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
在高考古代詩歌復習教學中,解題技法的指導非常重要,但是它到了一定的時期就會遇到瓶頸,難以使成績繼續(xù)提升?,F(xiàn)在越來越多的老師已經(jīng)意識到讀懂詩歌對于解答題目的重要性,逐漸從關注解題過渡到講解詩歌。在此,筆者談一點自己的備考經(jīng)驗,希望在古代詩歌閱讀方面對大家的復習備考有所幫助。
一、以趣為先,功在積累——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興趣和積累習慣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學生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怎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閱讀品味詩歌的興趣呢?
比如可以通過讓學生制作微課的形式對詩歌的共性及差異進行歸納和梳理,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情、有趣、有味、有疑,實現(xiàn)詩歌學習過程的優(yōu)化,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興趣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詩歌,因此要選擇合適的激發(fā)方法,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詩歌的學習興趣。
在積累方面,一方面要積累古代詩歌的常見意象,另一方面也要積累古代詩歌的常用字。比如邊塞詩中常見的意象有“畫角”“鼓角”?!爱嫿恰笔且环N古代樂器,聲音高亢動人,是古代軍中用來警報昏曉、振奮士人的。陸游《秋興》中有“五更畫角只生愁”。而“鼓角”是戰(zhàn)鼓號角,如杜甫的《閣夜》:“五更鼓角生悲壯”。積累古代詩歌的常用字也非常重要。如,“渺”是古代詩歌中的一個常用字。唐趙嘏《江樓舊感》:“獨上江樓思渺然”、韋應物《聞雁》:“故園渺何處”中的“渺”字都有“悠遠的樣子”之意。老師應指導學生把這些都記錄下來,這就是積累的工作。
二、以聲感知,初步體悟——加強誦讀指導
古人讀詩常常是吟誦,而現(xiàn)在我們的學生讀詩讀得很快,也不知道詩句讀順了沒有,這必然會對讀懂詩歌造成障礙。怎樣才能讀出韻律,老師要加強指導,要讓學生注意節(jié)奏、語調(diào)、韻腳、重音,讀出詩的韻味,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詩歌的內(nèi)容、情感、韻味有初步的感知。
比如,李清照的《醉花陰》,可以進行如下的誦讀指導: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誦讀要求:讀出節(jié)奏和韻律。1.注意重音:“永”“又”“瘦”等。2.注意韻腳:仄聲韻,短促急迫。3.注意節(jié)奏:有/暗香/盈袖。4.注意語調(diào):緩慢深沉。
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誦讀這首詞,既能把握住節(jié)奏,又能讀出韻律,對詩歌悲涼的意境也會有初步的感知,為深入讀懂詩歌奠定了基礎。
三、以實為本,探究細節(jié)——疏通詩歌意思,體味情感意蘊
學生誦讀完詩歌以后,老師要從哪幾個方面指導學生疏通文意呢?
1.重要字詞、重點難句要講清楚
如唐趙嘏《江樓舊感》:“獨上江樓思渺然”中的“思”是指思緒,“渺然”是悠遠的樣子。宋晏殊《破陣子·春景》:“采桑徑里逢迎”中的“逢迎”是一個古今異義詞,今天指奉承迎合,古代則是相逢的意思。宋劉克莊《北來人》“胡運占難久,邊情聽易訛”是一個難句,“邊情”指邊界上的消息。說的是料想胡人的命運也不會長久,聽來的邊地消息特別容易以訛傳訛。詩歌中的重要詞句是學生讀懂詩歌的障礙,教師在講解時應仔細落實。
2.補充省略,還原詞序,讀懂詩歌
詩歌的特點是凝練含蓄,言簡義豐。詩歌的短小凝練常會省略很多信息。詩歌由于聲律要求和出于修辭上的特殊需要,常會打亂語序。為了更好地疏通詩意,我們需要把詩歌還原成現(xiàn)代漢語習慣的表達方式,才能更好地理解詩意。如:
谷口書齋寄楊補闕
錢?搖起
泉壑帶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憐新雨后,山愛夕陽時。
閑鷺棲常早,秋花落更遲。
家童掃蘿徑,昨與故人期。
這首詩的大意是:泉壑圍繞著茅茨,云霞生(于)薜(像)帷。憐新雨后(之)竹,愛夕陽時(之)山。閑鷺常早棲,秋花(相比其它地方)更遲落。家童(正在)掃蘿徑,(因為我)昨與故人期。在疏通文意時,要把省略的字詞補充出來,把倒裝的詞序還原,這樣詩歌的意思才能明了。
四、以整為要,以境熏染——整體把握與品味詞句
理解詩歌不能斷章取義,要整體把握詩歌內(nèi)容,才能準確理解詩歌的情感。比如,講解宋晏殊的《破陣子·春景》時,要在整體上把握這首詞寫了一件什么事情?上片寫什么?下片寫什么?這些都是對詩歌的整體把握,不要認為這些和答題無關就不講。上下片的構思是景與人對應著寫的,從而將春天的生命寫活了。另外,包含多種情感的詩歌要從整體上把復雜的感情理一理。如白居易的《編集拙詩,成十一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一詩,題目中“戲”字包含了作者對友人的戲謔,自我的夸耀、對自己才能的自豪,以及不平、辛酸、自嘲等等。
品味句子要注意還原情境,關照前后句,不能孤立地看某一句。如唐趙嘏《江樓舊感》中“月光如水水如天”一句要細品。前一句是“獨上江樓思渺然”,作者寫他思緒悠遠,但是他沒有接著寫思什么,而是移筆去從容寫景:“月光如水水如天”,在江樓水光相接的幽美意境中,整個世界連同詩人的心,都溶化在天邊迷茫恬靜的月色水光之中。所以,情景交融是這樣得出的。又如宋晏殊《破陣子·春景》中“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這兩句寫出了美好春天的勃勃生機,抒發(fā)了作者熱愛春光的歡快之情,但單看這兩句是很難表現(xiàn)出來的。前一句是“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行文輕快流麗,為明朗、和諧、優(yōu)美的基調(diào)打下基礎。后一句是“日長飛絮輕”,描繪了一派晴和景象。因此,必須在整體把握與品味句子的基礎上再去解題。
綜上所述,中國古典詩詞比較凝練含蓄,要通過培養(yǎng)學生對古典詩詞的興趣入手,綜合指導誦讀,疏通文意,整體把握品味詞句等方式,讓學生讀出詩詞的韻味,真正讀懂詩詞,感悟詩詞的精妙之美。這是做好古代詩歌閱讀題的基礎和前提,在具備這些基礎和前提條件之后,再授之以必要的解題技巧和方法,學生才能真正答好古代詩歌閱讀題。
★作者通聯(lián):南寧市教育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