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燈泡兒
女友是個路癡。每次見面,她都分不清東南西北。“我在吳山烤鴨正對面”“對,你在餛飩店門口等”,吃貨眼里,那些與食物有關(guān)的名字,成為唯一的地理坐標。
再后來,她出國求學(xué),漂在悉尼,一年回家兩次。
每次登機,行李箱都會塞得滿滿當當。山核桃、腰果、枸杞、桂圓、橘紅糕,以及自家炒制的桂花茶。從來都不怕煩,不怕沉,不怕占地方。
偶爾聊天,嫌距離太遠,我倆干脆視頻“約飯”。她在那頭買餡搟皮做餛飩,我在這頭呼哧呼哧扒面條。相隔千里之遙,好像回到從前,她坐左我坐右,筷子起落在鍋里。
這滋味雖好,卻不及癡念時所想的香。
年少時,大概是不懂珍惜的。若非青春短暫,誰又知來日方長。
以前每次回老家,外婆都閑不住。大早上就開始忙活,清洗,削皮,剝青豆,去蝦腸,切菌絲,忙完還有下一樣??斓街形?,她在廚房話家常起油鍋,我在窗邊看報紙乘風(fēng)涼?!巴馄牛憧旌昧藳]?菜還要燒多久?”
聽著里面鍋碗瓢盆的脆響,嘴饞了起來,肚子也咕咕叫。等菜上桌,擺成一圈兒。白切雞,蝦爆鱔,紅燒牛腩燜土豆。還有我最喜歡的黃魚滾豆腐,湯鮮,肉彈牙。
那會兒嘴甜,總跟外婆說,你做的飯那么好吃,我要吃到老。她聽完笑,傻囡,等你老了,我就變成妖怪啦。當時不知,人的精力就像大餅。越鋪開,越分散。
上學(xué)了,分給考試,分給排名,分給優(yōu)勝劣汰;上班了,分給工作,分給晉升,分給應(yīng)酬交際。
這兩年,外婆家去也寥寥,回也匆忙。也慢慢發(fā)現(xiàn),她做的菜和以前不一樣了。有時忘鹽,有時多糖,有時陳醋當醬油。
她老了,我也長大了。
梁實秋在《雅舍談吃》里說過:“偶因懷鄉(xiāng),談美味以寄興;聊為快意,過屠門而大嚼?!?/p>
我的鄉(xiāng)愁呢,是個虛無縹緲的東西,只有胃之鄉(xiāng)愁是真切的。味覺和嗅覺,成為最溫暖可靠的記憶。這種眷戀,是大學(xué)時期我對家鄉(xiāng)桂花糖甜藕粥的眷戀,亦是現(xiàn)在我對大學(xué)食堂熱干面糊湯粉的眷戀。
墮落街的臭豆腐和糯米飯,六塊錢的肉夾饃和酸辣粉,小巷口的蛋糕卷加芒果干。關(guān)東煮配鹵香串,炒酸奶雞蛋仔,腸粉壽司麻辣燙,還有光頭大叔的燒烤攤。
之所以難追難回味,皆因食物,聯(lián)系著某段閃閃發(fā)光的記憶。
想起某夜趕論文,凌晨三點餓到不行。抽屜翻遍,摸出一堆家里帶來的魚丸和蝦米餃。來碗方便面,舀勺老干媽,索性煮小火鍋吃。
后來怎么睡的,怕是忘了。只記得吃著寫著,就開始傻笑發(fā)呆。醒來時,被子上一股涮肉丸的咸香味。
再如炸雞翅讓我想起寢室臥談會的通宵;柑橘汁讓我想起失戀失意時的狼狽。
那些近乎褪色的瞬間被冷不丁勾起,影影綽綽的日子又染上余味。就這樣,我雖身在別處,卻把異鄉(xiāng)當故鄉(xiāng)。
曾聽聞一個公式:人活70年,大概在世20000天,每天三頓飯,一生就只有60000頓可吃?!俺ネ缘脑顼?,減肥漏掉的晚飯,不知味的前十年后十年,能吃的也就不足40000頓?!彼阒阒行﹩∪?。復(fù)雜的人生就像迷宮,停不下來走不出。
我記得晚自習(xí)他偷偷塞來的熱牛奶。記得閨蜜口袋里留給我的那顆糖。記得媽媽一鍋亂燉的雜糧粥,記得室友手忙腳亂的醒酒湯。卻抵不住,陪伴身邊一日三餐的人,在按秒計時。
想想以后,因為嘴里的滋味,憶起心里的往昔。另一端牽系的,也許是失散的知己,也許是早逝的故人,也許再無機會共食一道菜,共進一杯酒。不停地追憶,不停地烘焙,循著時間的漫流,是飄忽的鄉(xiāng)愁。
我只道,再忙碌的人,不過一個胃,不過三餐和四季。早餐,午餐,晚餐。吃完眼前一頓,以往都成回憶。能把握的,只有下一頓,下下頓。
如果你想家了,別忘了:去赴故鄉(xiāng)約,去見故鄉(xiāng)人,去吃故鄉(xiāng)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