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鐘大約始于清嘉慶年間,在道光年間其體式已基本完備,并逐步形成了多種鐘體與鐘格。鐘體與鐘格是詩鐘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也是該種文體的寫作規(guī)范。其大致可分為五體、三十余格,即嵌字體、籠紗體、分詠體、合詠體,外加駢體,而每種體又有多種鐘格。但隨著詩鐘的發(fā)展,其中的駢體已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今天,我們主要講述詩鐘的嵌字體。嵌字體前人稱之為“限字體”“嵌珠”,福建一帶亦稱之為“折枝”,是多種格的集合體。該體要求把限定的字分嵌在上下比的指定位置,其中以兩題字分嵌上下比相應位置為正格,以題字錯落嵌用為別格。嵌字若標注“不調”字樣,則嵌字順序依命題順序,一般人名、地名默認“不調”;若未標注,其嵌字順序則可依據(jù)格目要求任意嵌用。
詩鐘正格之稱,似自《清稗類鈔》明確記載而統(tǒng)稱,分七種,外加一綜合體。此七種即一唱到七唱,綜合體即比翼格?,F(xiàn)分別論述如下:
【一唱】亦稱“鳳頂格”。
取兩字,平仄不拘,分嵌于上下比第一字位。
圖示:▲△△△△△△
▲△△△△△△
《日·中》一唱:
日暮何堪途又遠;
中干其奈外猶強。
(陳寶琛/見《今傳是樓詩話》)
【二唱】亦稱“燕頷格”。
取二字,須一平一仄,分嵌于上下比第二字位。
《葉·行》二唱:
掃葉方知秋有韻;
隨行翻覺月多情。
(葉玉超/見《七竹折枝摭談》)
【三唱】亦稱“鳶肩格”。
取兩字分嵌于上下比第三字位。
《香·流》三唱:
柴門流水依然在;
油壁香車不再逢。
(張恨水/見《春明外史》)
【四唱】亦稱“蜂腰格”。
取兩字,須一平一仄,分嵌于上下比第四字位。
《存·素》四唱
神交有素三生契;
手澤猶存一卷書。
(洪鈞/見《詩夢鐘聲錄》)
【五唱】亦稱“鶴膝格”。
取兩字,須一平一仄,分嵌于上下比第五字位。
《雨·來》五唱:
半夜鐘聲來客枕;
一天雪影雨征衣。
(陳茅/見《燕山鐘韻》)
【六唱】亦稱“鳧脛格”。
取兩字,須一平一仄,分嵌于上下比第六字位。
《珠·宅》六唱:
麗詞暢演連珠體;
小品旁搜泊宅編。
(呂幼舫/見《鯨華社詩鐘》)
【七唱】亦稱“雁足格”。
取兩字,須一平一仄,仄聲字嵌于上比第七字位,平聲字嵌于下比第七字位。
《有·麻》七唱:
春水桃園天別有;
秋風茅屋雨如麻。(張之洞)
【比翼格】亦稱“雙飛格”。
取兩字,須一平一仄,可從一唱到七唱任意作之。因題字始終相對,故名曰“比翼”。該格亦有“連環(huán)唱”,即將同題之“一唱”“二唱”及至“七唱”組合,七組俱全方可冠該名。若組合由“一唱”至“七唱”依次組合,稱為“下樓格”;若組合由“七唱”至“一唱”倒序組合,稱為“上樓格”。
《浪·痕》比翼格
浪逐長江人去后;
痕遺焦土客歸時。(一唱)
蜀鳥啼痕思望帝;
江豚吹浪阻歸人。(四唱)
槳宜細撥桃花浪;
眉愛輕描柳葉痕。(七唱)
(見香港《中華藝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