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二季是多肉植物的生長季,選擇生長季購入多肉,可以提高多肉植物的存活率。秋風清涼舒爽,因空氣干燥而少病菌,上盆、移栽時所造成的傷口不易感染。秋季,是最適合購入多肉植物的季節(jié)。適宜的溫度、溫差能使多肉更快地適應新環(huán)境,長出新根。
新獲得的多肉植物,往往有兩種情況:一是常見于網購的裸根不帶土的;二是常見于實體店購買的帶盆已栽好的。裸根不帶土的多肉,首先觀察根部,將枯死的的須根和舊土去除,待傷口晾一晚,再上盆。而已栽好的多肉,則要觀察土壤,如發(fā)現蟲卵、蟲患,應換盆重新種植。
配土
我們在園藝店常見的種植介質有:泥炭土、赤玉土、蛭石、陶粒、火山巖、鹿沼土、麥飯石等。泥炭土是多肉植物配土中提供有機質的媒介。赤玉土低肥、微酸、透氣、保水的特性非常適合多肉植物,它也因此被稱為“傻瓜土”。而蛭石在園藝上用做疏松土壤,快速透水、儲水并進行緩釋的改良添加物。
不同的種植介質的功能特性有一定差別,應根據需求添加配置。珠海天氣相對潮濕,應適當加大顆粒土的比例。干燥的地區(qū)則反之。總的來說,配土應以泥炭土為主要成分,配上赤玉土、鹿沼土、火山巖、麥飯石、蘭石等顆粒土中的一種或多種以增加土壤的透氣性。
多肉上盆后,再在土面上覆蓋一層純顆粒土來壓住土壤,既美觀,又可防止?jié)菜畷r塵土飛濺。
澆水
多肉干土上盆之后需要適應新盆環(huán)境一段過程,即服盆期,方可澆第一次水。如在春秋季上盆,服盆期應在10天左右。
種植多肉有“寧干勿濕”的原則,多肉植物少給水旱不死,最多狀態(tài)不佳,但是多給水會造成多肉生長不良乃至腐爛死亡。特別是室內栽培的多肉,植物蒸騰作用較小,很容易會造成澆水不干,盆內積水,容易造成多肉爛根腐葉。春秋黃金季節(jié)里,充量給水,夏冬休眠期里則要嚴格控水。
往往有人問這樣的問題:“多肉應該幾天澆一次水?”配土、氣候、天氣、澆水習慣等因素都會影響種植者對于這個問題的作答。其實多肉的水量要根據南北地域實際環(huán)境情況選擇給水量。珠海多雨季節(jié)空氣濕度高,水分蒸發(fā)很慢,澆水頻次可以適當少些。
光照
一些種植者認為,澆水過多會導致多肉徒長。其實澆水不是造成徒長的直接原因,是植物在缺光的同時,仍然澆水量大就會加劇徒長的形成,缺光才是導致徒長的直接因素。
絕大部分多肉都喜愛陽光,在充足的陽光下,它們能夠變得艷麗動人。春秋生長季來臨時,我們可以讓多肉盡情沐浴陽光,在增加日照的同時減少給水量,多肉的顏色會更出彩。但夏季時則要注意暴曬過度會造成葉片灼傷。非生長季期間,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把握日照控制,既要保證它們不會因為缺光而徒長,也要保證它們不會被曬傷。
通風
多肉的凋逝多因黑腐,黑腐蔓延極快,往往一夜之間就能讓一株多肉體無完膚。在大多數情況下,黑腐是以根部為起點,造成的原因可以粗略理解為不通風而導致病菌滋生。因此,除了所配土壤的透氣性能直接影響多肉的健康外,外部的環(huán)境的空氣流通也是關鍵因素。
流動的空氣能讓盆土更快地變得干燥,病菌在干燥的環(huán)境下不易滋生,因此,空氣流動性大的環(huán)境更適合種植多肉。同理,決不能使用底部沒有打孔的盆器來種植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