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經年,誰許我一紙繁華》《風彈琵琶,凋零了半城煙沙》……2018年3月初,一些傷感莫名、脂粉味十足的書名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吐槽,而吐槽的原因也很簡單:這些書并不是哪個新生代青春作家寫作的,恰恰相反,它們的作者是胡適、沈從文、魯迅……都是貨真價實的名家經典作品。
據(jù)了解,這些被“涂脂抹粉”的名家經典作品,在網絡上的口碑和銷量都還不低,如胡適的《此去經年,誰許我一紙繁華》有7.6分,沈從文的《一指流沙,我們都握不住的那段年華》為8.0分,評分最高的是梁實秋的《陌上誰人依舊,固守流年》,評分為8.4分。不過,從讀者的點評來看,購買者們主要是針對書的內容質量打分,對“網絡言情味”的書名則普通頗有微詞,不少網友表示,這樣的書名與大師風格相悖,甚至容易被名字誤導,還不如直接買原著。
而類似的經典名作被“涂脂抹粉”,換成流行的網絡語句作為書名的情況,在圖書市場上并非孤例。例如之前出版的《哇哦!這些老頭真有趣》《一剪宋朝的時光》《在唐詩里孤獨漫步》等,都只是將經典名作簡單重排,換個有吸引力的題目,冠以暢銷書之名在市場上銷售。
多維解讀
“涂脂抹粉”絕不是尊重和敬畏
給經典名作“涂脂抹粉”,換個流行書名這樣的圖書操作技巧,絕不是為了弘揚經典文化,也不是繼承與創(chuàng)新,而是單純采用制造暢銷書的套路,將其視為賺錢工具罷了。而且,如此操作手法,亦是在篡改經典名作的真面目,有損大師的清譽,容易誤導不知真相的讀者,誤以為那些矯揉造作、空洞華麗的辭藻,真是出自大師之筆。
其實,這些經歷過歷史滄桑的經典名作,均得到了時光的淬煉和讀者的篩選,并非憑借華而不實的名字吸引讀者,乃是依靠內容質量取勝,能夠給社會和讀者帶來益處,才得以流傳至今,成為受人敬重的經典之作。而出版商的神奇“化妝術”,雖然能夠吸引部分讀者的眼球,但存在喧賓奪主的問題,會令人忽視內容價值,實則是現(xiàn)代版的“買櫝還珠”,過度重視書名包裝,反而起到過猶不及的社會效果。
經典如同老酒,歷久彌香,總會有識貨人。大師的經典名作并不怕讀者少,也不怕因時間的沉淀而遭到冷落。因此,對于大師的經典名作,還是不宜“涂脂抹粉”,應尊重大師的清譽,給讀者呈現(xiàn)表里如一的作品即可,不必過度粉飾,以免產生無謂的誤解。
過度包裝只會讓經典“難受”
不論是模擬言情風,還是來自網絡美文,給經典作品換上這樣的書名,無疑是為了迎合時下閱讀喜好的包裝方式。只不過,這種包裝并不高明,也沒有拍到策劃者臆測的“文藝小清新”讀者們的馬屁。這不由得讓人想起曾鬧得沸沸揚揚的青春版《紅樓夢》事件。這套號稱“《紅樓夢》225年出版史上的最優(yōu)質版本”的書籍擁有粉色封面、便攜皮套、小開本、輕型紙,還有樂隊演唱的主題曲、閱讀陪伴APP,以及“可以一起拍照”的功能。如此用盡青春時尚元素、煞費苦心的全方位包裝,只為討好年輕讀者。然而,這部在質量上并無提升,反而在包裝上用力過猛的作品,一經面世就遭到專家和讀者的質疑,還招致網友在豆瓣上發(fā)起“一星運動”。
正如著名作家張煒所說:“雅的東西要贏得讀者,需要經歷時間緩慢的教導和專家的不斷詮釋?!薄都t樓夢》不會因為青春版的包裝而流行,大師散文集也并不會因為取了《此去經年,誰許我一紙繁華》這樣的名字而贏得更多年輕讀者。何況,讀者有自己選擇書的權利,在書名上故意歪曲,靠“標題黨”來博眼球,縱然騙進來幾個新鮮讀者,卻讓更多真正想要讀這本書的人找不到選擇方向。面對經典文學作品,我們何須“如此包裝”?這樣的包裝不僅不會讓經典變得流行,反而會讓經典變得“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