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麗鈞
在敬一丹主持的《謝謝了,我的家》的一期節(jié)目中,我見到了臺灣作家劉墉的兒子劉軒。多年前,我就在劉墉的系列文章中認識了他;而當一個蓄了短須的高大男子驀然出現(xiàn)在屏幕上時,我還是多少有些驚惶——當初那個被父親殷殷叮嚀的小男孩,如今已然被歲月帶得這么大了!
劉軒提到了父子二人的29歲——
父親29歲那年,他們舉家遷往美國。劉軒因為語言障礙,一次次被戴著手表的父親驅(qū)趕著用英語去向陌生人詢問:“現(xiàn)在幾點了?”劉軒的“勵志課”是在屋檐下上的,父母為了他,毅然離開臺灣的“舒適區(qū)”,來到美國艱辛打拼。劉軒說,父母在燈光下刷漿糊裱畫的情景,讓他沒齒難忘。
而劉軒29歲那年,為了超越自己,毅然離開美國,回到臺灣打拼。他講到只身初到臺灣時的一個細節(jié)——饑腸轆轆的他,買了一碗方便面,卻在簡陋的出租房里尋不到泡面的開水,于是,他將淋浴器開到最熱檔,一遍遍狂沖面塊。談到當時的感受時,他用了一個逗笑了敬一丹的字——“酷”!他說他告誡自己一定要牢牢記住這難忘的一幕,因為這一幕實在太酷!
父親為了兒子走出了“舒適區(qū)”,兒子為了更好地發(fā)展走出了“舒適區(qū)”。
你能不能意識到——恰恰是因為當年父親走出“舒適區(qū)”的果敢行動,賦予了兒子走出“舒適區(qū)”的強大基因。在我看來,劉軒29歲時對父親29歲時所做出的選擇的背叛,恰是劉墉最想要的結(jié)局。
對“舒適區(qū)”的迷戀,差不多是人的本能。舒適,最能挽留怠惰的靈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舒適區(qū)”。國王有,乞丐也有。越是平庸的人,“舒適區(qū)”就越小。他自得其樂地活在一個沒有挑戰(zhàn)和痛感的小圈子里,啜飲著不涼不熱的歲月,逗弄著不濃不淡的光陰。他不愿向圈外跨出半步??绯觥笆孢m區(qū)”,意味著不舒服的來臨。他害怕伴隨著新風景的出現(xiàn),危機與挑戰(zhàn)會輪番來襲擾他脆弱的生命。而勇者則恰恰相反,他會不斷地接起那些惱人的臭球,竭力將非舒適區(qū)變?yōu)槭孢m區(qū),讓自己的“舒適地盤”漸次擴大,讓自己的“舒適區(qū)”能夠圈進更加豐饒的內(nèi)容。
所以,劉墉既是作家,又是畫家,還是記者和主持人。劉軒,既是心理學家,又是作家,還是音樂、時尚、娛樂達人。父子倆都堪稱是跨界奇才??缃纾且淮未伪瘔训刈叱觥笆孢m區(qū)”的必然結(jié)果。沖出既有的“舒適區(qū)”,將“學習區(qū)”變成“舒適區(qū)”,再將“恐慌區(qū)”變成“學習區(qū)”,這樣,人生的“意義面積”就會越來越大,一條命,就能活出了幾輩子的況味。
我總是忍不住高看“舒適區(qū)”的叛徒。當我早年的一個學生悄悄跟我說,她想炒掉眼下這份收入頗高但一直不被她喜歡的工作時,我立刻就欣然與她站到了一起。我?guī)缀趺刻於家l(fā)微信問她一次:“寶貝,辭了嗎?”須知,當一個生命開始熱切向往一個為人生意義加分的機緣時,這個生命就與千萬凡庸的生命有了判然的分野。
貪圖安逸的心,無異于殷勤地為自己的大腦催蠢;而背棄了舒適的人,從背棄的那一刻起,生命,就放射出了照亮自我與他人的光華。
走出舒適區(qū)的十大標志:
01.你開始飛速成長。
02.你變得喜歡挑戰(zhàn)自己。
03.你發(fā)現(xiàn)你害怕的事不會發(fā)生。
04.你感到興奮而非沮喪。
05.你覺得以前的自己很可笑。
06.你更了解你自己。
07.你變得更加自信。
08.你獲得超前的滿足感。
09.你發(fā)現(xiàn)經(jīng)歷不適與成功有關聯(lián)。
10.你開始激勵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