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芳
北京人人都知六必居,六必居醬園,始創(chuàng)于明朝嘉靖九年,也就是1530年,那么到2018年,就是488年的歷史了。一個醬菜園,將近500年的歷史,真算得上是北京城歷史最悠久的老字號了。
六必居的所謂六必,指的是:黍稻必齊、曲蘗必實、湛之必潔、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具體來說,就是原料必須上乘,輔料必須如實,制作的過程必須清潔,制作過程中所用的器皿必須優(yōu)良,制作火候必須掌握得恰到好處,所用的泉水必須清澈甘甜。也正是自創(chuàng)始以來,便遵循了如此嚴苛的規(guī)范,才能讓六必居的品牌屹立近五百年而不倒。
據(jù)說,六必居原本是山西臨汾西杜村的趙存仁、趙存義、趙存禮三兄弟合開的小店鋪,專賣副食品。所謂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樣副食品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剛需,是必不可少的,可謂是“七必”。但由于趙氏三兄弟開的小店鋪里不賣茶葉,所以就起名叫“六必居”。
就像老字號柳泉居飯莊的店名與明朝奸臣嚴嵩有關一樣,六必居的店名也有一個和嚴嵩有關的傳說故事。據(jù)說,嚴嵩在還沒有做官的時候,經(jīng)常到前門外糧食店街路西的一家小副食店喝酒。一來二去,掌柜得知嚴嵩的書法造詣非常高,于是便請嚴嵩為其題寫店名。嚴嵩略加思索,便大筆一揮寫了“六心居”三個字,因為嚴嵩了解此店的伙計加上掌柜一共六個人,所以便起名“六心居”。掌柜一聽嚴嵩的解釋,連連搖頭,說道:“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我們店里六個人六個心,各有各想,各有各圖,那這個買賣還怎么做呀!”嚴嵩聽后哈哈大笑,隨手就在“心”字上面又添了一筆,變成了“必”,由此便得名“六必居”。由于當時嚴嵩還未位高權重,所以題寫的店名也就沒有落款。如今六必居醬園懸掛的“六必居”匾額,便是出自嚴嵩之手,此匾雖數(shù)遭劫難,仍保存完好,現(xiàn)已成為稀世珍品。
這個傳說故事可信嗎?楊澄先生在其所著的《回望老北京》一書中曾寫道,清雍正六年(1728年),前門外糧食店街的這家店鋪的賬上記載的店名是源升號。直到清乾隆六年(1741年),賬本上才第一次出現(xiàn)六必居的字號。由此可見,嚴嵩題寫“六必居”的說法似乎不能成立。
歷史是真實存在的,但歷史故事和傳說,就像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六必居名稱的由來,肯定不止此文提到的這幾個,是當年借用嚴嵩之名氣增添六必居的知名度也好,還是用“水泉必香”等宣傳六必居的高品質也罷,這都不重要,這些都讓六必居這個老字號更增添了傳奇與神秘的色彩。
(摘自“團結出版社微信公眾號” 圖/游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