然”,是因為他們不張揚、不造勢、玩真的、來實的。自成立后,便扎扎實實開展工作,認認真真組織培訓,邊學邊練邊創(chuàng)作,使這個組織在工人群眾中穩(wěn)穩(wěn)地扎下了根。工人散曲社現(xiàn)有社員40余人。社長劉江平,是礦務局老職工,黃河散曲社初創(chuàng)成員,其散曲作品在第一屆“鸛雀樓杯”全國詩詞大賽中榮獲一等獎。其示范作用和帶頭作用使之成為曲社核心。曲社成立伊始,他便抓培訓,請了黃河散曲社的四位老會員當教員,每次一人主講,其他補充,用討論式,并對學員習作進行點評,課上課下十分活躍。兩年來,已組織進行了七次講課。通過培訓和自學,創(chuàng)作水平和欣賞能力不斷提高,一批社員還經(jīng)常在報刊發(fā)表作品,有的還在全國全省詩詞大賽上獲獎。他們還建立了微信平臺———《晉陽工人散曲社》,發(fā)表作品,征求意見,互相切磋,精雕細刻。把企業(yè)的工匠精神用于文化建設,卓有成效。我們從他們的作品中既可看到中國工人的忠誠、正義、淳樸和善良,也可看到他們的睿智、才華與文化自信。
黃文辛,中國文化遺產(chǎn)保護研究院高級書畫師、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2
從2012年開始,郜桂英陸陸續(xù)續(xù)寫了一些作品,在企業(yè)的刊物上發(fā)表,她憑自己的刻苦努力,一步一個腳印,登上了一個又一個臺階。先后在《黃河散曲》《中華詩詞》《中國當代散曲》《山西日報》等報刊上發(fā)表詩詞散曲二百多篇(首),成為晉陽工人散曲社的骨干。她特別享受創(chuàng)作的過程,覺得寫完之后,靈魂得到了升華,精神非常充實。詞曲可以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凈化心靈,讓你的精神得到慰藉,心情很是愉悅。她同我講了一件事。她說感覺好的時候,7分鐘寫了一首散曲,沒有改一個字,發(fā)在“北京散曲群”,社長也說好。起因是一位姓劉的老師給“南廣勛”(長堤老樹)拍了一張照片發(fā)到網(wǎng)上,大家都寫了散曲,她也寫了一個【中呂·山坡羊】北京散曲群題照南廣勛老師:心胸開闊,人緣不錯,成天肚里添幽默。墨綽綽,話坨坨,文壇雅趣招人樂,信手拈來曲曲火,今,忒像佛,明,還像佛。后面郜桂英又寫道:南老師及群里各位老師好,學生冒昧打趣,小吟一支哦。南老師回貼:謝謝雅丹。郜桂英的微信名叫雅丹。南老師又回帖:非常形象,挺貼切。
郜桂英的作品《詩曲十首》獲西山文聯(lián)《七色花》編輯部頒發(fā)的2006———2010優(yōu)秀作品獎,2016年,她的散曲《西山煤電60周年有賀》獲征文三等獎。
3
11月下旬的一天,我在微信圈里看到一則通知:西山文聯(lián)定于本周四(12月1日)下午3時,在文聯(lián)書畫活動室舉辦職工詩歌培訓講座活動,由詩詞協(xié)會會員白存環(huán)老師結(jié)合多年詩詞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和體會進行講座交流。歡迎廣大詩詞創(chuàng)作愛好者屆時參會交流。
白存環(huán),1963年生,甘肅榆中縣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黃河散曲社理事,晉陽工人散曲社副社長。從1985年參加工作到2004年斷斷續(xù)續(xù)下了二十年的礦井。其酷愛中華詩詞。作品曾在《光明日報》《詩詞世界》《詩詞家》《太原日報》《雙塔聯(lián)藝》《當代散曲》《七色花》等刊物上發(fā)表。還有部分作品入選《中國共產(chǎn)黨之歌》《從一大到十八大》《詩國詩典·2011》《圣人風骨·杜甫頌詩書大典》《中國冠軍嵌名聯(lián)大全》《故鄉(xiāng)情》《山水情》等書籍。
其作品七律《抒懷》獲第二屆“詩國·中華詩詞創(chuàng)作優(yōu)秀獎”。七律《有感于某工友住院》獲2011年“羲之杯”全國詩書畫家邀請賽二等獎。其作品在2013年國家風尚網(wǎng)與太原市合辦的“廉政春聯(lián)進萬家”春聯(lián)楹聯(lián)征集活動中,被評為二等獎。2014年寫的七律《參觀林則徐紀念館》獲第四屆“炎黃杯”國際詩書畫印藝術(shù)大賽銀獎。2015年寫的詞作沁園春《礦山情》獲“中國夢·勞動美”山西省職工詩詞創(chuàng)作大賽(古體詩)二等獎、詩作七律《詠礦山》獲一等獎。2015年寫的詞作臨江仙·《善作魂》獲由中宣部、光明日報社、中國網(wǎng)絡電視臺聯(lián)合舉辦的《書寫核心價值·送你平安吉祥》新春詩詞歌賦征集活動一等獎。
從簡介來看,他是晉陽工人散曲社的“大腕”。
4
認識李彥斌有四十年了。那時候我們在同一個礦,只是不在一個單位,也沒有什么交往。
李彥斌(網(wǎng)名:凡音)男.,中共黨員,中專學歷,函授大專學歷。高級職稱,副主任中醫(yī)師,系山西省武鄉(xiāng)縣人。原在山西焦煤西山煤電官地礦醫(yī)院工作,曾任防??浦魅危恨k公室主任?,F(xiàn)為中華詩詞論壇會員、山西詩詞學會會員、唐明詩社副社長、唐明網(wǎng)版版主、晉陽工人散曲詩社副社長、西山退休工人散曲社社長,在醫(yī)學雜志發(fā)表過多篇論文。本人熱愛文學,曾在《小說與詩歌散文》《唐明詩苑》《中華散曲》《七色花》等書刊發(fā)表詩詞曲賦,2011~2015年曾獲山西詩歌大賽三等獎。
作為晉陽散曲社的副社長,李彥斌是當之無愧的中堅力量。幾年來,他創(chuàng)作詩歌、散曲數(shù)量達五六百首,可謂高產(chǎn)“曲家”。他的作品在《黃河散曲》《中華散曲》《中華詩詞工委版》頻頻發(fā)表,屢屢被點贊。他是見什么就可以寫什么,題材十分廣泛。
王紅標組織成立了詩社,他寫曲祝賀:
【中呂·山坡羊】賀舟舟任紫韻青年詩詞社社長?羊年花俏。羊年人笑。羊年紫韻陽關(guān)道。夢魂遙。在今朝。舟舟壯志癡情調(diào)。詩海揚帆文筆妙。情,陶醉了,心,喜樂了。
有官員來礦時興師動眾,他看不慣,寫道:
【正宮·塞鴻秋】哪位官員來俺礦?興師動眾裝花貌,警車霸道當街叫。何人寶馬沿途耀?男呵女襯跟龍?zhí)住F綍r不見官,今日真喧鬧。抬頭立腳心浮躁。
眾人在一塊談論房子,他照樣不放過:
【雙調(diào)·折桂令】寫房添愁·費思量最怕提房。談起危房,夢想新房。黎庶愁蝸房,冤家愁乳養(yǎng),男子愁空房。年耄人身殘愁病房,肚子大分娩愁產(chǎn)房。壞蛋愁班房,媳婦愁分房,君舅愁租房,唯有那貪官污吏三宮六院不愁房。
5
劉文英,女,1969年3月生,畢業(yè)于山西省職工醫(yī)學院,大專文化,中共黨員,高級理療師,幸福鳥北京西商醫(yī)學心理研究院太原市心理咨詢中心副主任,全國百強心理咨詢師,晉陽工人散曲社秘書長,唐明詩社副秘書長,中國老子書畫院副秘書長。愛好詩詞、散曲,作品曾多次發(fā)表于《太原日報》《當代散曲》《西部交通運輸》《九州詩文》《七色花》《詩書畫印》等刊物上,并經(jīng)常參加慈善活動。兩三年的時間里,她發(fā)表了二百多首散曲。劉文英家里的書不少,箱子柜子里都是。她是個喜歡安靜、愛好廣泛的人。有時間了就坐在那里看書,畫畫。她在《太原日報》發(fā)表的那兩篇作品,一首叫《龍城新景象》:龍城一晝綠橙廊,小巷大街鈴悅響;低碳生活福南北,惠民實事萬古芳。另一首為正宮·叨叨令·晨雞迎送八方客,斜陽緩釋公交塞。錦霞鈴悅琴弦樂,星輝橙綠街邊軻。方便呦也么哥,健身呦也么哥,綠行環(huán)衛(wèi)福邸賀。
6
2014年,晉陽工人散曲社成立,王建增就參加了,跟著劉江平老師學習寫散曲。根據(jù)要求的格式填寫。王建增初中文化,平時喜歡看書,當工人時經(jīng)常給隊里出黑板報。他是1968年當?shù)谋谔粕降牡胤讲筷犚桓删褪?年,復員后來了煤礦。他說,散曲我寫的不多,一共就寫了二三十篇,發(fā)表了十幾篇,在《七色花》《黃河散曲》上。我從小就喜歡寫作,完全是出于愛好。退休了,沒多少事做,就學的寫寫詩詞散曲,我還喜歡書法,覺得這比打麻將強。那天我注意到了,王建增家的墻壁上貼著好幾條書法作品。他說他特別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圣教序》。臥室靠墻的老式寫字臺上,還放著幾本工具書,有《中華韻典》《元曲三百首》《元雜劇選注》等。
王建增有三個孩子,兩個姑娘一個兒子。兒子今年38歲,在官地礦上班,媳婦自己做美容。王建增言短,他坐在我右邊的椅子上,雙手交叉,一邊說話一邊搓手。從我認識他時,就沒見他胖過。他說話時總帶著笑,十分謙卑,幾次強調(diào)自己文化低,基礎差,上班時不接觸這些東西?,F(xiàn)在寫這些,不是為了掙錢,也不是為了出名,純粹是出于興趣愛好。
7
睦睦今年剛剛退休,原來在礦上的多種經(jīng)營公司下屬的一個小公司。睦睦的愛人在電廠工作,她們的女兒26歲,在睦睦退休的那個公司上班。睦睦說,她最初是同牛老師學聲樂,見牛老師寫詩作詞,很羨慕,就跟著牛老師學。開始寫的是順口溜,后來在老師的指導下慢慢有了進步。她的主要精力在唱歌上,寫散曲屬于“業(yè)余”。那天下午,睦睦要去臨汾參加慰問艾滋病孤兒的演出。睦睦每天很忙,她參加著鐵北草根藝術(shù)團、太原龍城藝術(shù)團,每星期的一、三、五去草根,二、四、六到龍城。睦睦說的牛老師叫牛未生,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也是晉陽散曲社的副社長,2015年退的休。因為能寫詞會譜曲還擅長指揮,退了休比上班還忙。2016年,全國經(jīng)典名家原創(chuàng)作品演唱專輯中收入他和石巨才合作、由軍旅歌手耿衛(wèi)華演唱的《神州炎黃夢正成》,2016年,他還參加了山西省委合唱團演唱的《長征組歌》。
牛未生創(chuàng)作的散曲不多,這兩年剛剛起步。最近創(chuàng)作了一首【中呂·山坡羊】———新年賀詞:金猴舞棒,雄雞鳴亮,天天向上天天上。踏冰霜,奏絲簧,歌聲纏繞豪氣放。舊歲遠行新歲嚷,昂,細探訪,揚,天地闖!
睦睦的真名叫藺潤平,2016年11月,在太原市群眾藝術(shù)館、太原市音樂家協(xié)會舉辦的第五屆農(nóng)民工歌手大賽中獲得優(yōu)秀組織獎。睦睦是她的網(wǎng)名。
8
王紅標是個地道的礦工子弟,今年24歲,是散曲社最年輕的成員。別看紅標年輕,可在2014年圣誕節(jié)那天,他和幾個年輕人一起創(chuàng)辦了“紫韻青年詩詞社”,開始自主創(chuàng)業(yè),面對全世界的華人,有新加坡的,有馬來西亞的。他自己還開發(fā)了APP軟件。王紅標本人是西銘礦準備二隊的工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往坑下運輸材料,設備。這幾年,他學古體詩,近代詩,學散文,學微小說,學詩詞曲賦,陸陸續(xù)續(xù)在榆次的《紫云軒》雜志,在《山西焦煤報》,在《西山煤電報》,在《七色花》雜志發(fā)表了一些作品。2016年2月,我和幾個年輕人共同投資四十多萬創(chuàng)辦了“詩乎”網(wǎng)站。里邊包括商城,文學創(chuàng)作,現(xiàn)在參與的人達到八千多人。王紅標的筆名叫施舟,2013、2014連續(xù)兩年,他創(chuàng)作的散曲在山西省工會系統(tǒng)組織的詩詞大賽中獲得三等獎。現(xiàn)在王紅標是礦上的“明星”,礦宣傳部的人采訪他的“詩乎”和“紫韻”,詩乎是王紅標他們幾個人辦的公司,紫韻是他們的詩社。王紅標又對我說,從明天開始,他們要拍微電影。電影的名字就叫《同學會》。拍電影的初衷是他認為之前的同學聚會除了吃飯就是玩,沒意思,還不如拍個微電影,從學校,到社會,再回到學校,把這些記錄下來,刻成盤保留下來。我覺得這個想法確實不錯,王紅標不愧是有想法的年輕人。他說,別人是跟著潮流走,我是跟著感覺走,別人是時代需要什么做什么,我是自己愛好什么做什么。這就是不一樣的王紅標,也正是他的可貴之處。搞文學就需要有獨立的思想,不能人云我云。
9
張冬梅家住在離社區(qū)不遠的地方。幾天前我去過她家,知道她的身體不是太好,幾年前做過一次手術(shù)。我去她家時,她上午剛剛輸完液體。因為身體的原因,張冬梅說她寫的不多。在散曲社,張冬梅主要的工作就是“后勤”,通知人們參加學習,學習的人來了之后,給大家沏茶倒水,培訓結(jié)束再收拾衛(wèi)生。在她家里,我看到不少書法作品,自己寫的,也有臨的貼。她家的墻上掛著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并且,她的仿毛體還寫的像模像樣。張冬梅說她練書法練了好幾年。2016年11月30日下午3:24分,張冬梅在微信上貼了兩首散曲,一首寫給父親,另一首是寫給母親。
請老師們修改、雅正。
作者冬梅
【雙調(diào)·水仙子】憶父親(新韻)
離鄉(xiāng)背井闖人生,千里扎根煤礦情。秋冬春夏風濕病,辛辛苦苦行,不諱名,年近弱齡。黃昏景,枯瘦影,一輩子奮戰(zhàn)煤海,沒有稍停。
【雙調(diào)·水仙子】母親
慈祥善良白發(fā)親,娘親手巧針線忙,有求必應熱心腸,為兒為女把心操碎。滿頭白發(fā)為誰忙,養(yǎng)育之恩比海深,兒以(已)大,該孝敬。
盡管曲有些地方不合規(guī)矩,出律、出韻,對于初學者來講這是在所難免的,但表達的是對父母的真情實意。
2014年由王建增介紹,張冬梅入了散曲社。如前面所說,她主要協(xié)助社里辦培訓。她說,自己要面對生活,樂觀向上,在散曲社做做后勤,發(fā)發(fā)通知,搞搞服務。
10
閆玉蘭住在一層,那樓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修的,距今已有三十年的歷史。她家墻上的溫度表顯示,室內(nèi)溫度14°。閆玉蘭說房子老了,里邊的管道老化,暖氣不敢送的太足,怕管道爆裂。她說話時臉上始終笑吟吟的。家里靠窗戶的地方擺一支床,因為天氣的原因,閆玉蘭早早就把被子鋪好了,她說就她一個人,覺得冷了就鉆進了被窩里。閆玉蘭拿來一個盤子,里邊放幾個蘋果,她說這蘋果是自己家的,看起來不好看,但屬于無污染的水果。閆玉蘭家的院子里有一棵蘋果樹。和張冬梅家相似,閆玉蘭也是個書法愛好者,3年前就參加了書法班,跟著老師學楷書,臨顏真卿的帖。閆玉蘭今年44歲,17年前動過一次大手術(shù),我們?nèi)ニ业臅r候,她從北京復查回來沒幾天。她說家里擺的最多的東西就是藥,每月光藥費就得幾千元。現(xiàn)在單位每月給一千多元的生活費,她自己有醫(yī)保。這些年,因為看病做手術(shù),她花去不少錢。
閆玉蘭很不幸,二十多歲正是青春年華,別人都在享受生活,而她卻得了病,因為病,沒有了青春,沒有了愛情,至今還是孤身一人。閆玉蘭又是幸運的,除了單位照顧,她有幾個非常愛她的兄弟姐妹。他們除了是她的精神支柱,還是她經(jīng)濟上堅強的后盾。兄弟姐妹手足情,這在她的身上體現(xiàn)的特別充分。
閆玉蘭2016年剛剛進入散曲社,李彥斌那天講課的時候她就在。她帶著一個筆記本,在那兒認真地聽,仔細地記,像個小學生。她說她就學的寫了兩首詩。其中一首是在顏真卿書法節(jié)寫的:戎馬生涯為國殤,翰墨情懷曲贊揚,若問心中誰可敬,唯尊魯公氣軒昂。
閆玉蘭有一個很美的網(wǎng)名,叫“夜晚的星空”。
11
現(xiàn)在該寫寫劉江平老師了。
關(guān)于劉老師,我想引用詩曲評論家劉小云的在給劉老師新作《燕南詩篇》的序言中的幾段話。
詩兄劉江平是位有影響的詩人,不單是因為他在詩詞界的諸多名銜,更主要的是因為他的詩詞曲作品皆屬上乘,而且許多作品已經(jīng)進入公眾視野。比如,在黃河岸邊的鸛雀樓上,在古人王之渙的雕像旁邊,絡繹不絕的游人前來登樓眺望黃河之際,都會在與王之渙交換眼神的同時,為鐫刻在壁上的那首當代詩人寫的散曲發(fā)出嘖嘖贊嘆聲。要知道,那首散曲的作者正是我的詩兄劉江平。我曾無數(shù)次地拜讀這首散曲,品讀時,節(jié)奏會跟著內(nèi)涵由慢到快,情緒甚至會激蕩!《[雙調(diào)·折桂令]登鸛雀樓》:“效先賢再上名樓,不是王侯,勝似王侯,詩傲王侯??床粎捊缴裥?,攔不住綠水奔流,飲不夠家鄉(xiāng)美酒,寫不完翰墨風流。人下樓頭,日落山頭,喜上眉頭,志占鰲頭?!逼潦嬲苟鴼鈩莅蹴纾∵@首榮獲《中國·永濟首屆“鸛雀樓杯”詩歌大賽》一等獎的杰作完全配與王之渙的那首名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相依相伴。
收入《燕南詩篇》的詩有320首、詞50首、古風歌行10首,而其近年來的主要作品為散曲,估計也突破300首了。作品多,佳作也多。我之所以如此認定,一是多次詠讀他的獲獎作品,二是通過細細翻閱《燕南詩篇》而領略出的,而且,我還認為他的詩風正而雅,作品意蘊深而闊。
還拿他的獲得一等獎的《登鸛雀樓》說起,立意高遠,不落窠臼,字里行間表現(xiàn)出一種蔑視王侯的自豪感,毫無悲涼之感。語句通達流暢,節(jié)奏感和音樂感可以調(diào)動起讀者的情緒。尤其是中間四句以排比形式構(gòu)成連壁對,將登樓所見所思表達得淋漓盡致,后四句寫的是下樓,抒發(fā)的卻是向上之志,以“志占鰲頭”而托起全篇,與王之渙的“更上一層樓”無縫契合。不能不讓人拍案叫絕。
《登鸛雀樓》無疑是劉江平老師的扛鼎之作。
那一天,我給劉老師打電話,希望他將《登鸛雀樓》的創(chuàng)作過程寫一寫,作為創(chuàng)作談。劉老師在電話里說,說實話,大凡是好的詩,其創(chuàng)作過程很短,因為詩詞曲就那么幾句。像《登鸛雀樓》,用了不到十分鐘。這都有賴于平時的積累,在讀書時,看到好的句子隨手記下,這是幾十年的習慣。一天在去市里開會的途中,突然想起還沒有寫鸛雀樓的征文,這時候,腦海里就蹦出了一句,很快就了后面的幾句,我馬上就記了下來。后來在發(fā)稿時,對個別字句作了一些改動。劉老師說,不用寫這些,對別人沒什么啟發(fā)。我當時聽了也有點泄氣,覺得真的沒什么。可等靜下來仔細一想,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我也是個寫作者,有時睡到半夜,腦子里突然蹦出一個詞一句話或者一個想法,我馬上把它記在手機的備忘錄上。因為要等到第二天十有八九就會忘得一干二凈。這其實就是靈感。靈感如同火藥,它只有在遇到火花時才能引爆。那些積累的知識就是火藥,而一瞬間蹦出來的詩句就是引爆的火花。就是對于創(chuàng)作者而言,知識的儲備和累計特別重要。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還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講的就是知識的累計。再如火山,當巖漿達到一定溫度后才會噴發(fā)。用在創(chuàng)作上,就是“厚積薄發(fā)”。這里首先得有“厚積”,厚積是基礎。我們還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知識的儲備要靠日積月累,并非一蹴而就,它沒有什么捷徑可走。劉老師靠幾分鐘的工夫就寫出了膾炙人口的精品,靠的是他數(shù)十年來孜孜不倦的學習,揣摩,實踐。其實,劉老師已經(jīng)把他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毫無保留地告訴了我們。能不能領悟,能學到多少,那是我們的事。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各人。
工人散曲社與其他散曲社對于晉陽工人散曲社不同,有著自身顯著的特點。劉老師在《謳歌時代,點燃希望》一文中對此有過很到位的總結(jié):第一個特點是感情真摯,唱響了主旋律;第二,工人散曲扎根生活,拓寬了表現(xiàn)題材;第三,工人的散曲,語言新鮮活潑,雅俗共賞;第四,寫散曲不僅豐富了工人自己的文化生活,也點燃了希望之火。
從整體來看,工人寫的散曲,在格律上還不是那么完美。例如有些作品對仗還欠工整,對詞性的把握還不那么準確;押韻還沒有規(guī)范等等。但是瑕不掩瑜。這些都會慢慢在學習中提高解決。如李彥斌在【曲調(diào)·滿堂紅】中所描述的那樣:
退休學曲競相爭,工人曲社借東風,也波風,你吟我唱盡歡聲,也波聲,廠夢礦夢工人夢。也波夢,有時哼,有時蒙,有時爭,不爭不辨不飛騰。
新年伊始,現(xiàn)在的晉陽工人散曲社可謂是團結(jié)一致,信心百倍,你追我趕,勢頭正旺。如王之渙登鸛雀樓里的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最后,我想用一首打油詩來結(jié)束本文:工人散曲,奇葩一枝。沾滿煤粉,透著汗味。寫詩弄曲,傳承國粹。礦工力量,撼天動地。誰說礦工,就會挖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