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睿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 武漢 430000)
在調(diào)研了湖北省部分地區(qū)中學生物類(尤其是遺傳類)教具之后,發(fā)現(xiàn)目前學校中使用的教具存在以下問題:①主要是以PPT、視頻多媒體和物理模型為主。如動物和植物細胞結(jié)構(gòu)的模型、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的動畫等。②由于教師的教學任務較重,學校教育中很少有教師或?qū)W生自制教具,一般都是從專門的廠家購買或教育局統(tǒng)一配置。③目前的教具大多為靜態(tài)的形式,較少有教具是可讓學生動手操作拼接的。所以,學生只能通過教師的講解來獲取一些間接的經(jīng)驗,難以做到真正的從“做中學”。
筆者選取高中生物學中的兩個概念:①基因是DNA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②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對DNA可拼接教具進行了設計,做出了教具模型。模型建成后,又設計一套與教具相適應的課堂教學活動實施方案。課后,又對教具使用效果進行了評估,然后又對教具不斷地進行了改進。
可拼接DNA教具是將多個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分顯性和隱性,用不同深淺顏色表示,并在教具上以文字標注)。如無酒窩(圖1)、單眼皮(圖2)和一些空白片段。讓學生手動拼接成一個雙螺旋的DNA片段(圖3)。在拼接DNA教具的過程中,學生可了解到不同基因控制不同性狀,基因是DNA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
圖1 無酒窩基因片段
圖2 單眼皮基因片段
圖3 DNA拼接模型完整圖
2.1 基因與DNA的關(guān)系的教學 教師在基因與DNA的關(guān)系這一概念教學時,可分組教學。每組發(fā)放一組教具。告訴學生每個小的片段代表一個基因,白色片段代表沒有遺傳作用的DNA片段,基因上寫著這個基因控制的性狀。DNA具有雙螺旋結(jié)構(gòu),讓學生合作,用基因和空白片段拼出兩個完整的雙螺旋DNA模型。學生在拼接的過程中便可以理解DNA與基因的關(guān)系。
2.2 基因的顯性隱性規(guī)律的教學 教師在基因的顯性隱性規(guī)律的教學時,可在前面的基礎(chǔ)上,告訴學生,大寫字母控制的是顯性性狀,小寫字母控制的是隱性性狀。在講授基因?qū)π誀畹目刂埔?guī)律后,讓學生自由拼接成兩個DNA,并說出拼出的DNA表現(xiàn)出的性狀是怎樣的,用此教具來鞏固此知識點。
本教具的設計增加了生物學中遺傳類教具的互動性,且將遺傳知識這一本身較為抽象的知識,通過拼接模型的形式展示出來,學生在拼接模型的過程中,獲取屬于自己的直觀性經(jīng)驗,了解到基因是DNA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并對等位基因和顯隱性基因的概念有明確深入的認識。該教具顏色豐富,可動手操作,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可一改往常學生對生物學教具的興趣缺乏的現(xiàn)象。體驗式的教學更容易讓學生記憶深刻,在體驗中獲得的知識才能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去。
(基金項目:中國科協(xié)2017年度資助“研究生科普能力的提升”,No.kxyjskpxm2017006)
*前文受翰思科學儀器公司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