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巖
樂清在一家畫廊工作,她并非從正規(guī)的美術學院畢業(yè),卻對繪畫有著天生的熱情。由于勤奮和努力,經(jīng)過一年半的時間,她已經(jīng)可以得心應手地處理工作上的事務。隨著生活圈子的擴大,她也在復雜的人事中漸漸成長??墒?,她永遠對自己的非科班出身懷有深刻的自卑感。此時,她更加需要機會—參與更多藝術活動的機會,或者到專業(yè)的院校進修美術的機會。
偶然的機會,樂清結識了某省級美術館的館長。館長對這位聰明伶俐的小姑娘印象非常好,并且邀請她去美術館工作。館長和樂清談論了很多關于藝術的話題,并且涉及美術館最近的主題展覽工作。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樂清是符合館長標準的策展人才,這份工作也是樂清一直想要的機會??墒?,當館長說出能夠提供的最高薪酬時,樂清的理想瞬間破滅了。雖然這個美術館是省級單位,但也僅僅是文化廳管轄的事業(yè)機構,薪水離樂清現(xiàn)在的收入水平相去甚遠。
樂清坦言:“我現(xiàn)在應該找一份高薪水的工作,應該在城市里買一套房子,應該盡快攢下出國進修的錢,應該在更好的物質(zhì)環(huán)境下學習美術……”她說出了一連串任何人都無法反駁的理由,最后館長無奈地離去。
說到“我想要”,很多人都會進行天馬行空的想象,冒出各種千奇百怪的想法:我想開一間咖啡店,想辦一份雜志,想當一名畫家,想明年去西藏,想救助街邊的流浪者,想拯救環(huán)境,想做一個支持邊疆教育的小學老師……對于這些美好的想法,常常連說出這話的自己都不太相信,即使相信,也僅僅停留在想象而缺乏行動的層面上。
說到“ 我應該”, 每個人都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標。我應該好好學習,應該考大學,應該考到英語四級,應該考上公務員,應該進世界500強的公司,應該娶到一個白富美或者嫁給一個高富帥,應該在結婚前買一套房子……似乎每個人都有一個正經(jīng)八百的人生規(guī)劃, 每一個目標都是那么實際, 那么經(jīng)得起推敲??墒?,你有沒有問過自己,這些“我應該”真的是“我想要”嗎?
這些“我應該”中,有多少是父母的期待,有多少是來自他人的要求,有多少是社會大背景下眾人的趨之若鶩,又有多少是你真正想要實現(xiàn)、想要完成的夢想?現(xiàn)代社會中的人開始變得越來越相似,越來越有共性,同時也越來越缺乏特立獨行的勇氣和活出自我的人生態(tài)度。這些人習慣拿著別人的地圖找自己的方向,穿著別人的鞋走自己的路。從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無法忤逆父母的期待和親朋的盼望,于是,他們在別人的眼光中對生活曲意承歡,為自己列出了無數(shù)的“我應該”,卻忘了到底什么是“我想要”。
蕭蕭在證券公司工作七年后,突然萌生了出國留學的想法。每天與貨幣、數(shù)字和經(jīng)濟條文打交道的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不喜歡這樣的生活,更沒有想到自己真的放下了一切,重新過起了學生時代的生活。
從小喜愛文學的蕭蕭曾經(jīng)夢想到大學里念中文系,然后成為一名報社的記者或者雜志社的編輯,過著每日與文字打交道的生活??墒牵改傅膹妱輿Q定讓她選擇了財經(jīng)大學的國際貿(mào)易專業(yè)。畢業(yè)后,蕭蕭順利地進入大伯的公司,成為了一名朝九晚五的白領。高額的薪水和頗有成就感的工作讓蕭蕭開始喜歡這種生活,甚至覺得自己一輩子就這樣過下去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蕭蕭遇到了一個在英國劍橋大學講授英國文學的教授David。在和他短暫交流后,蕭蕭對他說出了潛藏內(nèi)心多年的遺憾。沒想到這位藍眼睛、大鼻子的教授竟然說:“你為什么不去選擇你想要的生活呢?”David 承諾,如果蕭蕭通過了雅思或者托福的考試,他可以考慮收蕭蕭當?shù)茏印?/p>
蕭蕭的英語口語會話能勉強應對,書寫和閱讀依然停留在大學階段。剛剛畢業(yè)的時候,她還會看些英文名著,當她漸漸進入職業(yè)狀態(tài)后,連翻書的念頭都沒有了。這樣的外語水平,根本不夠申請出國留學的資格。為了能夠順利地通過外語考試,蕭蕭辭職了,專門去補習英文??上?,第一次考試并沒有考出好的分數(shù)。蕭蕭只能耐心等待第二次機會。
周圍的朋友特別納悶,不明白蕭蕭為何會突然做出出國的決定,于是問她:“放著大好的前程不要,去讀什么英國文學,難不成你想當作家嗎?”蕭蕭說:“我只是想過一種我想要的生活而已。”
半年后,蕭蕭身邊的爭議聲和反對聲依然不斷,但她已經(jīng)坐上飛機,去親近她熟悉已久的莎士比亞和勃朗特了。
為什么當你還青春年少時,就將所有的夢想和堅持都埋葬在別人的眼光里?為什么要用一生的時間來實現(xiàn)別人對你的期望?為什么不在時間正好的時候去做你想做的事?為什么不像蕭蕭一樣馬上問問自己,你到底喜歡過“我應該”的生活,還是“我想要”的生活?
在我看來,過一種“我想要”的生活比在“我應該”的鞭策下過一種富足、悠閑的生活更重要。蘇軾在《滿庭芳·蝸角虛名》中寫道:“且趁閑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比松褪沁@樣的,不需要有規(guī)定的路線,只需要隨性而行。當你尚有選擇機會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在遺憾前多些行動,在后悔前多些堅持。
以上內(nèi)容摘自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學與生活》,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