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格雷什科
上圖這個五彩繽紛的彩球肉眼看不到,卻又不可思議。這個生動的模型其實是一個顏色編碼的寨卡病毒,這句話末尾的句號這么大的面積就放得下幾百萬個寨卡病毒。
我們能在這里看到這種病毒,得益于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這種成像技術(shù)簡直太棒了,科學家們能夠借助它看到分子,研究生命體的細胞機制也變得更加容易。
冷凍電子顯微鏡的工作原理是,向一個含有特定分子的速凍水薄膜發(fā)射電子束,這種“照射”會從不同角度生成許多該分子的二維圖像,再通過計算將這些二維圖像合成一個三維模型。冷凍電子顯微鏡誕生之初,獲得的分子圖像是模糊不清的團塊,所以有人將其與不太常用的高分辨率成像技術(shù)——X射線晶體學進行對比,譏諷它是“不成形學”,因而棄之不用。但是在2013年,冷凍電子顯微鏡的分辨率首次達到了原子級。
“我不太確定我們能否將冷凍電子顯微鏡的分辨率提升到原子級;就在10年以前我對此還持懷疑態(tài)度。”哥倫比亞大學生物物理學家喬基姆·弗蘭克說,弗蘭克因協(xié)助改進了冷凍電子顯微鏡而共同獲得了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F(xiàn)在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蛋白質(zhì)結(jié)成塊的過程,就如同珠子一個一個地串在線上。
借助冷凍電子顯微鏡,我們能夠看到分布在細胞膜上的蛋白質(zhì),甚至能夠在藥物分子附著在目標物上時將其“拍攝”下來。誰知道生物化學領(lǐng)域的這次變革會怎樣發(fā)展下去呢?“我很興奮,”弗蘭克說。
冷凍電子顯微鏡曾被嘲諷為“不成形學”,但它成像分辨率低的日子已經(jīng)過去。近年來,冷凍電子顯微鏡圖像已經(jīng)從模糊的團塊(如上圖紫色物體的左半部分)轉(zhuǎn)變?yōu)槟軌虺尸F(xiàn)單個原子的模型(如上圖紫色物體的右半部分及本頁上方的寨卡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