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飛過淺淺的海峽,抵達美麗的島嶼臺灣。
我喜歡七月盛夏的阿里山,明媚動人,山巒疊翠,潭水明凈。
上山時,我們巧遇紅色鐵皮火車。小火車從世界上僅存的三條高山鐵路之一——阿里山鐵路緩緩駛來,低聲嗚咽,帶著一份歷史的神秘與穩(wěn)重,直行在高山腰間,拂過盛夏繁木伸出的枝葉。我們歡笑著,細觀鐵軌的銹跡,撫摸鐵軌旁的柵欄,頓時肅然起敬。這是小火車的一種堅守,守護著阿里山的純凈與包容。
入林中,時聞山泉叮咚,但不見其源,必是清澈的水穿梭于碎石巨巖間,溫柔地滋潤著山間的萬物。山中的參天古木恣意生長,直指云霄,仰視可見郁郁蔥蔥的一片墨綠混雜幾點豆綠。翠石環(huán)抱的明潭水光瀲滟,又映著滿天細致的綠。陽光透過枝丫間,輕撫在潤濕的嫩葉上。山間薄霧繚繞,輕盈爽朗,我們大步前行,像是朝著我們不明了的未來自信地前去。
有多少生命緘默地棲息在這片廣袤的森林中,生生不息,我們身處其間,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自知蒼渺,因而褪去世俗煩擾,別無所求。
我喜歡暮色降臨時熙熙攘攘的夜市。
我們去的是臺灣數(shù)一數(shù)二的逢甲夜市。臺灣的夜市沒有霓虹燈,只有攤前昏黃的小燈,燈光落在每個人的臉上,變得模糊而溫和。夜市熱鬧,不免會踩到別人的腳后跟,無論是誰都會露出歉意的笑容:“哎呀!不好意思哦!”另一方再回以親切的笑容,雙方都是歡喜的,這事就結束了。
這里愜意的生活方式,很快感染了我們。不同于往常的浮躁和焦急,我們漫步在干凈的夜市街頭,尋找藏匿在不起眼位置的寶藏——美食。攤主熱情地同我們招呼:“快來吃大腸包小腸哦!超好吃的哦!”他們毫不吝嗇地將糯米腸、香腸都填得滿滿當當。聽說我們來自廈門,他們便切換成普通話跟我們侃侃而談,不覺是初識之人。遇見的男女老少看起來都那么熱情與可愛,他們聲音糯甜,聊天時從容緩慢得好像生活中從來就沒有煩惱,只有溫暖和舒適。最后,他們將炭烤的糯米腸切開,涂抹上自制的醬料。為防我們燙傷,他們用面巾紙包住再遞給我們:“小妹妹,拿好喲。”轉身要離開,他們使勁地招手:“拜拜!”我們共同享受分量十足的大腸包小腸,軟糯的糯米腸,油而不膩的香腸,酸甜的醬料,雖是第一次吃,我們卻都有吃外婆的拿手菜時的感動和滿足。
逛夜市的人和在夜市中擺攤的人雖生活在鬧市之中,但仍保留著天真,連我們這些游學的人都忘卻了煩心事,浸潤在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友好中。我們被臺灣溫柔的風吹得微醉,像讀到心愛的文字,心中無比歡暢。
若問我有空時要做什么?我更愿意再次游阿里山,逛夜市,漫步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