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
一提起作文,許多學生愁眉苦臉,提筆似有千斤重,感到“無話可說,無從下筆”,教師也感到“無規(guī)可循,無法可依”,師生在泥濘的沼澤中前行,可謂舉步維艱。如何走出寫作的困境,尋得寫作捷徑,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汲取古詩詞入文
“腹有詩書氣自華”,詩歌藝術(shù)源遠流長,“中國古典詩詞博大精深,有很多傳世佳作,它們內(nèi)涵深厚,意存高遠,也包含很多哲理,學一點古典詩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強修養(yǎng),豐富思想”。優(yōu)秀古詩文集中反映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心性形式、審美情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如果能沉浸其中,心思口誦,含英咀華,對學生寫作有極高的幫助。古詩文不僅僅會改變學生為人做事的質(zhì)地,不斷加厚和刷新學生的人生底色,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讓學生手把詩書,或高聲疾讀,或低聲微吟,在唐詩宋詞的天地里心馳神游,與陶淵明同采東籬,和龔自珍共揮吟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精辭華章潛移默化的熏染下,使學生進入“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的美妙境地。如此妙語,入我文章,怎能不提高學生的作文品味呢?
二、納名言警句入文
名言警句蘊涵著深邃的哲理,閃耀著理性的光輝,在議論文中,既可作為論點,又可作為論據(jù),其作用之大,不可低估。名言警句作為中心論點,具有一矢中的的作用。在作文時,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問題:一個論點若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往往拖沓冗贅,詞不達意,但若能找到一句恰當?shù)拿詠硖娲?,那就會進入柳暗花明、豁然開朗的境界,給人一種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感受。若把名言警句作為文章的題目,往往能夠開宗明義,統(tǒng)攝全篇。在文章開頭或結(jié)尾巧妙引用名言警句,可發(fā)揮名人效應(yīng),使議論的主題得以升華,從而給讀者深刻的啟迪和印象。在議論文的關(guān)鍵處巧引名言警句,往往能使文章熠熠生輝,增強議論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在優(yōu)秀的議論文中,還可以發(fā)現(xiàn),有許多警策之語是從名言、警句、格言、諺語中脫胎出來的,經(jīng)過寫作者的推陳出新,達到了以少勝多、妙趣橫生的效果。或有似曾相識之感,而不失“舊瓶新酒”之妙,因而加深了議論的深度,對讀者起到了感染作用。
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就要注意多收集精煉明了的名言警句,并進行分類整理,這樣在運用時才會得心應(yīng)手。好的引用,體現(xiàn)著作者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和運用語言的機智,只要駕馭得法,就會使學生的文章大放光彩。
作文寫作是一項系統(tǒng)龐雜的工程,非一朝一夕能提高。不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些方法不妨姑且試之,或者可以讓學生妙筆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