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保月
“上?!痹诩亦l(xiāng)人中的叫法就是趕小海。這稱呼與現(xiàn)在的大城市名稱沒有一點關(guān)系,只是當?shù)匾环N方言土語。趕小海,在過去的年代,是家鄉(xiāng)人調(diào)劑伙食的好日子。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對生活在海邊的人家來說,漁家的生活有趣的事兒可不少。出海、上海、趕小海,就是漁家生活的真實寫照。
出海,是漁民們的漁船出海打魚的說法。月有陰晴圓缺,海有潮漲潮落,這雖是自然現(xiàn)象,可對于漁家人來說,大海的潮漲潮落,可不是一件小事兒。因為大潮來了船出不了海,岸邊風大浪高,漁船要抓緊進港,并固定好。否則船被海浪拍壞了,對漁家人來說都是一件天大的事兒。小潮來了,漁船必須提前出海以免擱淺在岸邊,否則一天的收入就會泡湯。有些愛睡懶覺的漁老大,有時候睡過了頭船出不了海,是一件很丟人的事兒。老艄公從小就會教人學這些看家本領(lǐng)。
漁家人的孩子生下來,從小大人就會教他們了解海為什么會漲潮會退潮,讓他們知道海潮的大小與月亮、太陽和地球有關(guān)。當海潮為大潮的時候,是月亮與太陽和地球成一條直線的時候,這時月亮和太陽對地球的引力加在一起,會引發(fā)不同尋常的海潮。陰歷每月的初一、十五各發(fā)生一次。當月亮和地球與太陽這兩條連線成直角時,潮差就小,潮水很低,這就是小潮。故農(nóng)諺中有“初一十五漲大潮,初八二十三到處見海灘”之說。
潮漲潮落,對于小孩子和家庭婦女來說,就像什么時候天黑什么時候天亮一般熟悉。遇到潮落的時候,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大家不用打招呼,就會成群結(jié)隊,拿起小籃子,端上小镢頭和小鏟子,有條件的家庭就會穿上膠皮長靴,沒條件的家庭干脆赤腳上陣,大家不約而同地走向淺灘,去趕小海。
“上海”在家鄉(xiāng)人中的叫法就是趕小海。這稱呼與現(xiàn)在的大城市名稱沒有一點關(guān)系,只是當?shù)匾环N方言土語。
趕小海,在過去的年代,是家鄉(xiāng)人調(diào)劑伙食的好日子。因當時缺糧少肉,趕小海可以捕捉回來各種各樣的海鮮,如螃蟹、海蠣子、蛤蜊、海貝、皮皮蝦等。對于這些海味的稱呼,家鄉(xiāng)人都有著特別的叫法,如螃蟹叫“蟹子”,海蠣子叫“蠣子”,蛤蜊叫“嘎拉”,海貝叫“囊囊烏”,海螺叫“夾簍”,皮皮蝦叫“皮巴蝦”,章魚叫“筲”
那時候,趕小海特別熱鬧。如果是晚上退潮,你看吧,海灘上到處是星星點點的燈光。有的提著煤油罩子燈,有的打著手電,有的點著火把,還有的拿著自制的土燈籠,里面點著半截子蠟燭。海灘上大人叫小孩喊,一會兒這里發(fā)現(xiàn)了一只大貝殼,一會兒那里挖到了一條大章魚,一會兒這邊的小孩被皮皮蝦扎得哭了起來,一會兒那邊的小伙子被螃蟹夾得嗷嗷叫。大人孩子都心照不宣地這邊耳朵聽了那邊耳朵出去,大不了咧嘴一笑,心思無不緊緊地盯在海灘地面上,尋找著各種海鮮的蛛絲馬跡。
趕小海是個經(jīng)驗活,生手去了一般不會有多大收獲。只有生活在海邊的人,而且經(jīng)常趕小海的才會有不少的經(jīng)驗。我的鄰居當時很讓我羨慕,他家有四個女兒,人家戲稱“四仙姑”,個個長得濃眉大眼,眼珠烏亮烏亮的。不僅看人眼珠滴溜溜地轉(zhuǎn),找海鮮也是一看一個準,都是趕小海的高手。我那時候小,也常常跟著鄰居的大姐姐趕小海,可能是因年齡小啥也不懂的緣故,人家嫌一個小孩老跟在身邊問這問那太麻煩,干脆將各種貝類海鮮在海灘里面的隱蔽標記一股腦地告訴了我。這下子竅門找到了,我干脆離開了她們,一個人樂呵呵地去海灘自尋海味去了。
時間長了,慢慢摸出了門道。趕小海要有收獲,必須“敢為人先”,不能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轉(zhuǎn)。大海落潮是慢慢退下去的,你必須緊跟著退潮的潮頭沖在人前面,去剛剛露出的灘面上追尋海鮮的蹤跡。這時候,你一定要有一雙“火眼金睛”,善于從各種海灘沙面上的偽裝中發(fā)現(xiàn)海鮮的“藏身之地”。比如:前面突然發(fā)現(xiàn)平坦的沙面上鼓起一個小包,那可能是“囊囊烏”的小家,只要在小包上用小鏟子一挖,一個圓圓的外殼白亮的貝類海鮮就出來了。還有,如果你一下子見到沙面上有一個小洞,而且在不遠處還有一個小洞口,這可能就是皮皮蝦的藏處,你只要用腳在一個洞口往下一下下地猛踩,就會從另一個洞口跑出一只皮皮蝦來。
最難識別的是“毛嘎拉”的偽裝地了。這種貝類圓圓的外殼上長著一道道豎條的黑色毛絨,善于在剛退潮的海灘沙面下隱身。一般情況下不認真識別你很難發(fā)現(xiàn),但要是掌握了它的隱身術(shù),就不難找到它。退潮后的海灘由于海浪沖擊的原因,會留下一道道的凸凹痕跡,“毛嘎拉”這時候會將身子鉆進沙子下面,在沙面上留下一條似開不開的小口子,一張一合,發(fā)現(xiàn)了這種偽裝就知道下面肯定是它了。
有時候,遇上退大潮,常常是半夜趕小海,一直趕到很晚很晚,收獲也常常是一籃子一大包的。到第二天,家里吃不了,就會拿到集市上出售,還能換回不少家用零錢。
潮漲了,潮落了,漁家人的日子就在這潮漲潮落中迎送著日月變換,品味著生活的辛酸與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