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清
我有一個閨蜜群,年齡相仿,經(jīng)歷相當,我們經(jīng)常會在一起吐槽老公。有人說,自從生了娃,喂奶、換尿布、陪睡,老公一樣不會,一樣不做;有人說,老公在家就是刷手機、玩游戲、上網(wǎng)。家里有個“隱形爸爸”,媽媽既累又委屈,還擔心對孩子成長不好。
我和老公婚前戀愛了七八年,感情一直不錯,但我也沒能逃過此劫。生了娃之后,孩子爸完全沒有進入狀態(tài)。初為人父,雖然有抑制不住的喜悅,但看到那個皺巴巴的小家伙,他都不敢伸手。孩子10個月的時候,我們倆帶孩子去打預防針和體檢,他就拎個包,我抱著孩子跑上跑下。
不得不承認,男人和男人的構造也不一樣。有些男人孩子下地就父愛爆棚,有些男人就是慢一拍,面對小寶寶,他們根本沒轍。因為懷胎十月,做媽媽的預備期比爸爸長了很多。因此,在做父母這件事情上,男人的成長總是比女人要慢很多。
我家兒子今年3歲多了,我有時候會跟別人開玩笑:對比孩子剛出生那會,那個“死了”3年的孩子他爸終于復活了。比如晚上洗完澡,他和兒子在床上玩,一人拿一支玩具槍對打,他必須在兒子的槍聲響起時應聲倒地。他配合地倒下,兒子便又跳又笑。一個小游戲兩個人玩了又玩,爸爸和兒子都樂此不疲??吹竭@個和諧的場景,又想起了曾經(jīng)那個新手爸爸,我感慨:幸好這一路,從來沒放棄,堅定地要求他參與育兒,幫助他一起學習。
回想這3年,要讓爸爸在育兒中“復活”,還真有些小心得:
懂得放手,不越俎代庖。剛開始爸爸們肯定做得不好,也不太愿意做,但是一定要放手讓他們嘗試。如果總是不放手,爸爸們永遠都不會有參與的熱情和成就感。時機合適的時候,要選擇放手讓爸爸去承擔。
循序漸進,不操之過急。爸爸參與育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開始他可能只會洗個奶瓶,后來學會了給孩子洗臉,然后學會了抱孩子……不能操之過急,不然會讓爸爸有挫敗感;循序漸進,爸爸才能在點滴進步中獲得成就感。
及時鼓勵,感受育兒之樂。做任何事,只有從中感受到快樂才能有持久的動力,帶孩子也一樣。爸爸做得好的地方,要及時鼓勵他,也要把孩子的反饋告訴他。
媽媽與孩子是生死之交,爸爸與孩子也是血脈相連的。如果家里有個不會帶孩子的爸爸,請不要放棄他。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對爸爸和孩子都是遺憾和損失。
(摘自作者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