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公司同事之間一般從不聊及自己的私事。生喪嫁娶都是自己的事情,盡量低調,絕不愿聲張。但我有一位同事,娶了一位中國太太,所以他倒很愿意和我聊聊家事。尤其是第一次上門拜見岳父母,他打算贈送iPad和大量正版amazon電影,我打消了他的計劃,建議他借道香港回國時,買24K黃金首飾給未來的丈母娘——因為日本都沒有24K的足金飾品。禮物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他順利抱得美人歸,一年后喜得千金,對我也更加客氣。每次在公司碰到他都會特意停下來寒暄幾句,還喜滋滋地給我看他寶貝女兒的照片。
最近他有點不對勁。幾次在我辦公桌前晃來晃去,卻又不過來找我說話。有時候遇到,他也是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我本就不好為人師,再說跟我咨詢婚姻簡直是問道于盲,但是看他臉色真的是日益憔悴,終于在他再來我辦公桌附近晃悠的時候,我主動跟他打了聲招呼。
他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毫不猶豫地開口了:“沐蘭,我的岳父母在我家住,幫忙照顧孩子。我……”嗯,不是夫妻問題就好。也許是兩代人對孩子教育方式有差異?我安慰他:“是不是你不理解中國老人的育兒方式?”
“不,不,”他連忙回答,“我簡直太感謝他們愿意來幫我?guī)Ш⒆恿?。中國父母實在太偉大了。你知道,我父母跟我約定的,他們每年幫忙照看孩子的時間不能超過一個月,我還得事先和他們預約?!彼咸喜唤^地表達了對岳父母的感激之情,看上去也十分真誠。
我耐心地聽他傾訴,終于,他囁嚅著說:“可是,我岳父母住在我家里,我簡直吃不下睡不著,都快發(fā)瘋了?!?/p>
聽著問題很嚴重。可是我實在猜不出原因,又關懷安慰他好一陣,他才說:“我的岳父母說話聲音總是很大,而且語氣也很兇。我老婆是那么溫柔的一個人,可是和她爸爸媽媽說話時像變了一個人,也是那么大聲,那么兇。我總覺得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吵架,可能是我中文不好完全聽不懂。”
“我問我太太,她說他們只是在說很平常的事情??墒俏铱此麄兊谋砬橐彩呛苌鷼獾臉幼印N抑荒鼙M量躲在我的房間里,可是他們在廚房也吵,在客廳也互相咆哮,甚至我躺下睡覺,都能聽見我岳父和岳母在臥室里吵架。我快崩潰了?!?/p>
我簡直要忍笑到內傷,但面上還是維持著關切的表情。這文化差異我可是切身體會過,太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我告訴他,他的岳父母和女兒真的只是在聊生活瑣事?!爸袊苏f話嗓門普遍大,而且越是親近的人說話越直接,甚至有時候會顯得不耐煩。但是我們都不會往心里去。你也不要在意,習慣了就好?!蓖铝髀冻鐾耆桓抑眯诺谋砬椤?/p>
我跟他說,你想想你平時遇到的來開會的中國公司的人,還有中國游客。
你看看我,我剛來日本的時候,曾經(jīng)嚇哭過百貨店的男收款員。我篤定地告訴他,只要再給他一些時間,他很快就會習慣。
過了一陣,我看他面色開始如常。再過不久,他和以前一樣談笑風生了。我確定我的建議是有效的,因為這不是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抱怨。和想象中總板著臉的日本人不一樣,日本全民都努力維持著溫和的表象。說話音量低,大量使用敬語,還有禮貌的微笑。尤其是日本女性,微笑是那樣甜美,充滿關切,我甚至都希望自己是個男人,可以找個日本的女朋友天天沖我溫柔地笑。我也嘗試著學習這樣的笑容,雖然也有不少人夸過我笑容可愛,但要與島國女生的溫柔相比,還差了十萬八千里。
所以很多很多時候,日本人會誤解中國人在生氣或發(fā)怒,主要是因為我們天然的高音量,急促的語氣,而且很少有笑容。不信你們自己回想一下,上一次用最溫柔的語氣和最親切的笑容跟家人說話是什么時候?你們買東西的時候,會親切地先打聲招呼還是直接就發(fā)出了指令?所以前兩年,中國人剛來日本“爆買”的時候,在春節(jié)假期前夕,日本主流媒體特別刊發(fā)一篇文章《如何接待好中國客人》,其中壓軸的一條建議就是:中國人即使說話聲音變大,也并不是在生氣,請冷靜應對!
并不是對中國人的“高級黑”,請理解日本商家和民眾的迷惑,以及認真接待好每一位客人的真誠愿望。我不記得有多少次陪朋友去買衣服,一個人站在試衣間的鏡子前,一個人坐在店面中間的沙發(fā)上,隔空就開始討論:“這件好?”“那件吧!”“要大點嗎?”“哪個顏色好?”聲音大,極其簡短的表達,沒有表情,這在日本人看來都是吵架、發(fā)怒、爭執(zhí)的特點。每一次都會有服務員向我求助地詢問:“客人們還好嗎?”我只能安慰她們:“真的沒關系,我們只是在聊天?!?/p>
當然我并不是完全欣賞日本人的講話方式,尤其是工作上。問一件事,繞半天還聽不到答案,就像紅樓里的鳳姐說的:“他們必定把一句話拉長了,作兩三截,咬文嚼字,拿著腔兒,哼哼唧唧的,急得我冒火。”有時候日本人說話聲音之低,我?guī)缀趼牪磺宄?,簡直想像鳳姐一樣大喊一聲:“難道必定裝蚊子哼哼就是美人了?”反正我還是保持本色,說話簡潔,重點突出,不弄那么多彎彎繞繞。
不過在公共場合控制音量確實是一個好習慣。不僅是說話,包括打電話,聽耳機,總之盡量不制造打擾到其他人的聲音。以前每次在國內坐高鐵,我都陷入絕望。熊孩子的吵鬧,婦女們家長里短的聊天,還有人用外放的音量玩游戲看網(wǎng)劇,最近充斥的則是抖音的洗腦神曲。前不久我飛上海,后排居然有人用手機外放音量看視頻,實在是讓人崩潰。
在維持公共場合的安靜這一點上,日本簡直領先了全世界。這其實是咱們老祖宗的教導,《禮記》有訓:聲容靜,氣容肅,城上不呼。意思是我們要注意保持安靜,不干擾別人的生活、學習、工作,尤其在公共場合不應大聲呼喊。鄰邦學到以后保留到今天,我們更應該重溫這些教導而且努力比他們做得更好才對嘛。
對親近的人和顏悅色地說話,不要越是親近說話越是不客氣,這也是我來日本以后學到的一點。在家里,我也盡量記得保持笑瞇瞇,家人抱怨數(shù)落我?guī)拙?,笑笑也就過去了。跟父母說話要溫和,適當加一點禮貌用語,比如家人之間也可以經(jīng)常說“謝謝”“對不起”。跟服務員、快遞小哥也說話柔和,用更多的禮貌措辭,大家都更開心。
不過呢,如果來到日本,有什么不滿意之處,拿出在中國真正發(fā)怒時一半的音量,嚴肅地或者面露焦灼地跟工作人員嚷嚷幾句,我估計幾分鐘內,就能看到現(xiàn)場的管理層如臨大敵地來幫你解決了。有時候實在嫌日本人效率低,我就會皺著眉頭板著臉去抗議,往往還不等我開口就收獲一大串道歉,非常有效,屢試不爽。不過呢,這一招不能經(jīng)常用。畢竟日本人就怕咱們的大嗓門,要總是故意用這招,不顯得咱們欺負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