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姿巖
壯士去國,故鄉(xiāng)的山水草木是永遠的牽掛;
游子離家,老宅的裊裊炊煙是魂夢的縈繞。
我雖然離開老家多年,卻總也忘不了奶奶親手烹飪的美味。我生在貴州,7歲之前都在老家和奶奶一起生活。每到夏日的午后,奶奶和我總坐在院子里擇折耳根,貴州山里的夏天很舒適,現在坐在這里,回憶起來,都會懷念很久!
空氣里氤氳著潮濕的氣息,四周彌漫著桂花的清香,我們一邊擇著折耳根,一邊說著話:“折耳根是去火的,你可要多吃一點,對身體有好處!”奶奶笑瞇瞇地說道。那時,奶奶家地桌上的藍邊兒大海碗里,放的總是臘肉炒折耳根。白中透亮的折耳根配上切得薄薄的臘肉,夾一筷子,放在舌尖,浸透肉香的折耳根酥軟可口,自家腌制的臘肉有一種醇厚的香氣,不斷刺激著我年幼的味蕾,桌上的竹筍,自然是沒有折耳根好吃的。白藍相間的青石板,墻邊的那臺收音機,樓上檐檐角那細小的銅鈴,還有那臘肉炒折耳根,現在我才知道那時的自己有多幸福。奶奶笑瞇瞇地看著狼吞虎咽的我,還不斷往我碗里夾肉,我感覺,幸福也一點一點地融化在噴香的臘肉炒折耳根里,那香味也不知不覺中在我記憶深處扎根。
在小學三年級時,我跟隨父母來到石家莊,從此與奶奶相見的時間便只剩下每年的暑假了。六年級上學期,臨近期末考試,學業(yè)繁忙,于是沒有回貴州,去了北京。除夕的年夜飯是我和爸爸媽媽在北京的甲秀樓緣餐廳吃的,菜單上有“臘肉炒魚腥草”,我滿懷期待地點了這道菜,以為將要再一次嘗到幼時的美味,放到舌尖上卻全無當年的那種酥軟,臘肉也少了那種濃郁的香味。失望之余,我才明白,那浸透著奶奶心意的菜,怎能是星級飯店的大廚能模仿出來的呢!
原來鄉(xiāng)情,就是彌漫在臘肉炒折耳根里的香,就是奶奶對于我的愛,就是白墻藍瓦的巷子里的一抹藍、一點綠、幾朵云,還有就是奶奶遠遠離去的背影。
(指導教師:王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