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興旋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日益加速,全球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了,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了出國留學。而中國經(jīng)濟的跨越式發(fā)展和漢語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的不斷升溫,也使得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來到中國學習,希望通過學習漢語,了解中國的文化,以便盡快實現(xiàn)與中國人在各個領域的交流、溝通、合作、共贏。但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交流之后,這些留學生即使掌握了基本的語法知識,但仍然會在交際中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有時候甚至搞出很多笑話和嚴重的不妥行為,究其根源,是因為留學生們或多或少地存在跨文化交際障礙。如果留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能對中國的歷史、價值觀、風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因素有適當?shù)牧私猓湍茉诤艽蟪潭壬蠈W習好漢語。因此,必須加強對來華留學生的跨文化交流研究。
一、跨文化交際現(xiàn)狀的特點
當前,隨著來華的留學生不斷增多,對留學生跨文化的交際研究便引起了越來越多學者的重視,筆者進行相關研究與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當下留學生跨文化交際的現(xiàn)狀呈現(xiàn)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首先,留學生的跨文化角色的互動能力較好。留學生來華學習主要是喜歡我國的文化,喜歡漢語,他們對與中國人進行交往具有強烈的意愿。大部分的留學生都能夠用自己所學到的漢語與中國人進行交流,他們對與中國人使用漢語進行交流具有強烈的興趣,這為培養(yǎng)其跨文化的交際能力奠定了基礎。
其次,留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的互動能力較弱。這主要表現(xiàn)在留學生使用漢語的交際能力不強。由于留學生在學習漢語的時候,剛開始所接觸的問題較為容易也較為實際,比如問路、買東西等等,隨著學習的深入,所學的內(nèi)容變得較為抽象,讓留學生感到很難,不容易接受。一方面反映出我們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與實際脫節(jié),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留學生僅憑借簡單的漢語知識無法應對較為深入復雜的交流。這些都導致了留學生在跨文化交際的互動能力較弱。
最后,留學生的跨文化非交際互動能力不強。這主要表現(xiàn)在肢體動作、表情等等方面的不同。這都需要進一步的加強。
二、影響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基本因素
第一,語言能力。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主要依靠語言的交流,跨文化交際的基礎自然也是語言。留學生對漢語的學習主要也是語言的學習,不但要學習語法、詞匯,更需要了解傳統(tǒng)文化、俗語、成語等。學習外國的語言,就像是嬰兒學話一般,需要從頭開始,但是由于他們本身是有母語文化的,具有一定的思想意識,甚至某些認知和意識已經(jīng)固定,因此,由于本身文化背景的不同,要想深入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實在不容易。這就會導致很多留學生害怕說錯話,從而無法了解語言的真正含義。
第二,價值觀的差異。人們的交際能力與價值觀也有相當大的聯(lián)系。我國的文化崇尚集體主義,我國的價值觀會將集體主義置于主導地位,為了維護集體的和諧融洽就需要隱藏自己的利益,這種價值觀在交際上表現(xiàn)為謙虛、穩(wěn)重、慎重。而西方的文化中非常崇尚實現(xiàn)個人利益,表現(xiàn)自我,而這種價值觀也根植于他們的心中,最直觀的表現(xiàn)在他們平時的語言上,他們崇尚開門見山的交談,不喜歡拐彎抹角。
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方式
首先,創(chuàng)造跨文化的交際氛圍,為留學生創(chuàng)造一定交際環(huán)境。可以從小環(huán)境著手做起,營造良好的氛圍。比如,在留學生公寓中營造家庭氛圍,與留學生進行相關的交流等。
其次,一對一幫扶對子。在學校中為留學生配備高素質的課后教師,可以從研究生當中選取,與之結成一對一的互幫互助的對子,在日常的交流交際當中,中國的學生可以向留學生介紹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歷史、民俗風情等等,通過這種方式潛移默化地幫助留學生融入到中國的社會文化、民風民俗當中。同時,留學生在日常交際當中遇到的問題也可以盡快獲得解答,這會對留學生真正地融入提供有力的支持。
最后,循序漸進??缥幕浑H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它是一個逐步積累、由淺入深的過程,在語言的學習中更是這樣。在語言文化中,由于其初級、中級、高級階段的文化需求不同,因此,有意識地不斷滲透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當根據(jù)學生所學的不同,在不同階段不斷滲透相關的文化知識,比如成語、俗語、俗語、諺語、歇后語等,到了高級的階段,學校更應當開設相關的傳統(tǒng)文化的課程,讓學生系統(tǒng)有序地了解所學語言反映出來的文化內(nèi)涵,從而更有利于幫助留學生對跨文化交際的培養(yǎng)。
(作者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國際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