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素業(yè)
摘要:“三一語法”是一種新型的二語教學語法體系,句子的形式結構、結構的功能作用、功能的典型語境是這個語法體系的基本框架與維度。這三個維度相互獨立又彼此聯系,構成了一個有機語法體系。結構和功能的結合在二語教學的體系中并不新奇;教學中要以語境為鋪墊,也不稀奇;但是,將三者緊密聯系起來,有機地融合為一個完整的語法體系,對于對外漢語教學而言,是一個重大的突破。本文在探析“三一語法”的基礎上,以“名詞謂語句”和“的”字結構為例展開敘述,為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法講授提供更多思路,并將“場景驅動、功能呈現、法則匹配”這一教學法的科學性呈現出來,從而減少教學語法和理論語法之間的鴻溝。
關鍵詞:“三一語法;名詞謂語句;結構;功能;語境
在經濟全球化的日益發(fā)展下,漢語在國際教育、商業(yè)等環(huán)境中的地位逐漸提升,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接觸并學習漢語。而漢語教學中語言教學和語言學理論不能如影隨形的現象一直以來都存在,研究者與實踐者總是處于脫軌狀態(tài)。在漢語教學過程中,教學者往往不能僅憑借經驗去教授漢語,而要以強大的理論作為實踐的依據和支撐,而理論內容以“復制式”的方法灌輸到課堂中去,就會造成學習者不能很好地理解具體語法內容的局面,演變成為“填鴨式”的接受,從而導致了“一出課堂、立馬成為漢語啞巴”的結果。
有鑒于此,為了解決教師“語言教學”無法下手,解決學生“語言習得脫離實際”的問題,“三一語法”體系便應用而生,這個體系引入了“語境”的概念,而不只是當下兩個不同學派(形式和功能)的簡單結合?!叭徽Z法”并非一般性雜糅,而是將教學語法所包含的幾個方面用符合二語習得的規(guī)律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三者互動共存、遞相為用,形成了三位統(tǒng)一的有機體。
一、“三一語法”的基本內容
1998年,馮勝利教授在哈佛大學主持中文部及哈佛北京書院時提出了“三一語法”?!叭徽Z法”體系經過中文二語教學的研究、設計和管理經驗的層層探討,最終確立及形成。其基本框架是:
1.句子的形式結構;
2.結構的功能作用;
3.功能的典型語境。
在海內外漢語教師的實踐過程中,這三個小點分別來看,都會或多或少地有所涉及。但將三者有機結合還是第一次。
在“形式結構”中,句子以及短語是根據虛詞和實詞在句子里的語義特征和語法作用進行組織以及安排;在功能作用中,提煉了“結構的語體用途”,即這個句子的在漢語中“用來做什么”,此處強調的“功能”,是“不重結構,重用途”;在“功能的典型語境”中,不是指一般語境在語言分析和語言教學中的一般語境,而是根據教學對象的認知經驗,以二語習得的特定階段為基礎,以語言教學的生動便捷為目的,從而整理羅列出來“教學型”語境。
比如“把字句”中,一般句法里“把”是介詞;“把”在形式句法里便可以當作“輕動詞”(light verb)或者“助動詞”;形式語義學里“把”又是“表界標記”運用“三一語法”體系加以說明就是:
[形式結構]:A+把+B+V-R/PP
(1) B須是有定的NP;
(2) V須是行為性動詞;
(3) V的后面要不帶一般補語(R),要不就帶地點性成分(PP)。
[功能作用]:“把”字句用于:
(1)表示物體的位移;
(2)行為引發(fā)的結果。
[典型語境]:與結果/位移有關:
(1)安置家具:
他們把花盆放到陽臺上;
……
(2)收拾房間:
臥室太亂了,你去把房間打掃一下;
……
在“把字句”中,即便學過了前面的兩項內容(句架結構和功能作用),若沒有典型的語境,也會讓學生發(fā)生理解偏頗,從而造出來“我把王玲喜歡了”這樣的句子,但是經過“三一語法”體系的“典型語境”訓練,就會讓學者明白在何種情況、什么情境下使用“把字句”?!叭徽Z法”體系在很大程度上給予了老師如何操練導入的技能,是缺乏教學經驗老師的一大法寶與利器,也是學生準確理解句法使用方向的航標。
二、“三一語法”的應用——名詞謂語句
在現代漢語中,名詞謂語句是指名詞性詞語充當謂語的句子,主要用來判斷或者說明事物的種類數量、時間性質、特點、用途等等,在對外漢語教學的過程中,若將名詞性謂語句的概念性質直接講授給學習者,恐怕會讓學習者吃不消,而根據“三一語法”體系,可將名詞性謂語句分為以下3類進行講解:
1.名詞謂語句1
[形式結構]:
S+數量;
S+NP;
S+NP+了;
[功能作用]:用來說明物體的價格、人的情況(如年齡、身高、體重等)、時間、天氣等,還可以用來表達序列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典型語境是“三一語法”最獨特的部分,對于名詞行謂語句1來講,可分為5類典型語境。(1)報價格。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可組織小組教學任務,對照實物進行報價,比如:一斤桃子六塊(錢)、一支筆2塊(錢);(2)介紹人的年齡、身高等情況。如:李老師三十二歲、她一米六五,八十公斤;(3)介紹事物的組成、分配等。如:這間臥室兩扇窗戶、一個月30天、三個人一個房間;(4)談時間、節(jié)日或談天氣,如:今天星期六,明天可以睡懶覺了、現在七點三十;(5)報站名。如:這一站天安門,下一站王府井。
一般情況下,名詞是不能作謂語的,但以上敘述中,在表達年齡、時間、地點的詞作謂語的時候,都表現出了一種順序,包括時間順序,空間順序。經過這5個典型語境的訓練,二語學習著會在心中有一個清晰的使用概念,為進一步學習名詞性謂語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名詞謂語句2
[形式結構]:S (+副詞)+NP+了
[功能作用]:用來表達等級序列的變化,由較低層級提升為較高層級。
這里的用來表達等級序列,并不是簡單的1到2,“三一語法”體系中明確表述出這里的名詞性謂語句是低層級向高層級的提升,向學習著展示了概念的清楚的界限。
緊接著給出的典型語境是以下幾類(1)談論職稱、軍銜的變化。如:小李已經副校長了、李丹都快團長了,還不會主持活動;(2)談論教育階段的變化。如:她已經大學生了,還每天哭鼻子、他都研究生了,還不會寫論文;(3)談年齡、時間的變化。如:現在都八點半了,會議怎么還沒開始?這個小姑娘快八歲了;在這些語境中,表示順序意義的名詞作謂語句的時候,就必須帶“(副詞)……了”,這樣就和第一種情況有所區(qū)別,學習者在使用時,不會混為一談。
3.名詞謂語句3
[形式結構]:S+NP
[功能作用]:用來說明人或者事物所具有的特征。
典型語境為以下2類:(1)介紹人物籍貫、時代。如:鄧小平中國人、李白唐朝人;(2)介紹人或者事物的特征。如:漢族人黑頭發(fā)、黃皮膚;小烏龜短腿;
以上即為用“三一語法”體系講授名詞謂語句的具體細節(jié),把名詞謂語句分為三大類講授,先給出具體句法框架,加以功能記憶,最后用典型語境進行操練,三位一體,會大大降低二語學習者的學習難度。
三、“三一語法”的應用——“的”字結構
在普通漢語教學中,對“的”字結構的教學方式僅僅為給出句法結構,便進入了語法操練的模式。如國家漢辦頒布的《國際漢語教學優(yōu)秀課例集1》(2015,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中,對應的“的”字教學,分為了三類:
1.Pron./N+的+N;
2.Adj.+的+N;
3.V+O+的+N;
S+V+的+N。
這三類都沒有明確具體功能是什么,所以導致語境的操練就不那么清晰。根據“三一語法”,第一類“的”字結構的功能作用是引出具有領有關系的名詞。如:自我介紹?!拔业睦硐胧钱斠幻w行員”……第二類的結構功能為用來引出被修飾的成分,如:評論人或事物?!八且粋€聰明的人,什么東西一學就會”……第三類的功能作用是用來限定后面的名詞,使它在特征、屬性、條件等方面具體化、個性化。如:對人的具體描述?!澳阆矚g哪個女孩?我喜歡穿花裙子的女孩……”這樣把三類的功能用法加以說明,“的”字結構就很清晰完整了。由此看來,“三一語法”中的結構、功能、語境缺三者一不可,在二語學習者習得的過程中,只有三者的統(tǒng)一結合,才能使一個語法結構清晰明了。
四、對“三一語法”體系使用的總結及建議
總而言之,“三一語法”是圍繞結構、功能、語境進行的,在當今漢語國際教學法不那么完善的今天,這個體系無異于給了教學者雪中送炭的幫助。它把理論和實踐井井有條地結合起來,讓語法部分的學習有了清晰的脈絡。其次,在“語料庫”教學法日益深入的今天,“三一語法”體系更是為其做了一個良好的鋪墊。教學者可將二者結合,以“三一語法”為基礎,再進行“語料庫”的擴展補充,讓學習者走出“下了課堂為漢語啞巴”的尷尬局面。
參考文獻:
[1]馮勝利,施春宏.論漢語教學中的“三一語法”[J].語言科學,2011(5):464-472
[2]馮勝利.漢語教學中的語法操練[J].漢語國際傳播研究,2015(1):12-25
[3]馮勝利,施春紅.三一語法:結構·功能·情景——初中級漢語語法點教學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