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華
(廣東省核工業(yè)地質局二九一大隊,廣東廣州510000)
想要全面提升隧道工程施工質量和建設水平,需要針對工程地質條件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和研究,直接做好地質條件的評價工作,及時發(fā)現地質條件施工的優(yōu)勢和不足之處,為全面開展相應的隧道工程施工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
擬建白山隧道位于曲江縣馬壩鎮(zhèn)境內,曲江縣水泥廠北西約200m,位于省道S248旁邊,交通較為便利。隧道里程樁號:左線ZK5+220~ZK6+960,全長1740.00m ;右線K5+220~K6+960,全長1740.0m。軸線方位北東約45°,采用分離式長隧道。設計隧道路面標高:進口處左線109.54m,右線109.69m;出口處左線107.52m,右線107.56m,路面縱向坡度-1.60%~-0.5%。隧道最大埋深121.0m。
白山隧道工程區(qū)域為丘陵地貌區(qū),其主要的構成巖石情況為,泥灰?guī)r、石炭系石磴子組炭質灰?guī)r、天子嶺組灰?guī)r以及灰?guī)r及泥盆系帽子峰組泥巖等方面。該隧道工程區(qū)域存在著較大的地形起伏,相應的局部切割較深,這樣就形成了陡峭山坡。同時,隧道進口處于采石場的附近,自然的坡度保持在25°~30°,較緩的坡度,有著良好的地表植被覆蓋效果,而隧道的出口,則位于白山北山脊坡腳,斜坡前緣較平緩,后緣較陡同樣約25°~30°,植被較為茂密。需要注意到的是,白山隧道工程受到區(qū)域構造的情況影響,其存在著較多的巖層褶曲,巖體的局部呈現出破碎情況,地表水體沒有良好的發(fā)育狀態(tài)。
白山隧道工程的路線從區(qū)域構造上分析,能夠發(fā)現其處在粵北地塊,并且處在南嶺東西向構造帶及華夏—新華夏北東和北北東向構造帶的復合部位。隧道施工區(qū)域的褶曲發(fā)育較為明顯,主要是表現為背斜和向斜。隧址區(qū)在K5+940(右線)、K5+962(右線)及K6+266(右線)里程樁號,有斷層存在。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qū)劃圖(GB18306-2001),隧道工程地區(qū)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05g,反應譜特征周期0.35s,地震基本烈度為Ⅵ度。隧道通過區(qū),未發(fā)現區(qū)域深大活動斷裂,地殼基本穩(wěn)定[1]。
針對白山隧道工程的水文地質條件進行全面考察和研究,得出該區(qū)域的地表水體不發(fā)育,第四系孔隙潛水、基巖裂隙水、巖溶水及構造裂隙水這幾種類型,是該地區(qū)中的主要地下水形式。評價地下水質及腐蝕性情況,主要是通過針對隧址地下水、水質水樣進行全面充分的分析,確定其屬于重碳酸硫酸鈣型水,pH6.8~7.3,對混凝土無侵蝕性,而場地地下水對混凝土具有一定的腐蝕性。
針對白山隧道的巖土結構特征進行分析,其中主要是由破殘積層、弱風化灰?guī)r、強風化泥灰?guī)r、泥質粉砂巖及砂巖組成的。破殘積層由亞粘土及碎石組成,呈不定型狀,局部夾碎石;弱風化灰?guī)r受構造影響明顯,裂隙較發(fā)育,一般2~3組/m,呈中厚層狀構造;強風化泥灰?guī)r、泥質粉砂巖及砂巖由風化裂隙發(fā)育,呈半巖半土狀、散體狀。同時需要全面考察巖石的物理性質及等級情況,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巖石的物理性質及等級情況表
全面分析和評價白山隧道工程的地質條件,為積極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案,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qū)劃圖(GB18306-2001),該隧道工程的地區(qū)地震烈度為Ⅵ度,其構造區(qū)域經過了幾次活動,但是并不算十分強烈,相應的其隧道開鑿部分大多都是弱風化情況,較硬巖普遍存在,屬于Ⅱ類建筑場地。白山隧道工程洞身開發(fā)的灰?guī)r通常情況下較為完整,但是需要注意到,其在斷層破碎帶周圍,尤其是巖溶發(fā)育區(qū),圍巖的類別較低。充分采用切實有效的物探和鉆孔取樣測試工作,針對地質調查進行綜合有效的分析,研究各個巖性的圍巖級別。
白山隧道進口段,左邊約為100m采石場地方見基巖出露,屬于灰?guī)r巖性,相應的還夾雜著一定的炭質灰?guī)r,構造擠壓作用對于進口段的影響較大,存在著明顯的褶曲,斷層的規(guī)模也較小,斷層的走向和巖層走向保持著相交的狀態(tài)。而出口段,右邊約為250m處見基巖出露,巖性同樣是灰?guī)r,節(jié)理發(fā)育,存在著明顯的褶曲,同時受到其他節(jié)理裂隙切割影響,巖體呈鑲嵌碎裂結構[2]。
白山隧道的最大埋深約為107.0m,圍巖約為(C1s-D3t)灰?guī)r,炭質灰?guī)r夾泥質灰?guī)r,灰—灰黑色,隱晶結構,中厚層狀,結構面結合較好,穩(wěn)定屬Ⅲ-Ⅳ級圍巖。但同時需要注意到,隧道工程的斷層破帶中,容易對周圍的范圍地段和巖溶、裂隙發(fā)育區(qū)產生較大影響,而且?guī)r層擠壓區(qū),及褶曲軸部,巖體較破碎,巖體呈塊狀結構或鑲嵌碎裂性結構,屬Ⅴ-Ⅳ級圍巖,這部分圍巖的穩(wěn)定強度不夠高,在實際開展施工建設工作的過程中,就容易出現一些冒頂或者塌方的問題,并且側墻部位也容易出現一定的不良情況。同時隨帶工程洞身段的圍巖部分,滴狀或淋雨狀是地下水的主要形式,因而一些局部地區(qū)存在著出現股狀涌水的幾率。從這些方面來看,隧道工程的地質情況容易出現隧道進、出口處圍巖易坍塌、冒頂及洞身段拱頂的掉塊和斷破碎帶附近的塌方、涌水等問題,對于工程建設工作具有一定的影響[3]。
白山隧道工程在實際施工建設作業(yè)的過程中,需要針對地質條件情況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和研究,并全面客觀地評價各方面情況,為工程建設順利開展,全面提升工程總體水平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隧道工程的巖性存在著較大的復雜性,洞身穿越段涉及到較多的巖層,局部受到了一定的構造影響,巖體存在著較差的穩(wěn)定性,相應的圍巖級別也較差。具體施工掘進工作進行中,一般會出現側壁及拱部松動崩落或冒頂坍塌現象,沿破碎帶及巖溶發(fā)育段有利于脈狀裂隙水、巖溶地下水活躍、集中,特別是在雨季或暴雨時有可能產生突發(fā)性、災害性漏水,對隧道的掘進及支護極不利。施工掘進時,建議做好超前鉆進預報工作和預防措施,加強排水措施及施工階段的地質監(jiān)測工作,防止突水、突泥等地質災害。同時應及時采取加固支護,采用網噴為主,輔以必要的錨桿或相應的施工防護措施,以確保隧道的安全施工。綜述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較為復雜,地質構造影響相對較強,但采取相應的施工防范措施后仍可進行隧道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