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鍇,李 陽
(吉林鴨綠江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吉林 長白 134400)
花羔紅點鮭屬鮭形目、鮭科、紅點鮭屬,是一群中小型冷水性的稀有珍貴魚類,在淡水魚類區(qū)系上屬北極淡水類群?;ǜ峒t點鮭肉質鮮美、營養(yǎng)價值高,深受消費者歡迎。目前資源正逐漸枯竭,有瀕危的趨勢,現(xiàn)已被列為《中國東北地區(qū)珍稀瀕危動物志》,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保護和開發(fā)?;ǜ峒t點鮭在20世紀90年代末馴化并養(yǎng)殖成功。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魚苗成活率低、生長緩慢、魚種死亡率高等,為解決這些問題,在原有培育技術基礎上,我們于2015年2月1日至2016年8月20日開展花羔紅點鮭魚苗魚種培育試驗,現(xiàn)將試驗內容及成果介紹如下。
1.1.1 試驗地點 吉林鴨綠江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增殖放流站、長白朝鮮自治縣細鱗紅點鮭養(yǎng)殖場。
1.1.2 魚苗 2015年10月-2016年1月,經過人工繁殖取得的魚苗3萬尾。
1.2.1 馴化攝食 當稚魚數(shù)量2/3以上上浮時,(時間一般為2月中旬)即可馴化攝食,此時應將花羔紅點鮭魚苗放入孵化環(huán)道和丹麥式平列槽中培育,在出水口處設置防逃網,防止花羔紅點鮭魚苗逃跑。馴化攝食時水流量在0.2 L/s,水溫在7~12 ℃之間(水溫低于7 ℃花羔紅點鮭不易攝食,高于12 ℃時間過長會導致應激反應),水質清澈。
放入魚苗培育池6 d后開始投喂飼料,投喂次數(shù)為每日6次,每次間隔2 h。試驗中采用的魚苗開口料為自制的開口餌料和生物餌料交替投喂(生物餌料投喂的種類有鹵蟲無節(jié)幼體、小型枝角類、水絲蚓)。
1.2.2 室外育苗 當魚體長至1~2 g/尾,此時為11月份,開始將魚苗移入室外魚種培育池,魚種培育池寬2 m或者4 m,水深0.3~0.6 m,進水口用細篩網攔截,攔截污物,減緩水流。池上方鋪遮陰網或做遮陰棚,防止光照過強,造成魚苗應激反應,產生魚苗不攝食,魚體免疫力下降,使魚苗大量死亡。
開始時每天投喂6次,20 d后每天改為4次,再過2個月后每天投喂3次,每天投喂量依前一天吃食情況而定,一般為魚體重3%;每天刷池一次,兩個月后每天沖池兩次,每周刷池一次。
1.2.3 疾病防治
1.2.3.1 腸炎病癥狀:腸道內充血,肛門紅腫,糞便發(fā)白,而且長直,嚴重時腸內無食,腸內有黃色黏液狀物體。治療方法:采用氟苯尼考(按使用說明)。
1.2.3.2 三代蟲病可選擇在晴天早上用5%食鹽水藥浴5 min,藥浴前停食1 d。
1.2.3.3 水霉病體表有白色絮狀物,用5%鹽水浸浴3~5 min。
2015年3月5日采用孵化環(huán)道和丹麥式平列槽兩種方式進行花羔紅點鮭魚苗培育對比試驗,孵化環(huán)道直徑2 m,面積3 m2;平列槽規(guī)格3 m×0.5 m,放入平均體重0.1 g、體長2.5 cm的魚苗,密度5 000尾/m2。孵化環(huán)道放入15 000尾魚苗;兩套丹麥式平列槽每套放入7 500尾,共15 000尾,進行對比試驗,其他條件相同。經過60 d試驗,孵化環(huán)道培育出的魚苗共計12 520尾,平均規(guī)格2.1 g;平列槽培育出的魚苗9 260尾,平均規(guī)格1.8 g,而且與丹麥式平列槽孵化環(huán)道對比,培育出的魚苗個體更均勻、活潑。培育結果詳見表1。
表1 花羔紅點鮭魚苗不同培育方式結果對比
2016年5月20日-8月20日,用遮陰棚進行成魚養(yǎng)殖試驗,并與無遮陰棚魚池作對照,投放規(guī)格在30 g左右的魚種8 400尾,投放在并聯(lián)且其它條件相同的兩個40 m×4 m魚池中,經過3個月的養(yǎng)殖對比,最終試驗組魚池有花羔紅點鮭8 136尾,規(guī)格平均52 g,對照組魚池有花羔紅點鮭6 354尾,41 g,試驗中尤其在7、8月份,試驗組攝食仍然活躍,對照組攝食緩慢,有吐食現(xiàn)象。培訓結果詳見表2。
表2 花羔紅點鮭成魚養(yǎng)殖方式結果對比
花羔紅點鮭魚苗開口飼料的選擇是整個試驗的一個關鍵點,我們曾經試驗過很多種開口餌料,如人工配合飼料、豬肝胰臟、水蚯蚓但都不理想,經研究我們采用開口時投喂鹵蟲無節(jié)幼體、小型枝角類、水絲蚓,交替少量投喂適口的配合飼料,取得了較好的馴化培育效果,魚苗成活率較以前提高30%。
本試驗采用孵化環(huán)道和丹麥式平列槽兩種方式進行花羔紅點鮭魚苗培育,結果孵化環(huán)道培育魚苗無論在生長速度還是成活率均取得較好效果。在試驗中發(fā)現(xiàn),孵化環(huán)道水體不產生死角,魚苗在其中始終處于游動狀態(tài),身體活躍,攝食旺盛。而丹麥式平列槽中的魚苗,在有死角的地方魚苗游動緩慢,游動不活躍,導致攝食不活躍,身體消瘦死亡,而且丹麥式平列槽水流分布不均勻,對魚苗培育造成影響。
在自然條件下,野生花羔紅點鮭,在兩側有陡峭高山的溪流中生活,常年無太陽光直射或直射時間很短,因此人工養(yǎng)殖條件下,采用遮陰棚模擬自然條件,使花羔紅點鮭處于較適宜的環(huán)境,全年可攝食生長;而露天養(yǎng)殖由于光照、水溫原因,尤其在7、8月份花羔紅點鮭不適應,產生厭食現(xiàn)象,導致死亡率較高,影響花羔紅點鮭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