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光
郭景珊(1901年-1998年),遼寧省臺安縣人。曾任奉軍第三、四方而軍團衛(wèi)隊旅第四團第一營營長。 “九·一八”事變后,與唐聚五成立了遼寧民眾抗日救國會,并組建了遼寧民眾自衛(wèi)軍,1932年4月21日在桓仁縣舉旗誓師,郭景珊擔任第七路軍司令、第六方而軍司令兼憲兵司令和第三軍團副總指揮,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
郭景珊曾有兩個遺愿,他的兒了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愿奔波了好些年——
父親經(jīng)常念叨唐聚五
在東北最早舉起抗日旗幟的唐聚五和郭景珊,可謂東北乃至全中國人民心中的民族英雄。1939年5月18日,唐聚五在河北遷安平臺山一帶率部與日寇血戰(zhàn),最后壯烈殉國。幸運的是,與唐聚五是“磕頭弟兄”的親密戰(zhàn)友郭景珊,活到了改革開放后的1998年。老人在世時,經(jīng)常向兒子郭春光念叨他與唐聚五曾經(jīng)一起戰(zhàn)斗的崢嶸歲月,每次提到老戰(zhàn)友郭景珊都哽咽得老淚縱橫。他不止一次對郭春光說:“兒子,我的老戰(zhàn)友唐聚五犧牲時是臨時埋在山上的,你如果有機會一定去找找他的墓,好好安葬他……”郭春光將父親與唐聚五的生死情意牢記在心,決心用行動實現(xiàn)父親的遺愿。
完成父親第一個遺愿:重新安葬了唐聚五
2012年6月,經(jīng)過充分準備的郭春光獨自去了河北唐山附近的遷安縣平臺山,這里是唐聚五犧牲并被掩埋的地方。郭春光首先在山下找到了3位當年曾親眼看見唐聚五被葬在平臺山上的老人。平臺山山勢陡峭,上山根本沒有路。3位老人都八十九歲了,走路都蹣跚別說上山了。郭春光自掏腰包雇了三臺轎子,將3位老人抬上了山。經(jīng)過老人們在山上回憶,終于找到了唐聚五的墳。據(jù)老人們回憶,由于唐聚五抗日的名聲很大,怕日本人找麻煩報復老百姓,當?shù)厝司蜎]有買棺材,一位叫李守信的爺爺將自家的大板柜獻出來當了棺材,草草葬了唐聚五。李守信和他爺爺每年都到唐聚五的墳前燒紙。郭春光也幸運地找到了年逾70的李守信。郭春光懷著無限敬仰的心情,將唐聚五將軍的尸骨帶回沈陽觀陵山重新安葬。
這次河北之行,郭春光花了上萬元?!爸灰獙崿F(xiàn)了我父親的遺愿,花多少錢安葬唐將軍都是值得的,因為他是民族英烈,我們要永遠牢記他?!惫汗饽抗饩季嫉卣f。
完成父親第二個遺愿:建成“東北抗日義勇軍博物館”
郭景珊是唐聚五的親密戰(zhàn)友,湊巧的是,郭景珊與張學良將軍同年同月同日生,還和他在一起過了一次生日。郭景珊后來給張作霖當過衛(wèi)隊營營長。郭景珊在世時除了督促兒子盡快找到唐聚五的墳為其重新下葬,他還向兒子披露了一個更大的心愿:“1932年4月21日我和唐聚五在桓仁召開誓師大會舉起了抗日大旗。當年我們開會的秘密遺址還在。另外,我們的義勇軍死了那么多將士,而我還活著,我們應該為他們辦點事情作為補償,一是應該承認他們是烈士;二是為當年的義勇軍建立一個博物館,好好宣傳他們的事跡,讓全中國、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他們,這是我們的責任啊……”郭春光站在父親面前莊嚴地說:“爸爸,您老人家放心,只要我還活著一定完成您的這個心愿。”
2013年的一天,郭春光在桓仁縣擔任電影《義勇軍魂》拍攝顧問時,見到了縣委樸書記。通過聊天,樸書記知道了郭春光的身世。事后樸書記找到縣委宣傳部做出指示:你們找郭春光了解義勇軍在桓仁的經(jīng)歷,研究并恢復那段歷史,告訴后來人。2014年夏天,縣委宣傳部的領(lǐng)導找到郭春光,由郭春光口述那段歷史。期間,郭春光向領(lǐng)導提出在桓仁建立義勇軍博物館的建議,引起各級領(lǐng)導的重視。2016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批準,在桓仁縣建立“東北抗日義勇軍紀念館”。郭春光聞訊仰望天空大聲說道:“父親,可以告慰您的在天之靈了,您的兩個遺愿都實現(xiàn)了,做您的兒子我好高興、好榮幸啊……”
紀念館2017年春天開始動工建設(shè),總面積2900平方米,目前正在室內(nèi)裝修。
筆者近日在采訪郭春光時他剛好才從桓仁回沈陽。他談了一些籌建紀念館的消息。當?shù)卣J為,能在桓仁建立這個紀念館郭春光功不可沒,因此,聘請郭春光為建館顧問。為了充實館藏文物,郭春光還將自己珍藏的父親當年使用的望遠鏡、照相機等大量文物和史料捐獻給紀念館。
為了使藏品更加豐富,郭春光還自費去了吉林、南京、黑龍江、北京以及遼寧的寬句、本溪等地考察當年抗日歷史。這對將近80歲、每月退休金才2000多元的老人來說,艱苦程度可想而知。筆者了解到,他目前還有外債3萬多元?!澳耐鈧菫榱私⑦@個紀念館欠的嗎?”“是的,跑外地都是自費。但我不后悔,因為這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我自己損失一點沒什么,只有不忘本才能與時俱進。”
郭春光最后告訴筆者,紀念館將在今年秋天正式開館,屆時歡迎大家去看看我們的民族英雄當年為抗擊日本侵略者所付出的鮮血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