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延濱
城里人說“老家”,說的最多的三句話:“你老家在哪里?”“老家來人了!”“他回老家去了……”讓人體會無盡的人情冷暖,世事變遷。
城里人好像挺看重老家,見面寒暄:您老家在哪里?山西。啊,咱是老鄉(xiāng)啊。于是就親了,近了,聊上了。聊什么呢?先聊老家呀。
關(guān)于“老家”,在城里人嘴里蹦出來,最有感情的一句話是:“老家來人啦!”
記得小時候,特別在物資匱乏緊張的年月,這句話流露的得意,讓聽話的人足以羨慕嫉妒恨了。
老家來人,背著黃帆布旅行袋,提著大竹籃,里面有紅棗、小米、花生、咸鴨蛋……鄰居們都道喜一般說:“真好!真好!老家來人了,來人了!”
至于“他回老家去了……”在我的記憶里,這句話早些年說出來,有一種淡淡的憂傷。
歲月變遷,這句話有了另一番滋味。
年前年后,職場的同事,說起“他回老家去了……”好像在說此人去完成一件重要的活動。
此話有多重含義:一是他還有個“老家”,老家還有老人和親戚,是個有根有源的人,像一棵移進(jìn)城市的樹,風(fēng)會提醒他從哪兒來。二是他不得不花錢費力地走這一趟,不比城里老居民,還是“漂”在城里的外來人。三是他很快會回來上班,“回老家”必定持往返車票。不是跳槽,不是移民,不用怕他消失了……
(摘自《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