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旭
新課程改革最根本的變革是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初中歷史《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鼓勵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倡導教師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方式的創(chuàng)新,使全體學生得到發(fā)展?!笨梢姵踔袣v史教學必須由“教師教”轉(zhuǎn)變?yōu)椤皩W生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從而達到新課標“掌握中外歷史基礎知識,初步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提高歷史學習能力,逐步形成對歷史的正確認識,并提高正確認識現(xiàn)實的能力”的課程要求。
一、初中歷史學習的現(xiàn)狀
由于初中歷史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不高,歷史學科成為大家默認的“副科”,初中歷史學習存在很多問題。大部分學生上課鈴響了才開始準備,基本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學生對課堂學習目標非常模糊甚至不知道。這些問題說明了學生主動學習、課前準備的意識不足。課堂上學生基本不提問,課后很少主動總結歸納、把握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
就整體而言,初中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知識的能力偏低,自主學習和積極建構知識的意識不強。歷史教學中相當部分學生處于消極被動的狀態(tài),未能真正有效參與學習過程,主體地位未能真正建立。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一)“興趣”導學,“問題”探學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迸d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因此,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就必須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歷史知識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因而在學生心目中有一定的學習價值。但他們的歷史學習動機主要來自于外在因素的影響,而不是內(nèi)在因素。升學考試的壓力迫使他們?nèi)W,正是這種外在壓力湮沒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喪失了學習的樂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教授死知識,劃重點,講習題,而應當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在講授《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措施》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課本劇形式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讓學生合作探究,討論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后遇到了哪些問題?他又是如何解決的?活動和體驗有助于學生全面理解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課堂問題分層設計讓學生的學習真正實現(xiàn)主動探索以及交往與合作。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培養(yǎng)問題意識。“問題”是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載體,而教師可通過“問題”的提出,激發(fā)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在引導學生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主動地產(chǎn)生學習的需求。因此,恰當?shù)摹皢栴}”是歷史教學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鞏固知識,及時反饋教學信息,而且能激勵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到教學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自主互動,互學競學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以好漢三個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自學、互學,使學生真正掌握著學習的主動權,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就會積極自主的參與學習,主體性得以充分發(fā)揮。每學期剛開學,把這一學期的教學安排,包括計劃、進度和課時都告訴學生,讓他們心中有數(shù)。一些知識掌握的比較好的學生,在完成相應階段教學內(nèi)容的前提下,他們可以根據(jù)各自的水平和愛好,提前向老師提出學習要求。教師鼓勵學生獨立自學,但獨立自學不等于放任自流,當學生遇到問題,同學之間可以相互探討。問題仍不能解決,教師要與學生共同探討,啟發(fā)學生思維,指點學生找出解決辦法。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學習,建立評分機制,組內(nèi)競學,小組互評。課前預習,組長檢查組員預習效果,加分記星,課后組長讓同學互相檢查知識點掌握情況,對不好理解和錯的多的知識做出記號,然后同學們談論記憶和理解的方法。掌握好歷史基礎知識有利于自主構建知識體系。歷史知識的最基本特點是時序性、聯(lián)系性和過去性。讀史貴在通,只有幫助學生建立起所學知識點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解釋各種歷史現(xiàn)象,提高歷史認識。通過個人競學,小組互學,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會自然而然的提高。
三、總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自己最清楚什么樣的學習最能滿足自己的需要,最清楚自己想知道什么,也最清楚自己糊涂和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需求來指導學生“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江蘇省高郵市卸甲鎮(zhèn)八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