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孫有平
摘 要:借鑒學科教學知識(PCK)的測量工具——“視頻-問卷調查法”對兩所學校的300名職前體育教師展開數(shù)據收集,運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從年級、性別和學校差異等方面對職前體育教師PCK的狀況進行考察,為體育領域教師PCK問題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為高師院校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依據。結果表明:(1)職前體育教師PCK狀況不容樂觀。絕大部分職前體育教師PCK總體情況以及關于體育學科內容的知識、關于學生的知識、關于體育教學策略的知識處于“籠統(tǒng)或有限理解PCK”水平。(2)職前體育教師PCK各維度發(fā)展并不是同步的,表現(xiàn)出非線性發(fā)展的特點。(3)職前體育教師PCK呈現(xiàn)出學校、年級、性別差異。(4)職前體育教師PCK由各維度知識整合發(fā)展而來,“關于體育教學策略的知識”與職前體育教師PCK的相關程度最高。結論:從PCK角度看,職前體育教師“會做不會教”情況明顯,職前體育教師“知識隔離”情況明顯,高師體育教育專業(yè)整體培養(yǎng)質量不容樂觀。基于職前體育教師PCK的發(fā)展,提出變一次性實習為分階段實習,促進“有關學生的知識”發(fā)展;推進理論與術科課程教學改革,促進“關于體育教學策略知識”發(fā)展等建議。
關 鍵 詞:學校體育;職前體育教師;學科教學知識;視頻-問卷調查法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8)03-0097-07
Abstract: By utilizing “video – questionnaire survey” – a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 measurement tool used in the teacher area, the authors carried out data collection among 300 pre-servic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carried out a statistical analysis by using SPSS19.0 software examined pre-servic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CK condition in terms of class, gender and school differenc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issu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CK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area, an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normal university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followings: (1) pre-servic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CK condition was not optimistic; the vast majority of pre-servic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overall PCK condition as well as their knowledge about physical education disciplinary contents, about students and about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trategies, were at the level of “general or limitedly understood PCK”; (2) various dimensional development of pre-servic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CK was not synchronous,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nlinear development; (3) pre-servic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CK showed school, class and gender differences; (4) pre-servic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CK was developed from various dimensional knowledge integration, “knowledge about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trategies” has the highest degree of correlation with pre-servic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CK. Conclusions: From the PCK perspective, the situation of pre-servic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can work but cannot teach” is evident; the situation of pre-servic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knowledge isolation” is evident; the overall cultivation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in normal universities is not optimistic.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e-servic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CK,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development proposals: change one-time internship into phased internship;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about students”; boost theoretical and academic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about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trategies”, etc.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pre-servic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PCK;video-questionnaire survey
學科教學知識(PCK)是指教師將學科內容與教育學知識融合后轉化為理解如何將特定主題或問題進行組織,以適應學習者的能力和不同興趣需要的知識[1]。研究表明,PCK是教師最有用的知識代表形式[2],是進行有效教學的必要前提[3-4],直接決定著教師的教學能力[5]。2011年教育部出臺的《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更是從政策上將PCK確定為不同學段教師所必需具備的專業(yè)知識,為各個學科的教師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6]。教師教育的一體化意味著PCK的發(fā)展需要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的共同努力,作為新的教學知識基礎,職前教師PCK的發(fā)展狀況應得到關注。當前,國內外學者對數(shù)學、英語、物理、化學、科學、美術等學科領域的教師PCK問題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相反,體育領域,無論是職前教育,還是職后教育,對PCK的研究都較少。You[7]指出:“遺憾的是,我們對體育學科PCK的內涵以及其特異性方面知之甚少?!笔鏍柭黐1]最早認為PCK由“關于學科的知識、關于學習者的知識和使學習易于理解的策略知識”構成,這3方面知識分別解決了教學中“教什么、教給誰和如何教”3個核心問題,盡管現(xiàn)有研究表明不同學科PCK的構成要素有所差異,但是都包括了以上3個維度的知識。因此,本研究擬從“關于學科內容的知識(What)、關于學生的知識(Who)和關于教學策略的知識(How)”3個維度出發(fā),考察職前體育教師PCK在年級、性別、學校等方面的差異,以期為判斷職前體育教師的知識發(fā)展狀況提供數(shù)據支撐,同時也為高師院校職前體育教師的培養(yǎng)工作提供參考。
1 研究方法
1.1 數(shù)據收集
1)視頻-問卷調查。
“視頻-問卷調查”法是由美國埃里克森兒童發(fā)展研究院編制,該方法包括一段教學活動的視頻、一份有關PCK的問卷以及有關問卷的編碼手冊、評分標準與例子。該方法要求調查對象在觀看一段教學活動視頻后,根據視頻中教學活動的情況以及自己的理解對PCK問卷進行填答。問卷共9個題目,分別對PCK的構成要素給予考察。其中:問題1~3是針對“有關學科內容知識”方面,主要測評職前教師識別某一領域的核心概念或經驗、各核心經驗的關系及關于該領域核心經驗序列的知識;問題4~6是針對“有關教學對象(學生)知識”方面,分別就職前教師對教學對象所學內容理解程度的判斷、依據教學對象現(xiàn)有水平安排下一步教學的能力、對教學對象學習某一個核心經驗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的預測能力進行測評;問題7~9是針對職前教師“有關教學方法知識”方面的測評,分別對職前教師判斷教學策略有效性方面、教師根據不同學習能力教學對象進行教學策略調整的能力方面進行測評。“視頻-問卷調查法”還提供了問卷的評分標準,這樣就為PCK的量化分析提供了可能。從國內研究來看,仲楊等[8-14]在碩士學位論文中運用該方法分別對數(shù)學、美術、語文、科學、音樂等領域的教師PCK狀況進行了考察,可以說,該方法作為PCK的測評工具已比較成熟。此外,湯杰英、周兢[15]專門對該方法在中國的適用性問題進行了測評,經檢驗,問卷的信效度均較為理想,也適合在我國使用。
2)視頻-問卷調查對象。
本研究視頻-問卷調查的對象分別來自A、D兩所高校,A高校測試時間為2014年10—11月,D高校測試時間為2015年4—5月,共有300人參與視頻問卷調查,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問卷300份,有效問卷252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別為100%和84%,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如表1。
3)視頻的選取。
湯杰英、周兢[15]認為視頻-問卷調查中對教學視頻的選擇需要遵循3個原則:一是一個正常的教學活動,二是某一學科的教學活動,三是能夠提供較為豐富的教學鏈和教學過程。依據這一原則,本研究選取了一段初中生的前滾翻教學視頻,經剪輯后視頻時長在8 min左右,視頻省去了準備部分,主要體現(xiàn)了基本部分的教學。對該視頻的剪輯主要考慮該視頻能夠涵蓋問卷中的9個問題,剪輯的視頻流暢連貫,便于學生觀看與作答。之所以選擇前滾翻,一方面前滾翻是中小學常見的體育教學內容,另一方面該運動技術一般在大學一年級的體操課中均有涉及,這便有可能對不同學校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調查。
4)問卷評分的信度。
為了保證評分的準確性,本研究請1位博士在熟悉了評分規(guī)則后,一起對隨機抽取的10份問卷進行評分,最后查看各個題目上的評分差異情況,并根據打分規(guī)則推敲評分的合理性,直至形成統(tǒng)一的評分標準。然后對所有問卷進行評分,通過計算,兩者評分的一致性系數(shù)ICC為0.834,大于0.75,說明對問卷評分的一致性較好,評分的信度較高。
1.2 數(shù)據分析
在對問卷進行評分后,將相關分值輸入SPSS19.0,運用描述性統(tǒng)計、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等統(tǒng)計方法實現(xiàn)以上研究目的(所有統(tǒng)計數(shù)據保持到小數(shù)點后兩位)。
2 結果與討論
2.1 PCK總體得分和各個維度得分
為獲得職前體育教師PCK的總體情況以及各維度知識的情況,首先進行了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問卷在各部分以及總體的平均分和標準差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職前體育教師PCK中3個維度知識的單維度分數(shù)都在(6,15)區(qū)間,按照評分規(guī)則,3個維度的知識均處于“籠統(tǒng)或有限理解PCK構成要素”級別。職前體育教師PCK總的得分均值為27.53,處在(18,45)區(qū)間,按照評分規(guī)則,職前體育教師PCK的整體情況也是處于“籠統(tǒng)或有限理解PCK”水平。在這一水平上,從PCK問卷的填答情況來看,參與調查的職前體育教師都能知道視頻中教師所教授的內容為前滾翻,大部分職前體育教師也能夠回答出完成前滾翻學生所應具備的如柔韌、力量等身體素質,以及團身等經驗。但是,這些回答更多是孤立的,很少人能夠很好地將與前滾翻相關的概念或經驗如團身、柔韌、力量等聯(lián)系起來,也就是對于前滾翻需要這些經驗的原因加以分析,并且對于視頻中“低頭看天”這一經驗也無法給予批判或反思。這一結果驗證了之前研究的相關結論,即職前教師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大多數(shù)職前教師對概念之間關系的理解存在障礙[16]。
從表2中的均值來看,“關于體育教學策略的知識”的均值最小,這說明相對于其他PCK維度,職前體育教師在“如何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水平、興趣學生教授前滾翻”這一問題上表現(xiàn)相對較差。從問卷回答情況來看,大部分職前體育教師能夠從視頻中認識到教師在教授前滾翻時所采用的一些方法或手段,如示范法、情境導入法、語言誘導法等,但是,對“如何調整教學以適應能力較強或較弱的學生”這一問題的回答整體表現(xiàn)不佳,而且表現(xiàn)出了一個特點,即2011級經過教育實習的學生在該問題的得分上明顯高于其他年級學生。這同樣證實了之前其他學科領域的相關研究結論,即一方面,職前教師在整合學科內容知識和教學法知識方面表現(xiàn)的力不從心[17-18];另一方面,職前教師在經過教育實習后,能夠認識到學生在學習某一主題時的學習困難,也更能采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19-20]。
2.2 PCK各維度得分與水平分布
1) PCK各維度得分的差異性。
對于職前體育教師而言,他們在PCK各個維度上的知識發(fā)展情況是否一致?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單因素方差分析,由于各組人數(shù)不同,運用了Tukey最實在顯著差異法(honest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HSD)進行檢驗,這是因為如果需要進行的是多個均數(shù)之間的兩兩比較,進行探索性研究,而且各個組的人數(shù)不相等,則用Tukey比較好[21]。經檢驗,F(xiàn)=4.861,Sig.=0.008,各維度之間方差具有差異性。然后,通過多重比較,獲得了職前體育教師PCK各維度知識之間兩兩維度知識的差異性,具體如表3所示。
從表3可知,3個維度的知識之間,“關于體育學科內容的知識”分別與“關于學生的知識”以及與“關于體育教學策略的知識”之間差異都不存在統(tǒng)計學顯著性意義,“關于學生的知識”與“關于體育教學策略的知識”之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意義,這說明職前體育教師在PCK各維度知識的掌握情況并不均衡。結合前面的研究結果可知,雖然職前體育教師在“關于體育學科內容的知識”維度上個體差異不大,但是,在PCK的另外兩個維度“關于學生的知識”與“關于體育教學策略的知識”上還是表現(xiàn)出了差異性。這一結果也是符合教師PCK發(fā)展規(guī)律的,即“教師知識不是一個線性發(fā)展過程,所有的部分也不是平等均勻的發(fā)展過程”[22],“在教師生涯的不同階段,學科教學知識的發(fā)展程度也體現(xiàn)出明顯差別”[23]。
2) PCK各維度得分的水平分布。
前面研究結果表明職前體育教師PCK的水平無論是整體上還是各維度上都處于“籠統(tǒng)或有限理解PCK”的水平。但是,這一結論仍有待檢驗,因為均值這一指標無法準確地判斷樣本在每個區(qū)間的表現(xiàn)。為此,按照PCK水平對應分數(shù)區(qū)間的劃分標準,對得分情況進行了頻率統(tǒng)計,這樣便可以獲得具體的分數(shù)分布情況,統(tǒng)計結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職前體育教師PCK中每個維度都有超過80%的得分集中在7~15分這個區(qū)間,這進一步表明職前體育教師PCK各維度知識的掌握處于“籠統(tǒng)或有限理解PCK”水平,只有極少數(shù)(1~2個)的得分處于水平三,這一結果與前面描述性統(tǒng)計所得結果一致,這實際上反映出當前大部分職前體育教師在PCK各維度知識的掌握上處于中等水平,還無法達到水平三的要求——對PCK各維度知識能夠融會貫通,真正從學生出發(fā)考慮學科內容知識的教法問題。這與魏倩倩[5]、聶曉穎等[24]對職前英語或數(shù)學教師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即職前英語或數(shù)學教師PCK整體處于中等水平,所學教學法知識不能很好地應用于實踐。
2.3 PCK的年級差異
職前體育教師PCK隨著年級的變化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職前體育教師的知識發(fā)展情況,進而反映著高師院校的教育質量。因此,有必要考察不同年級職前體育教師PCK之間的差異情況。表5是不同年級職前體育教師PCK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結果。
由表5可見,4個年級職前體育教師PCK的總分并沒有差異。從職前體育教師PCK各個維度來看,對于“體育學科內容的知識”,2014與2013、2014與2012級之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意義,其他年級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顯著性;對于“關于學生的知識”2014、2013、2012級分別與2011級之間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意義,但是2014、2013、2012級之間差異無顯著性;4個年級在“關于體育教學策略的知識”上年級之間差異并沒有顯著性意義。
從以上結果來看,各維度知識的發(fā)展并沒有隨著職前教育的年限增加而表現(xiàn)出線性發(fā)展,這也充分驗證了“職前教師PCK并非線性發(fā)展”的觀點。值得注意的是,“關于學生的知識”和“關于體育教學策略的知識”的年級差異特征。其一,正如結果所示,2011級學生與其他幾個年級的學生在“關于學生的知識”上表現(xiàn)出差異性,而其他年級之間并無差異,這或許說明了教育實習在發(fā)展職前體育教師PCK方面的重要性和有效性。當然,教育教學實踐在發(fā)展職前教師PCK“有關學生的知識”方面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來自Jayne[25]、Casey等[22]的實驗研究證實。其二,“關于體育教學策略的知識”,4個年級之間差異都未表現(xiàn)出統(tǒng)計學顯著性,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學生經過高師院校4年的教師教育,并未在“體育教學策略的知識”上得到明顯的發(fā)展,這是值得高師院校對體育教育專業(yè)相關課程教學給予反思的。Lederman等[26]指出,教師只有在不斷的教學與持續(xù)使用個人的學科專業(yè)知識于教學活動中,學科專業(yè)知識和教學知識才能融合起來[26]。學科內容知識、一般教學法知識和教學環(huán)境知識在真實的教學實踐中得以相互整合,因此,教師需要為他們提供真實的教學實踐機會[27]??磥?,教學實踐是其教學法知識內化的關鍵。
2.4 PCK的性別差異
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體育教育專業(yè)的女生無論是理論課學習還是術科學習,學習態(tài)度、積極性普遍要好于男生,那么,職前體育教師PCK是否也會表現(xiàn)出相應的性別差異呢?或者說,在某種意義上,學習態(tài)度、學習積極性是否會成為職前體育教師PCK發(fā)展的影響因素呢?表6便是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職前體育教師PCK的性別差異的統(tǒng)計結果。
表6表明,除“體育學科內容的知識”在性別方面未表現(xiàn)出差異外(P=0.556>0.05),其他幾個維度,“關于學生的知識、關于體育教學策略的知識”以及職前體育教師PCK總分上差異均表現(xiàn)出顯著性,這也說明男生與女生在某一運動技術的理解上差異并不大,但是在PCK其他維度的知識上卻有著顯著性差異。結合表6的數(shù)據發(fā)現(xiàn),女生在PCK各個維度上的得分均值以及總分上都要高于男生,這也初步說明女生的PCK情況總體上要好于男生。對于PCK的發(fā)展,陳菊[2]指出,對于師范生而言,PCK的獲得主要依賴于師范生的自主建構。因此,體育教育專業(yè)女生PCK的發(fā)展有可能好于男生也就不足為奇了。實際上,結合相關研究可以做如下推論,與學習態(tài)度、積極性更為相關的一個因素——反思總結,才可能是導致女生PCK好于男生的根源所在。對此,Nilsson[27]指出,經驗和反思被認為是PCK發(fā)展的基礎。女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與積極性將更有利于促進她們對自己學習經驗的反思總結,因此,課內外給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反思的契機與平臺,促進職前體育教師PCK發(fā)展便是對高師院校理論課與術科課程教學的重要啟示。
2.5 PCK的學校間差異
本研究的樣本來自于兩所學校,其中一所為普通師范類院校,一所為“985、211”師范類院校。那么,不同類型學校的職前體育教師PCK是否存在差異呢,表7是對兩所學校的T檢驗結果。
從表7來看,兩所學校被訪者除了在“關于體育教學策略的知識”這一PCK維度上表現(xiàn)出統(tǒng)計學非常顯著性差異(P值小于0.01)外,其他方面包括總分在內并未表現(xiàn)出統(tǒng)計學顯著性差異(P值均大于0.05)。研究表明,PCK需要依托教師的教學實踐,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初任教師可能由于教育實踐經驗缺乏而只有很少或者沒有PCK[20]??磥?,不同類型高師院校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學生教學實踐的缺乏。
2.6 PCK總得分與各維度的相關關系
PCK是關于學科內容知識、關于學生的知識、關于教學策略的知識等知識的綜合體。運用相關分析來考察職前體育教師PCK各維度得分與總分之間的相關性,利用皮爾遜相關系數(shù)來檢驗其相關關系,結果如表8所示。
由表8可以看出,職前體育教師PCK每個維度之間、各維度與PCK總分之間都呈現(xiàn)出顯著相關。當相關系數(shù)在0.81~1.00時為極強相關,0.61~0.80時為強相關,0.41~0.60時為中度相關,0.21~0.40時為弱相關,0.00~0.20時為極弱相關[28]?!瓣P于體育學科內容的知識”與“關于體育教學策略的知識”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為0.30,表現(xiàn)為弱相關;“關于體育學科內容知識”與“關于學生的知識”之間、“關于學生的知識”與“關于體育教學策略的知識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均在0.41~0.60,表現(xiàn)為中度相關;這3個維度的知識與PCK總分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均在0.61~0.80,表現(xiàn)為強相關的關系,其中“關于體育教學策略的知識”與PCK總分的相關系數(shù)最高,為0.77,而“關于體育學科內容的知識”與PCK總分的相關系數(shù)在0.7以下,為最低。以上結果一方面說明職前體育教師PCK應該至少包含“關于體育學科內容的知識、關于學生的知識、關于體育教學策略的知識”這3個維度的知識,這為今后考察職前體育教師PCK的構成提供了依據。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職前體育教師“會做不會教”的情況比較明顯。職前體育教師對于“體育學科內容知識”比較熟悉,但是對“如何調整教學以適應能力較強或較弱的學生”這一問題的回答上整體表現(xiàn)不佳,導致學生在“關于體育教學策略的知識”維度上得分不高。
(2)職前體育教師“知識隔離”情況明顯。一方面,大部分職前體育教師能夠回答出學生完成前滾翻所應具備的身體素質與經驗。但是,知道如何做,并不知道為什么需要這么做,表現(xiàn)出知識記憶與知識應用之間的“知識隔離”;另一方面,大部分職前體育教師對“如何調整教學以適應能力較強或較弱的學生”的回答整體表現(xiàn)不佳,這說明職前體育教師還無法將所學教學法知識與體育學科內容知識之間很好地聯(lián)系起來,表現(xiàn)出教學法知識與體育學科內容知識之間的“知識隔離”。
(3)高師體育教育專業(yè)整體培養(yǎng)質量不容樂觀。絕大部分職前體育教師PCK總體以及各維度的知識處于“籠統(tǒng)或有限理解PCK”的較低水平,且4個年級職前體育教師PCK的總體以及各維度知識并不存在差異,一般高校與“985、211”高校之間的職前體育教師PCK亦不存在差異。
3.2 建議
正如Lederman等[26]指出:“教師的PCK并不會隨著專業(yè)學科知識或者一般教學法知識的獲得而自然形成?!甭毲敖處熃逃枰ㄟ^課程與教學改革,促進職前體育教師PCK的發(fā)展。
(1)變“一次性實習”為“分階段實習”,促進職前體育教師PCK中“有關學生的知識”的發(fā)展。從職前體育教師PCK的年級差異情況來看,大四學生在經過教育實習后,與大一、大二、大三學生在“關于學生的知識”上表現(xiàn)出一定的差異,而大一、大二、大三這3個年級在“關于學生的知識”上卻不存在差異,這說明教育實習有助于“關于學生的知識”的發(fā)展,也就是說教育實習將有助于職前體育教師更好地理解中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運動技術發(fā)展情況。因此,有必要變一次性實習為分階段實習,讓職前體育教師及早接觸中小學體育教學,以便在學習中更好地促進PCK各維度知識的整合。
(2)推進理論與術科課程教學改革,促進職前體育教師PCK中“關于體育教學策略知識”的發(fā)展。一方面,經過職前教師教育,職前體育教師并未在“關于體育教學策略的知識”上得到明顯的發(fā)展;另一方面,“關于體育教學策略的知識”對于PCK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在相關課程,如體育教學法、體育教材教法以及相關術科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或者將理論所習得的教學法與具體的運動技術學習結合起來,為職前體育教師呈現(xiàn)出不同的教學法在不同的運動技術教學中不同的具體的樣態(tài),以便職前體育教師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相關的教學法在不同的運動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情況。
參考文獻:
[1] SHULMAN L S.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J]. 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6,15(2):4-14.
[2] 陳菊. 師范生學科教學知識習得探微[J].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7(1):123-127.
[3] 李萍,倪玉菁. 教師變量對小學生數(shù)學學習成績影響的多水平分析[J]. 教師教育研究,2006(5):74-80.
[4] HILL H C,ROWAN B,BALL D L. Effects of teachers mathematical knowledge for teaching on student achievement[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005,42(2):371-406.
[5] 魏倩倩. 職前英語教師PCK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研究[J]. 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5(10):93-94.
[6] 胡惠閔,崔允漷. 《教師教育課程標準》研制歷程與問題回應[J]. 全球教育展望,2012(6):10-21.
[7] YOU J A. Portraying physical education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for the professional learning of physical educators[J]. Physical Educator,2011,68(2):98-112.
[8] 仲楊. 上海市30名幼兒園教師數(shù)學領域學科教學知識現(xiàn)狀初探[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9] 劉社娟. 中美幼兒教師數(shù)學領域教學知識(PCK)的比較研究[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10] 黃俊. 幼兒園教師數(shù)學學科教學知識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11] 沈嬌.上海市幼兒園教師美術領域教學知識現(xiàn)狀研究[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12] 萬黎. 上海市幼兒園教師語言領域教學知識的現(xiàn)狀探究[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13] 林筱彬. 幼兒教師科學領域教育知識(PCK)個案研究[D].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14] 劉思敏. 幼兒園教師音樂學科教學知識(PCK)研究[D]. 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4.
[15] 湯杰英,周兢. 測評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工具開發(fā)[J]. 教育科學,2013,29(5):86-90.
[16] OZDEN M. The effect of content knowledge on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the case of teaching phases of matters[J]. Educational Sciences:Theory & Practice,2008,8(2):633-645.
[17] 王芳,盧乃桂. 教學內容知識:教師教育中教學實踐課程的重點[J]. 教育發(fā)展研究,2010(2):69-73.
[18] 徐蘊. 英語師范生學科教學知識建構的實證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2013,26:100-101.
[19] JONG O D,DRIEL J H V,VERLOOP N. Pre-service teachers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of using particle models in teaching chemistry[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2005,42(8):947-964.
[20] DRIEL J H V,VERLOOP N,VOS W. Developing science teachers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1998,35(6):673-695.
[21] 劉愛玉. SPSS基礎教程[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84.
[22] CASEY I,JAYNE M,JENKINS K L. Teacher knowledge development in early field experiences[J].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2014,33(3):363-382.
[23] 唐澤靜,陳旭遠. “學科教學知識”研究的發(fā)展及其對職前教師教育的啟示[J]. 外國教育研究,2010,37(244):68-73.
[24] 聶曉穎. 數(shù)學專業(yè)師范生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 當代教師教育,2015,8(4):84-89.
[25] JAYNE M. Pre-service teachers PCK development during peer coaching[J].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2002,22(1):49-68.
[26] 梁永平. 職前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踐路徑[J]. 課程·教材·教法,2013,33(1):106-112.
[27] NILSSON P. 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the complex nature of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in pre-service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2008,30(10):1281-1300.
[28] 海爾,沃爾芬巴格,奧蒂諾. 市場營銷調研精要[M]. 白雪梅,譯. 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