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浩天
1898年6月11日,一份詔書留下百日維新的歷史嘆息,而它留給歷史的,還有終結開科取士、開啟現(xiàn)代教育的驚天之舉。仿佛樹起一座燈塔,它點亮了多少中華民族仁人志士的期許與信念。這一年,中華民族危機四伏,政治風向波詭云譎。救亡圖存,維新百日,終告失敗。但或許是命運使然,抑或“以萌芽早,得不廢”,京師大學堂得以保留。
她同時保留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火種。
從來沒有哪一所大學,能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命運如此息息相關。120年,此后整整120年,這里,成為與國運、與民族交織最緊密的陣地。從京師大學堂到北京大學,這里是推動社會進步、思想解放的先鋒,是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中流砥柱;無數(shù)燦若星辰的名字在民族進步與復興的歷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記——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魯迅、胡適、蔡元培、蔣夢麟、湯用彤、傅斯年、馬寅初、馮友蘭、沈從文、王力、吳組緗、朱光潛、宗白華、鄧稼先、錢三強、黃昆、王選、宿白、屠呦呦……這里,涌現(xiàn)了一批批引領中國社會風氣之先的人物,更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各領域的開創(chuàng)者、奠基人。
時代演進,世事更迭,但北大師生高舉科學大旗的情懷未曾改變,他們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從未止步。這里,涌現(xiàn)了一代代為真理而生的人。李大釗為他所堅定的主義慷慨就義;馬寅初“單槍匹馬”堅持“新人口論”風采永存;“敦煌的女兒”樊錦詩,守護寶窟五十余載,青絲變成了白發(fā)……這里,催生了眾多影響社會進程的思想成果。厲以寧的股份制理論,肖蔚云的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起草和實踐,王鐵崖的國際法理論與實踐,林毅夫的新結構經(jīng)濟學理論……
這里,創(chuàng)造了數(shù)不勝數(shù)沖在世界前沿的科研碩果。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人工全合成牛胰島素的重大科研項目研究在1965年通過國家鑒定委員會鑒定,題為《結晶牛胰島素的全合成》的文章署名21人,其中北大7人。2015年,北大校友屠呦呦因在瘧疾治療研究中的突出貢獻榮獲諾貝爾生理醫(yī)學獎,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y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這里,產(chǎn)生了一大批改變中國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皾h字激光照排系統(tǒng)之父”王選,在大多數(shù)人對中國的系統(tǒng)能超過外國產(chǎn)品,淘汰鉛字的歷史變革能由中國人獨立完成的質疑中,深耕激光照排系統(tǒng)領域18年,終讓出版印刷“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世界首例經(jīng)MALBAC基因組擴增高通量測序進行單基因遺傳病篩查的試管嬰兒,在北大第三醫(yī)院誕生。
一份份耀眼的成績單,就是流淌在北大血脈中的“繁榮學術,追求真理”的真實寫照。
“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劍橋,但會有第一個北大、清華、浙大、復旦、南大等中國著名學府。我們要認真吸收世界上先進的辦學治學經(jīng)驗,更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大師生座談會上強調。
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北大自誕生起,就有著自己的方向。在不同時期,北大會有不同的傳統(tǒng)被挖掘、激發(fā)出來,但“敢為天下先”的膽魄,勇于突破創(chuàng)新的自信與信念始終如一。
(摘自《光明日報》2018年5月1日)
【適用話題】大學精神;傳承;探索與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