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小針
上吊、服毒、割腕……自殺方式千萬種,日本人為什么非要選擇最痛苦的切腹?
首先,刀是武士的象征,用刀來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更符合武士的身份。其次,在日本人心中,稻谷是有“稻魂”的,而“稻魂”能夠充實自己的靈魂。在日本人的觀念中,靈魂并不位于大腦或者心臟,而是在肚子里。而切腹,一方面能夠釋放靈魂,另一方面也可以展示忠誠,還能夠震懾敵人,展示自己的勇敢。因此,切腹成為日本武士自殺的標(biāo)準(zhǔn)方式,且有一套標(biāo)準(zhǔn)的切腹儀式,對儀容、眼神、坐姿、工具、刀法都有要求。
但切腹不會即刻斃命,至少要忍受5~6小時才會死去,其間的痛苦可想而知,因此“介錯人”應(yīng)運而生。切腹者都會找一個親信當(dāng)自己的介錯人,在完成切腹后幫忙砍頭,給個痛快。日本武士大多不想忍受切腹的痛苦,又想用切腹的儀式以維護自己的尊嚴(yán),因此“扇腹”應(yīng)運而生:只要武士用木刀、竹刀或者扇子,在腹部象征性地劃一下,介錯人就手起刀落將切腹者斬首了。雖然是“扇腹”,但對外必須宣稱是切腹。
日本武士沒我們想象的那么英勇,很多切腹都是虛假宣傳。例如著名的赤穗事件,47名義士被下令切腹,實際上他們都是被斬首的,對外則宣稱是切腹自盡。到了江戶后期,武士直接服毒自殺,死后再介錯,對外依然宣稱是切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