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
摘要 對水稻澇害的影響、流行規(guī)律、危害癥狀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 水稻;澇害;危害癥狀;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4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18)02-054-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2.022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非常廣闊。作為我國主要稻區(qū),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及淮河流域夏季常發(fā)洪澇災害,明光市古沛鎮(zhèn)位于女山湖西岸,夏季的強降雨侵襲常使淮河、女山湖等水體水位暴漲,導致水稻等農作物受災,造成嚴重經濟損失。水稻雖為一種沼澤植物,耐澇能力較強,但若被洪水長時間淹沒,仍會引發(fā)水稻澇害,導致大面積減產甚至絕收。澇害多發(fā)生在沿江沿河兩岸和湖泊洼地的稻田,致使水稻呼吸作用受抑而引起生理障礙,或為泥沙埋沒、折斷、倒伏等直接機械損傷,以及器官損傷導病菌侵襲為害等。文中對水稻澇害的影響、流行規(guī)律、危害癥狀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旨在為水稻澇害的科學防控提供參考依據。
1 影響
1.1 直接傷害
直接傷害主要包括水流沖毀稻田,卷走稻株,泥沙或漂浮物壓傷、壓埋稻株,造成植株倒伏、莖稈折斷、葉片和根系殘損等機械傷害。水稻抽穗揚花期受澇還會使水稻花藥破裂,花粉發(fā)育受阻并大量死亡,穎花退化,傳粉受精不能正常進行,出現(xiàn)爛穗和畸形穗等,直接影響水稻的經濟產量。此外,附著在葉面的細泥沙還會堵塞氣孔,導致光合速率明顯下降。
1.2 次生脅迫
1.2.1 氣體脅迫 由于氧在水中溶解速度很慢,當溫度高于20℃時,水稻根系和土壤微生物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將土壤中的氧氣消耗殆盡。當土壤缺乏分子氧時,土壤中厭氧微生物通過反硝化作用獲得能量,將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進而還原成氣態(tài)形式的N2O和N2逸出,在土壤氧化還原電勢變得更低時,還有一些厭氧微生物將SO2-4還原成H2S,對稻株造成毒害。
1.2.2 離子脅迫 淹澇條件下,土壤氧化還原電勢降低,厭氧微生物將Fe3+還原成Fe2+,對水稻的根系造成毒害作用。此外,受淹澇稻株中含有潛在的毒性元素Mn、Fe和Al等的含量往往高于臨界濃度。土壤溶液中相對高濃度的Fe、Mn和Al會阻止根系的生長,并在根表覆蓋Fe、Mn氧化物,從而降低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礦質養(yǎng)分的能力。
1.2.3 微生物代謝產物脅迫 土壤有豐富的有機質供應時,厭氧微生物就釋放一些代謝產物如甲烷、乙酸和丁酸等到土壤中,而高濃度的乙酸和丁酸對植物具有毒害作用。
2 流行規(guī)律
水稻澇害的發(fā)生程度與水稻自身的耐澇特性、洪澇發(fā)生情況、水稻生育期、氣候環(huán)境等因素相關。
2.1 水稻耐澇特性
水稻的耐澇能力因品種不同而異。植物耐澇力與呼吸速率呈負相關,碳水化合物(主要的呼吸底物)含量越高,耐澇能力越強。耐澇水稻品種在受淹時,稻株長高,并且在一定范圍內株高隨著淹水時間的延長而增加。此外,耐澇品種的胚芽鞘在缺氧條件下也延伸得更長、更快,因而可伸出水面利用水面上的分子氧來改善通氣不良狀況。
2.2 水稻生育期
在各生育期中,以幼穗形成期到孕穗中期受害最重,其次是開花期,其他生育期一般受影響都較輕。孕穗期花粉母細胞及胚囊母細胞減數分裂的時候,是水稻一生最敏感的時期,淹水可使小穗停止生長,生殖細胞不能形成,花粉發(fā)育受阻,出現(xiàn)爛穗或畸形穗,未死亡的幼穗穎花與枝梗也嚴重退化,抽白穗,甚至無小穗,只有穗軸。即使能抽穗,成熟期也推遲5~15 d,每穗的粒數減少,空秕多。
2.3 氣候環(huán)境
溫度升高,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水稻根系、土壤微生物呼吸耗氧量增加,植株體內積累的營養(yǎng)物質消耗加快,厭氧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如H2S、乙酸、丁酸、Fe2+等的積累也加速,造成水稻澇害加重。
2.4 洪澇發(fā)生情況
水流速度越大,泥沙含量越高,對水稻的沖擊越大,造成的機械損傷也就越嚴重。若在水稻抽穗揚花期、灌漿期受淹,過多的泥沙附著在葉片和稻穗表面,嚴重其影響光合作用和開花結實,直接影響經濟產量。
3 危害癥狀
3.1 苗期受淹癥狀
水稻在苗期遭受洪澇災害后,秧苗瘦弱細長,腳葉呈黃綠色,洪水退去后有不同程度的倒伏現(xiàn)象,但秧苗一般都能恢復生長。苗期淹水2~6 d,排除積水后,幾天即可恢復生長,只有部分葉片干枯;受淹8~10 d,葉片都將干枯,仍然可以恢復生長。淹水時間越長,死苗數會越多。出水后的秧苗變矮,分蘗數減少,基莖變窄,黑根增多。水退去之后,畦四周的邊秧一般倒伏較少,并且要比畦中央的秧苗健壯。
3.2 分蘗期受淹癥狀
水稻在分蕖至拔節(jié)期受淹時,稻株腳葉壞死,呈黃褐色或暗綠色,心葉略有彎曲,水退去后有不同程度的葉片干枯,一般不會引起腐爛死亡,但以后水稻的生育進程會幾乎停止。出水后,水稻株高變矮,高位分蘗數增多,抽穗期延長,生育期延遲,產量下降。分蘗期淹水2~4 d,排水后能逐漸恢復生長;淹水6~10 d,由于分蘗芽和莖的生長點還沒有死亡,所以排水后,還能萌發(fā)新葉和分蘗,但淹水時間越長,生長會越慢。如果淹水時間持續(xù)加長,根系會嚴重受損,葉片、主莖和分蘗節(jié)會相繼死亡。
3.3 孕穗期受淹癥狀
孕穗期是水稻一生中對外界環(huán)境抵抗力最弱的時期,對外界不良條件反應十分敏感,水稻這個時期受淹,會出現(xiàn)爛穗、畸形穗等現(xiàn)象。未死亡的幼穗穎花和枝梗退化嚴重,抽穗后白穗多,畸形穗增多。而且抽穗和成熟期一般會推遲5~15 d,每穗粒數減少,癟谷增多。此外,由于主莖幼穗傷亡,水稻植株頂端生長受阻,使稻株地上部莖節(jié)的潛伏芽萌發(fā)成分糵,一般在水退后2~3 d,就會出現(xiàn)這種高節(jié)位分糵。
由于主莖受澇衰敗,養(yǎng)分供應不足,每穗粒數減少,結實率降低,最終將導致嚴重減產。淹沒2 d以上會出現(xiàn)畸形穗花,受害程度隨淹水時間的長短、浸水的深度高低、受淹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受淹4 d以上,沒頂的比未沒頂的減產41.9%,水溫高的受害比水溫低的受害嚴重;淹水6 d以上,大部分都不能抽穗,而以后形成的高節(jié)位分枝,部分抽穗而不結實。
3.4 灌漿乳熟期受淹的癥狀
水稻在灌漿乳熟期受淹,下部葉片枯萎,頂葉呈黃綠色,谷?;疑腥闈{,少數谷粒在穗上發(fā)芽,千粒重下降,米質下降,發(fā)芽率降低。
水稻灌漿乳熟后期受澇,如果水質混濁,水流速度快,加之莖稈纖細,水稻很容易發(fā)生大面積倒伏,最終導致空秕粒增加,千粒重下降,減產嚴重。如果水溫較高,植株的呼吸作用旺盛,體內積累的營養(yǎng)物質消耗會加快,危害會更為嚴重。乳熟期淹水7 d,不實粒和腐爛粒將占到40%左右;蠟熟期淹水7 d,一般受害較輕,還能有70%~80%的收獲。
3.5 受淹后的根部癥狀
水稻無論處于任一生育期,若遭受洪澇災害,與正常發(fā)育的根系相比,由于土壤中養(yǎng)分不足,其根系只能在水面生長,導致根枝、根毛少,扎根不深也不穩(wěn);同時由于土壤中氧氣不足,許多有機物在無氧狀態(tài)下分解,產生還原物質和甲烷、有機酸、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質,影響根系生長。具體表現(xiàn)為新生根減少,根系稀少、發(fā)黑,嚴重的根部腐爛,整個稻株死亡。而同等時期的正常水稻則根系健壯、發(fā)達,新生白根多,分枝多,扎根深。淹水越深,淹水時間越長,淹水時溫度越高,根系的受損程度越大。
4 防治措施
4.1 預防措施
4.1.1 合理布局 摸清當地洪澇災害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合理安排種植品種。
4.1.2 選育耐澇品種 耐澇水稻品種有根系發(fā)達、莖稈粗壯、株型緊湊、葉鞘包裹緊密、葉片直立、表皮毛濃厚、通氣系統(tǒng)發(fā)達、淹澇脅迫下無氧呼吸相對較弱,而有氧代謝仍維持較高水平、受淹澇后恢復生長較快、死亡率低和再生能力強等特點。地勢低洼易澇的田塊還應盡可能注意選擇株型高大、劍葉較長的品種。
4.1.3 災前搶收 澇災出現(xiàn)前,若水稻已黃熟或接近成熟,應及時搶收。萬一收獲不及時,也應在災害過后立即搶收,防止谷粒霉爛、發(fā)芽。
4.2 補救措施
4.2.1 及時排洪并清洗葉面泥沙 對受澇的水稻,應搶早排水,爭取水稻頂部盡快露出水面以進行光合作用,減少呼吸的損失。同時,退水后應及時撈去漂浮物以減少稻苗壓傷和苗葉腐爛。排洪后田間要保持一定的淺水層,使受澇水稻有一個逐漸恢復與適應的過程。
洪澇后,莖葉和穗部都粘滿了泥漿,不利于光合作用,應在退水露苗尖時,用竹竿來回振蕩水面或隨著退水方向潑水,洗凈莖、葉、穗上的泥漿,同時將倒伏的植株扶正,清除爛葉和黃葉,以利稻株盡快恢復生機,進行正常的生長發(fā)育。
4.2.2 合理施肥 受澇后的水稻各器官受損嚴重,田間肥料流失多,應根據水稻的生長情況,適當追施速效性肥料或根外追肥。施肥時應注意三要素的配比,薄施勤施,以促進生長和增強澇后水稻的抵抗能力。可將尿素溶液注射到上層稻土中,以減少尿素的損失。同時,要注意配合施用石膏和石灰,防止受淹稻株缺硫。
4.2.3 防御低溫冷害 為避免澇災后可能發(fā)生的低溫冷害,應采用加強水層管理、在葉面噴肥和噴施各種化學催熟劑等方式促進水稻成熟。
4.2.4 及時防治病草害 受澇水稻常因莖、葉受損傷,抵抗病菌的能力降低,傷口極易感染細菌性條斑病等病害,應及時防治以免造成更多的損失。此外,選用高效、高選擇性除草劑控制澇后雜草生長,以增加澇后水稻產量。
4.2.5 改種補種 對苗期受淹而缺苗的地塊,要立即設法補齊。若大部分植株已受害死亡,則應根據生長季節(jié)和熱量條件,及早改種適當的作物。
參考文獻
[1] 李紹清,李陽生,李達模.水稻耐澇高產栽培與減災策略(綜述)[J].上海農業(yè)學報,1999,15(3):49-54.
[2] 李鐘學,張季中,王玉蓮.水稻澇害的研究與探討[J].中國林副特產,2004(6):24-25.
[3] 劉吉元,馬福錄.洪澇災害對早稻的影響及災后管理[J].廣西農業(yè)科學,1996(3):107-109.
[4] 羅中元,張志友,唐厚傳,等.晚稻澇害損失及對策研究[J].耕作與栽培,1995(4):21-24,36.
[5] 茅弼華,王蔭傳.受淹水稻的生育特點及其培管技術[J].江蘇農業(yè)科學,1992(3):15.
[6] 藺萬煌.洪澇脅迫對水稻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1997(1):50-54.
[7] 夏石頭,彭克勤,曾可.水稻澇害生理及其與水稻生產的關系[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0,36(6):581-588.
責任編輯:劉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