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金秋深夜,王菲的《但愿人長久》又讓我驀地感動了,源自歌中脈脈情深和她洗練的嗓音: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于我而言,與其說是愛上旋律,倒不如說此曲迎合了中秋望月的追憶。
中秋月圓,月涼如水。“月亮好亮?。 蔽野崔嗖蛔〖拥男那?,忍不住伸出指頭對著月亮。“你這孩子真不懂事,快把手縮回去。”外婆的大手不客氣地打在我的手背上,“說過幾次了,不能用手指指著月亮,耳朵會掉!”“哇”的一聲,我哭了,這可怎么辦,要是耳朵真的掉了,那怎么辦?我的心有了一陣陣涼意。
外婆用打火機點香,恭敬地對著月亮叩拜,口中念念有詞。末了,她將手里的香插在香爐里。祭拜結束后,外婆招呼我們起身,將月餅切開,依次分給我們,我們捧著月餅坐下后,外婆就開始了常年不變的“解說”:“孩子們要乖,看到臉盆里的銅鏡了嗎?這可是能照出天上的嫦娥和玉兔,當然,只有對月亮心懷敬畏的人才能看到……”外婆樂此不疲地講述著古老的傳說,我們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此刻月餅入口即化的香酥感才是重點。
“月娘月光光,起厝田中央,樹仔叢花開香,親像水花園……”又是一年中秋日,當這首《月光光》的閩南方言童謠,化為瑯瑯的童謠傳到耳畔,那段中秋小時候的回憶,恰似晶瑩剔透的圓月,再次映紅了眼眶。
當圓月再次照亮人間時,睜開雙眸,老幼同賀盛世,清暉下共享天倫,仿佛聽到親人的呼喚,嗅到家的熟稔氣息。如今,用手指指過月亮的我,耳朵還完好。曾經(jīng)滿懷期待的我們,誰也沒見過銅鏡里的嫦娥或玉兔。
可惜造化弄人,那些古老的傳說,也隨著外婆駕鶴西去而遠逝……然而,同樣的月亮,同樣的思念,未曾改變。
(廈門 王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