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義
昨天,在楊清波主編的《新編菜根譚·治家卷》中,讀到林則徐幾封寫給夫人的信,感觸頗深。我們知道,林則徐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及時給家里寫信,向夫人報個平安,或者說說工作中的情況,當(dāng)然寫得最多的,還是子女的教育以及自己為官為政的清廉情況,讓家中放心,自己一定會做一個好官廉官。
這幾封信,都是寫這些內(nèi)容的。1838年12月,林則徐被道光皇帝任命為欽差大臣到廣東禁煙。按理說林則徐應(yīng)該成立一支隊伍,浩浩蕩蕩開往廣東??扇思伊謩t徐1939年初從北京啟程時,就發(fā)出傳牌,宣布此行“并無隨帶官員、供事書吏,惟馬一弁、跟丁六名,廚丁小夫共三名,俱系隨身行走,并無前站后站之人,如有借名影射,立即拿究”。當(dāng)然,林則徐發(fā)這個傳牌的目的,就是怕自己到廣東要幾個月的時間,別有人在這期間招搖撞騙,打著林則徐的旗號干各種違法的勾當(dāng)。但從另一個方面也看出,林則徐即使有重任在肩,大權(quán)在手,依然一切從簡,一切從廉。
第一封信,就是在去廣東禁煙前寫給夫人的,林則徐就要奉命出使廣東了,不少人前來慶賀,他給夫人寫信說,地位越高,越要謹(jǐn)慎,越要低調(diào),也只有在此刻,他才理解為什么古人每提升一次,都會更加恭謹(jǐn)一次的原因了,“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這不是做作,也不是故作姿態(tài),這是從內(nèi)心發(fā)出的謹(jǐn)慎之聲。所以他反復(fù)告誡夫人,“務(wù)囑次兒須千萬謹(jǐn)慎,切勿恃有乃父之勢,與官府妄相來往,更不可干預(yù)地方事務(wù)”;“次兒在家,實賴夫人教誨,大比將近,更須切囑用功”。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讀到這些,對于林則徐去廣東輕車簡從就不難理解了。林則徐不但對自己嚴(yán)格要求,對子女也不敢稍有懈怠,唯恐遠在家鄉(xiāng)的兒子因為自己的提升在地方胡作非為,那樣不但對不起祖宗也有負(fù)皇恩了。
關(guān)于這些,林則徐在寫給夫人的第二封信中,就已經(jīng)說得非常明白。在第二封信中,他先把在廣東的一些日常生活情況,向夫人如實作了“匯報”?!盎浿酗嬍?,與閩相仿佛,尚堪適口。惟開支甚巨,恒慮入不敷出。而又自矢清廉,決不敢于俸祿而外,妄取民間或下僚分毫。務(wù)使上可以答君恩,下以見祖父。吾林氏素代清白,此種污手之錢,決不要一文也”。
林則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早在1820年,林則徐被任命為江南監(jiān)察御史巡視江南各地時,有次他到澎湖群島寓所剛歇下,有個自稱“花農(nóng)”的人獻上一盆玫瑰花,還說要請林大人換個大盆栽花。林則徐心知有異,一腳踢翻花盆,盆里現(xiàn)出一個紅包。包里是一只足有半斤重的金老鼠和一紙信箋,箋上寫著:“林大人親收,張保敬獻?!绷謩t徐當(dāng)場將張保行賄的金老鼠沒收,上繳國庫。就是1839年的這次廣東禁煙,英國商務(wù)代表義律也曾送給林則徐一套鴉片煙具:白金煙管,秋魚骨煙嘴,鉆石煙斗,另外還有一盞精致的孔明燈和一把金簪,都是光彩奪目,起碼值10萬英鎊??粗@些賄品林則徐對義律說:“義律先生,本部堂奉皇上旨意,到廣州肅清煙毒。這套煙具屬于違禁品,本當(dāng)沒收,但兩國交往,友誼為重,請閣下將煙具帶回貴國,存入皇家博物館當(dāng)展品吧!”義律討個無趣,自尋其辱,只好灰溜溜地將禮品收回。
這又讓我想起三年前在南京看的由京劇名家孟廣祿、劉桂娟、石曉亮等聯(lián)袂演出的新編歷史劇《欽差林則徐》來,戲中的林則徐在禁煙途中不但嚴(yán)禁地方官員的迎送宴請和商人的行賄行為,還把為數(shù)不多的俸銀資助給了遭受水患的災(zāi)民。在舞臺上飾演過包公、袁崇煥、鄭和、項羽等歷史人物的“中國花臉第一人”孟廣祿深有感觸地說,每當(dāng)唱到“夫人哪,我林則徐為官多年,官居一品,可在京城我連一處為你養(yǎng)病的宅子都買不起”這句唱詞時,他都會鼻子發(fā)酸。林則徐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于此也可見一斑了。
扯得太遠了,咱還是言歸正傳,繼續(xù)讀林則徐寫給夫人的信。對于置辦產(chǎn)業(yè)之事,林則徐則在第四封信中向夫人說得非常明白,將來退休了,按照國家規(guī)定購些田地,也就心滿意足了。在這方面不能多求,多求就是侵占了他人利益,就是造孽?!叭粼偾蠖啵闶钦既水a(chǎn)業(yè),莫大罪過”。如今的確有不少貪贓枉法者多貪多占,“世上連阡越陌,數(shù)百頃有余者”多的是,但我們不能跟這些人學(xué)著,,別人做別人的家事,我們做我們的家事,互不干涉?!笆赖朗t一德遵王,風(fēng)俗偷則不同為惡,亦板橋之家法也”。
做人低調(diào),不是明哲保身,不是為官不為。對于夫人對他“見可而進,知難而退”的囑咐,他在第三封信中是這樣回答的,夫人的話雖然是保住自身,保護家庭的好辦法,“然非人臣事君致身之道也”,況且我任職已經(jīng)很久了,也稍有生活閱歷,決不至于做事草率茍且,不負(fù)責(zé)任,給自己和家庭留下隱患。更何況“而圣天子明燭萬里,八聰四達,茍非自行獲咎,亦不致殃及其身”。在林則徐的心目中,哪些是可為的,哪些是不可為的,都非常明了。對國家對民族有利的事,就要積極去做,貪贓枉法,中飽私囊,不利于國家和人民的事,就堅決不去做,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因為只有這樣,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忠實大臣,才是一個老百姓真正喜歡的好官好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