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慧
相信大家都看到過這樣一則小故事:一路者見一個農夫駕著兩頭牛在耕地,便問農夫,兩頭牛中哪一頭更棒一些呢?農夫笑而不答。等耕到了地頭,牛去吃草了,農夫附在路者耳邊低聲說:左邊那頭牛好一些。并解釋說,剛才兩頭牛都在,我要大聲說誰好誰不好,那頭盡了力但仍然不夠優(yōu)秀的牛聽到了,心里會很難過的......
這個故事對我觸動很大。每當教育學生時,故事里那位農夫的“附耳低語”就會提醒我,自己面對的是敏感、自尊心強的學生,他們需要心靈的撫慰,需要體貼入微的關愛。如果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自尊心的維護,很可能會傷害到學生的感情,從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記得有一次,數(shù)學老師滿臉怒色地回到辦公室,氣憤地說:“不上了,都什么毛病啊!”問他出了什么事,告訴我說,班里學生李XX在課上和他頂嘴,弄得氣氛很僵,根本沒法上課。我課后就找李XX到一個沒人的地方,問他到底什么情況。話還沒說呢,他淚先流下來了,抽抽噎噎地說:“我在班上沒認真聽講,他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兒說我。要是來辦公室,他就算打我我也愿意,我知道我不對,但他不能在班里當著那么多人的面兒說我……”看著一米七幾的大小伙子哭成這個樣,再對照事情的起因,我感觸頗深。是啊,學生已經初三了,有很強的自尊心,而且逆反心理又是最嚴重的時候,因此在很多問題的處理上,我們應該仔細小心,避免觸碰學生情感的禁區(qū),否則,不僅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相反的,還會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造成教育、管理的一大難題。
當然,重視維護學生自尊,并不是就不能批評學生了。對于自己的錯誤,學生是心知肚明的,只要我們給他指出來,使他認識到所犯錯誤的危害及嚴重性,他會明白應該如何去做。因此,對于學生的錯誤,該點明的就要點明,該糾正的就要糾正,只不過,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一定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手段,使學生真正認識自己的錯誤,并能虛心改正,我們教育他的目的也才能夠實現(xiàn)。
后來,我跟學生和數(shù)學老師做了溝通,李XX誠懇地承認了錯誤,向老師道了歉,而數(shù)學老師也向他表達了自己的歉意。看著他們又有說有笑,我倍感欣慰。我深深地感到:珍視學生的自尊,不但能贏得學生的尊重,也最容易達到教育的目的。
其實仔細想想,在我們的日常教育教學中,這樣的情況真的時有發(fā)生,我們自己可能也不例外。比如哪個同學沒完成作業(yè)了,哪個同學衛(wèi)生扣分了,哪個同學違反校規(guī)校紀被通報了,我們往往會在班會等時間在班內進行匯總、反饋,讓出錯的孩子反省,讓其他同學引以為戒。我們可能自以為我們方式很恰當,用詞有分寸,可我們并沒有進行換位思考,真正站到學生的角度去體味、去感受,也就有可能在無形中傷到了個別孩子的自尊心,效果自然適得其反。
當然,說這些,并不是說就不能批評孩子了。我們的職業(yè)就是教書育人,育人更需放在首位。而要起到良好的育人作用,對于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批評就是必不可少的。只不過,我們在批評時,一定要注意場合,注意批評對象,注意方式方法,還要注意自己的語言。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批評是一門藝術,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學習。
就像那位農民,對自己的牛那么熟悉,那么了解,那么在意,評價的時候都能做到附耳低語,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認真思考、用心對待我們的每個學生呢?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說“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需要一個重要的、強大的因素,這就是個人要有尊嚴感,尊重自己,有上進心?!蔽覀冋煺f要愛學生,愛學生,而尊重就是一種愛,作為教師應該愛護和培養(yǎng)它,懂得怎樣去呵護那些敏感而脆弱的心靈,并把學生的自尊作為引導學生自我教育的動力。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真正地尊重老師,聽從老師的教誨,老師也才真正能夠享受到為師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