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武
從現(xiàn)有可得的資料來看,無錫王梅生家族并非如李鴻章、曾國藩和盛宣懷等名門望族那樣,具有典型的家族財富管理特征。即便如此,王梅生家族在家業(yè)治理方面的諸多經(jīng)驗同樣值得借鑒,如利益共享的營銷策略、兵分兩路的區(qū)域配置、洋為中用的家業(yè)保全以及軟硬兼施的跨代溝通等。
當下為我們熟知的無錫青祁村王家緣于王梅生,追溯而言,岳飛為其家譜寫過跋文,蘇東坡為其家族寫過《三槐堂銘》,由此顯見王梅生家族的先祖并非凡夫俗子。作為一名普通的教書匠,王梅生在教育兩個孩子方面頗下功夫、要求嚴格。長子王堯臣生性憨厚、熟讀經(jīng)書,次子王禹卿對四書五經(jīng)的興趣不大,但當學到《貨殖列傳》時則興趣濃厚,所以其父王梅生也認為次子王禹卿未來或許能成就一番事業(yè)。所以當次子王禹卿14歲準備去上海打拼時,王梅生和他說“不混出個人樣不要回來”。
事實的確如此,王禹卿14歲到上海,從一個打工仔混到榮氏家族企業(yè)的銷售主管乃至“職業(yè)經(jīng)理人”,并成立屬于自己的公司——福新面粉廠,中間還經(jīng)營面粉交易所等。在經(jīng)營企業(yè)的同時,本人及家族也積累不少財富,如1956年,僅上海一地在王禹卿及其子王亢元名下參加公私合營、記錄在冊的房產(chǎn)就有152棟(見附錄),其中王亢元名下資產(chǎn)凈值32.53萬元,據(jù)考證之前王禹卿帶到香港的現(xiàn)金也有百萬之余。作為王梅生家族的代表性創(chuàng)業(yè)人物,王禹卿的成功離不開其哥哥王堯臣的鼎立幫助,哥哥管內(nèi),弟弟負責外面的事務,成就王家在上海乃至全球的翹楚地位。
從家族財富管理或財富傳承的角度而言,王家并非典型案例,因為從目前現(xiàn)有的資料來看,王家的財產(chǎn)基本都充公了,如前述的公私合營情況等,再如“后人按王禹卿本人的遺愿,將其遺產(chǎn)捐給其本人在無錫建的蠡園作為維護基金”。最后,1983年,王堯臣女婿曹啟東捐給普陀區(qū)的50萬元人民幣中有王禹卿夫婦及其孫子的財產(chǎn)38萬元,詳見專欄。為給讀者一個直觀的現(xiàn)代感覺,這兒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曹可凡是曹啟東的孫子。
鑒于此,本文我們不再對王家的家族財富管理內(nèi)容進行評述。下面,我們簡述王家三代和四代的代表人物情況,在此基礎上給出王家在家業(yè)治理方面的些許經(jīng)驗,以供參考。王家三代的代表人物是王堯臣的三兒子王云程,小時候在無錫老家讀私塾和小學,10歲時離開無錫,叔叔王禹卿送他到蘇州東吳大學附中,中間又入讀輔仁中學和滬江大學附中,后以全班第一的成績?nèi)胱x滬江大學。事實上,早在這之前,王禹卿和王堯臣就都認為王云程是王家最有希望接班的一個,雖然王禹卿是二代中的主導者,但其子王亢元對家族企業(yè)治理并不放在心上,而是專心于自己的興趣愛好——花草園林,所以蠡園是王亢元一生的鐘愛。也是因為此,當家族企業(yè)需要管理人員時,為了進一步增強王云程的管理能力,王家還沒等王云程滬江大學畢業(yè),即于1928年安排他到美國羅威爾大學專修紡織。也是王云程天資聰明,他最終以3年時間修完了4年課程的全部學分。1931年回國后,21歲的王云程出任其家族企業(yè)申新一廠廠長。
作為王家的第三代代表人物,王云程不僅守業(yè),而且還創(chuàng)業(yè),將家族企業(yè)拓展到中國香港、臺灣地區(qū)及阿根廷、菲律賓和加拿大等國家,不過,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回到了內(nèi)地上海。王家的第四代代表人物是王云程的兒子——王建民,1933年生于上海,1948年離開上海到了香港,1949年被送到美國讀書,父親王云程是以一種不近人情的方式對其進行嚴格訓練——供給足夠的學費和吃穿用的生活費,但要獲得零花錢,對不起,必須自己假期里打工賺取。后來,王建民在美國安家落了戶。直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當在身邊的兩個兒子接班無望且家業(yè)越做越大時,王云程才想到了遠在美國的大兒子王建民,親自到美國接他們“出山”,幫忙料理家族企業(yè)。
當王家再次將家族企業(yè)做到國內(nèi)的時候,也就是王云程父子三人同臺的時候,即王家第五代代表人物王*祖出場的時刻。在籌建“上海福樂食品有限公司”時,王云程親自掛帥董事長,60歲的兒子王建民負責具體籌建廠房,30歲的孫子王*祖留學美國回來,原先分管臺灣“福樂”,也經(jīng)營過臺灣“申一”紡織,現(xiàn)在也加入了“登陸上海灘”的團隊,在其中擔任市場營銷總監(jiān)和副總經(jīng)理。
下面,我們以案例或故事的形式給出王梅生家族的財富管理啟示。第一,利益共享的營銷策略。王禹卿在給榮家做面粉銷售時,為提高銷售業(yè)績,基本照顧到銷售鏈條中的每一個參與方。對客戶老板,放寬其收賬的期限;對于中間人,他分出一部分自己的傭金,增加他們的傭金;對大餅油條店和面館的伙計他也有招,他關(guān)照手下的人,在每袋面粉的線繩上,拴上一枚制錢。面館的伙計在拆面粉口袋的時候,線繩一拉,這枚“小費”即可到手,下次進貨的時候他就會對老板說:“還是榮家的面粉好,色白、筋道、出貨……”王禹卿三管齊下,效果非常令人鼓舞,生意出奇得好。
第二,兵分兩路的區(qū)域配置。1948年,國內(nèi)時局動蕩,王家開始一分為二,大房王堯臣、陸氏夫人,王堯臣的二兒子王樂水和夫人張敏時一家留在上海,王堯臣的三兒子王云程和夫人姚翠立一家去香港;二房王禹卿和繼室候銘仙去香港,兒子王亢元一家及女兒王素言一家留在上海。在此過程中,兩位老太爺沒有忘記孫輩們的培養(yǎng)和教育,紛紛讓孫子出國留學,期望他們能學成歸國,繼承家業(yè)。
第三,洋為中用的家業(yè)保全。1940年的敵偽時期,為避免日本飛機的轟炸和騷擾,福新系統(tǒng)的面粉廠和其他一些大廠一樣,想方設法在租界里尋求外國人的保護。為此,王禹卿通過一個姓殷的洋行買辦和英商通和洋行取得聯(lián)系,以送給該洋行經(jīng)理7萬元股權(quán)為代價,將福新面粉廠注冊為英國國籍,獲取了英國企業(yè)的注冊,成了一家“外國企業(yè)”。但是,王禹卿是個很有城府的人,他覺得茲事體大,外國人都是老奸巨猾之徒,雞蛋不能全都放在他們的籃子里,一旦事情有變化,還應有個退路。于是又出一招,另外弄一個證明,說明這個企業(yè)并不是外國企業(yè)。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之后,美國人、英國人不僅保護不了中國人,他們自己也成了日本人的敵人了,原先的保護頓時化為烏有,這樣,王禹卿的第二招又幫了自己。
第四,軟硬兼施的跨代溝通。在王云程祖孫三代共同經(jīng)營家族企業(yè)的過程中,兒子王建民基本對父親王云程言聽計從,孫子王*祖可就不一樣了,非常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在與祖父的溝通中也有自己的“小伎倆”。如在祖孫爭執(zhí)冰淇凌的含奶量是8%還是14%更好時,王云程認為是14%,要改家族企業(yè)“圣麥樂”的含奶量。于是,王*祖將3盒含奶量不同的冰淇淋放到爺爺?shù)拿媲?,請其品嘗,然后讓爺爺說出哪一盒好吃?最后,王*祖說爺爺認為好吃的那一盒含奶量8%,而不是14%。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王*祖為增加自己的可信度,還帶了兩名質(zhì)檢員一起,并請他們也說老爺子說好吃的那一盒含奶量就是8%。幸好,老爺子沒要求當場化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