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守東
新教育人常說:“與種子相約,收獲果實,與歲月相約,收獲厚重。”
我們與新教育相約,收獲的是希望與未來。
初識新教育
暮春四月,有幸參加了新教育 “研發(fā)卓越課程”研討會。引發(fā)了深深的思索:新教育,是從內心滋潤出來的對師生生命的尊重。其本質,就是“人文”。
收獲:
教師不足,設計好活動就是開發(fā)卓越課程。
學生,最重要的是經歷過程、收獲體驗、沉淀真知、積累自信。
有風,自海門來。我,愿做追風者。
相約成行(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
行動一:構建精品課程
學校,有粒大愛的種子。為讓種子發(fā)芽,我們定位:朝向卓越,分層推進,活動引領,牽手同行。
因為,朱永新教授說:沒有哪一條道路被簡單地指定為新教育的惟一道路。
杜威也告訴我們:活動即課程。
我們的課程分為基礎、發(fā)展、興趣、活動四個層次:
其中,興趣課程有:美少女舞戰(zhàn)士、學校無敵少年拳、石頭上的《昆蟲記》、 魯濱遜雞蛋漂流、 跨學科大朗誦等。
活動課程有:
剛開學時理想教育
每月一事,力推感恩。
讀書活動
陽光體育
這樣,就是讓師生們記住學校的底蘊:“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因為,我們要讓那粒大愛的種子發(fā)芽。
行動二:老教師 新課堂 新教育
19名老教師,就是我們學校的推車人。在“新教育,新課改”里,老教師們:
積極參與課堂改革,討論設計出了“手牽手”課堂三環(huán)節(jié):小手牽大手 大手領小手 小手牽小手。
這是近四十年的教學沉淀形成的課堂,厚重、有活力。
59歲的陳克新老師,趣味數(shù)學,燦然成花,學習小組就如同探險小隊一樣,團結攜手、共同進步;
踐行新理念,感恩新教育。
在工作記錄中,56歲的老教師這樣寫:
不要小瞧了“老先生”,現(xiàn)在我們正努力做到:思想上穩(wěn)定進取,工作上積極向上,生活上樸素健康。
這就是老教師踐行新教育的心聲。
行動三:根基在我 溫潤一生
新教育,讓根基走進了“手牽手”課堂:
當時我?,F(xiàn)場會力推的幾節(jié)課,《生活中我們該怎樣說話》《小兒郎詩歌朗誦》《口鎮(zhèn)陳林舌尖前發(fā)音注意》《初學寫作,快速進入狀態(tài)》《馬小跳就是我朋友》等,孩子們如花兒一般芬芳。
新教育,讓根基裝點了班級文化:
班名如歌,高亢嘹亮,有韻味、有內涵;班徽璀璨,意味深長;
班歌飛揚,讓力量在傳唱中得以滋養(yǎng);
全科閱讀展示臺,展知識、展設計、展書寫、展自我;
理想樹,就是自己的北極星。
新教育行動,也豐盈了我們的書香校園:
下面就是當時學生創(chuàng)作的小詩:《致新教育》
因為有了你,我們校園變得美麗
因為有了你,我們的生活絢麗多姿
晨誦課上,唐詩宋詞 閃耀朝陽
午讀課上,馬小跳、雷鋒、多利紛紛亮相
童話劇,你讓生活中從此有了小紅帽、大灰狼……
你讓我們懂得:大家手牽手,成長路上一起走
……
新教育行動,就這樣提升了每一個同學的素養(yǎng)。
行動四:快樂讀書,健康成長
上學期讀書活動,歷時六周。不僅活動轟轟烈烈,而且養(yǎng)成了孩子們良好的讀書習慣。
更值得一提的是師生共讀寫博客征文比賽。學校認真組織了三次,不僅僅是師生們參與熱情高漲,更重要的是有很多同學獲得了獎項,同時也涌現(xiàn)出一大批喜愛寫作的小作家。
今后,要進一步開展讀書活動,培養(yǎng)習慣,倡導讀書。
愿結同心(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方法總比問題多”,教學質量,不僅不僅表現(xiàn)在成績上,更表現(xiàn)在孩子們的生活學習狀態(tài)上。因而我們認為:活動,就是對課堂教學最好的測試。
針對當下的孩子,我們確立了新教育活動的三個研究方向:
《農村學校感恩文化的研究》《陽光體育中趣味游戲的研究》《“手牽手”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
當我們圍繞這三點做自己特色教育時,資源是鮮活的。
目前為止,我校特色課程獲省級以上榮譽的有:
《游戲里的數(shù)學》《神奇的電子貓》(兩項現(xiàn)場參賽)
《走進桑葚樂園》 《石頭身份證》 《紙藝里的格列佛》
就這樣,我們找到了怎樣解決孩子們“不知道感恩、身體素質弱、沒有合作精神”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相期未來:
我們學校在各級領導的指導下,用自己的方式行走新教育天地,為孩子們儲蓄著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