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潔
(貴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近年來,隨著居民生存環(huán)境及生活習慣的不斷變化,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明顯升高。目前,臨床用于惡性腫瘤的治療方案仍以根治術+放化療為主,治療期間,患者的痛苦往往較大,生活質量低。明確腫瘤的形成機制,是進一步提高疾病控制率的基礎。
本文選取小鼠作為樣本,以結腸癌為例,經對比實驗,觀察間充質干細胞在腫瘤微環(huán)境形成中的作用。
選取小鼠60只作為樣本,將其分為空白組、模型組、治療組3組,3組小鼠均為20只。3組小鼠入選時,均為健康小鼠??瞻捉M小鼠包括雌性8只,雄性12只,小鼠最高體重30.26 g,最低12.50 g,平均(25.20±1.64)g;模型組小鼠包括雌性9只,雄性11只,小鼠最高體重30.71 g,最低12.20 g,平均(25.33±1.75)g;治療組小鼠包括雌性9只,雄性11只,小鼠最高體重30.08 g,最低12.14 g,平均(25.48±1.62)g。3組小鼠具有可比性(p>0.05)。
1.2.1 處理方法
空白組小鼠給予高壓滅菌水飲用;模型組小鼠采用炎癥誘發(fā)試劑(DSS)+誘發(fā)試劑(AOM)建立結腸癌模型;治療組小鼠采用炎癥誘發(fā)試劑(DSS)+誘發(fā)試劑(AOM)+間充質干細胞(MSCs)治療。
1.2.2 腫瘤增殖
樣本處理:樣本處理70天后,將小鼠處死,取結腸,采用PBS沖洗,甲醛浸泡。
樣本染色:制備腸組織石蠟切片,按照DAB免疫組化試劑盒脫蠟與水化,DBA顯色,脫水、封片、鏡檢。
數(shù)據(jù)觀察:觀察PCNA增殖情況及Ki-67情況,選取5個視野進行樣本計數(shù)。
觀察3組樣本的腫瘤增殖情況。觀察3組樣本的Ki-67與PCNA表達情況。
采用SPSS 23.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采用χ2檢驗,以“%”表示。計量采用t檢驗,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皃<0.05”視為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對3組樣本腫瘤生長情況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①空白組小鼠結腸未見任何腫瘤結節(jié);②模型組小鼠腸腔內可見大量腫瘤結節(jié),表明結腸癌小鼠模型建立成功;③治療組小鼠腸腔內雖可見腫瘤結節(jié),但數(shù)量明顯比模型組小鼠少。
通過對3組樣本Ki-67與PCNA表達情況的觀察發(fā)現(xiàn),空白組小鼠的Ki-67與PCNA表達均未見異常;模型組小鼠與治療組小鼠的PCNA表達對比情況見圖1.模型組小鼠與治療組小鼠的Ki-67表達對比情況見圖2.
上述結果表明:與模型組小鼠相比,治療組小鼠PCNA與Ki-67表達更低,兩組實驗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圖1 模型組小鼠與治療組小鼠的PCNA表達
圖2 模型組小鼠與治療組小鼠的Ki-67表達
間充質干細胞來源于中胚層,為非造血前體細胞,在機體骨髓內含量極高。間充質干細胞可釋放多種因子。在腫瘤微環(huán)境中,多種生長因子均能夠促進間充質干細胞向腫瘤遷移[1-2]??梢?,間充質干細胞在腫瘤基質的形成過程中廣泛參與,且能夠使腫瘤的微環(huán)境得到調節(jié)。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屬于腫瘤間質的主要細胞,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該細胞可能來源于纖維母細胞,當纖維母細胞分化時,該細胞隨之形成。除此之外,機體的腫瘤細胞上皮-間質轉分化,同樣會產生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3]。
為明確間充質干細胞在腫瘤微環(huán)境形成中的作用,本文同樣通過小鼠實驗的方式,對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觀察。通過對3組樣本腫瘤發(fā)生及生長情況的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未建立結腸癌模型的小鼠,其結腸未見任何腫瘤結節(jié),這表明該組小鼠機體健康,結腸部分無腫瘤出現(xiàn);建立了結腸癌模型的小鼠,其腸腔內可見大量腫瘤結節(jié),表明結腸癌小鼠模型建立成功;在建立結腸癌模型的基礎上,給予間充質干細胞注射的小鼠,其腸腔內雖可見腫瘤結節(jié),但數(shù)量明顯減少。通過上述結果分析得出,將間充質干細胞應用到結腸癌的治療中,能有效減少腫瘤結節(jié),對結腸癌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這說明間充質干細胞對腫瘤微環(huán)境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通過對3組樣本Ki-67與PCNA表達情況的觀察發(fā)現(xiàn),未建立結腸癌模型的小鼠,其Ki-67與PCNA表達均未見異常。通過對模型組小鼠與治療組小鼠Ki-67與PCNA表達情況的觀察發(fā)現(xiàn),治療組小鼠PCNA與Ki-67表達更低,兩組對比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述研究結果表明:給予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能夠有效減少Ki-67與PCNA表達。Ki-67與PCNA表達是腫瘤發(fā)生與進展的主要特征,兩者表達量的降低,即表明腫瘤已經得到控制。因此可以推斷,將間充質干細胞應用到結腸癌的治療中,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情進展,延長患者的壽命。
受研究技術及樣本量的影響,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但間充質干細胞在腫瘤微環(huán)境形成中的作用已被證實。為使間充質干細胞的作用及價值能夠得到體現(xiàn),建議醫(yī)療衛(wèi)生領域通過臨床對比實驗,進一步明確間充質干細胞的作用機制,為我國腫瘤患者疾病控制率的提升及壽命的延長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間充質干細胞與腫瘤微環(huán)境之間可相互作用,從而影響腫瘤的增殖與分化。未來,臨床可考慮在進一步明確間充質干細胞作用機制的基礎上,將其應用到惡性腫瘤的治療中,提高惡性腫瘤的控制率,延長患者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