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梅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多媒體已進入涼山邊遠地區(qū)的學校。多媒體教學具有音形兼?zhèn)?、生動形象等?yōu)勢,運用多媒體教學,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寫作能力和語文學習的興趣,促使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興趣;培養(yǎng);思維;作文;多媒體
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形象的特征,將很多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形象、生動的畫面,加深學生對語文課文內容的認識和理解。教師要簡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全面提高學生分析、理解、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提高自身素質,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在我們涼山邊遠地區(qū),學校的教育資源與外地學校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學生們長期的學習、生活都在大山里,與社會的接觸相對較窄,即使我不停地啟發(fā),反反復復的給學生講解,有一部分學生還是沒有真正理解,沒有真正弄懂,遇到抽象的問題題,就難以解決了。在沒有多媒體進行教學給我班學生講解。即便是這樣費了不少功夫,學生的學習成績也不理想。當多媒體進入學校以后,我覺得自己的業(yè)務水平也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我通過幾年的刻苦專研,深知合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對教學的幫助是“無窮”的,上起課來也比以前輕松多了。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導入新課的時候,打開多媒體,展示一段精彩的開場白,不僅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很快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并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所以,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就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把課文描寫的抽象情景,創(chuàng)設成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一種場景,使學生真正進入學習的角色,這樣不僅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還能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助力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圖畫不單是文字的說明,且可拓展兒童的想象,涵養(yǎng)兒童的美感?!蔽艺J為,我們在學習任何知識的時候,都與想象分不開。比如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去展開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而想象得好與不好,主要依賴的是表象的質量和數(shù)量,表象越豐富,那想象的面就會更寬。我們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引導學生比較全面、深入地體驗閱讀課文的內容,把課文中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形象、生動的畫面,為學生的想象思維提供更多的表象。這不但有利于學生對語文閱讀課文的進一步理解,還有利于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我上《桂林山水》時,我指導學生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的時候,我就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的我們普格螺髻山溫泉瀑布的課件來講解的。讓學生清楚地看到螺髻山溫泉瀑布的景壯觀及螺髻山溫泉瀑布下的水的情景。然后我再引入《桂林山水》這課中漓江的水“平得像一面鏡子”等。我還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觀看漓江上有小船在蕩游,水流得非常的平靜,就是一點點浪也沒有。我問學生,說明漓江的水如何,學生說真靜?。∪缓笪依^續(xù)引導學生認真觀看課件,讓我班學生說出水里的魚在自由自在地游著,就連水底里的沙石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倒映在水里的的樹木,就像在鏡子里看到的一樣。我問學生,這說明漓江的水如何,學生說真清??!當我要問學生漓江的水是什么顏色的時候,我也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的色彩來領會。學生很自然地就回答出“猶如一塊無瑕的翡翠”。我就這樣利用課件來演示,使我班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桂林水的特點——靜、清、綠。那種感覺,就像親自去了那個地方一樣。
在引導學生學習了漓江的水之后,我就繼續(xù)指導學生學習桂林的山。在此,我想,我該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桂林山的特點——奇、秀、險呢?我也采取展示課件的方法,先用課件展示我們螺髻山山的特點,讓學生觀賞螺髻山的山的多姿多彩,然后讓學生觀看桂林山的課件,引導學生說出桂林的山“一座座拔地而起”到課文的“形態(tài)萬千”。我逐步引導學生用一個字來概括這個特點,那就是“奇”。然后我用課件向學生展示,一座座排列的山,山峰是一個個地聳立著,真是奇峰羅列。當我展示出很陡很陡的桂林的山的時候,很多學生一下子就說出“好險啊”!“稍不注意,肯定會摔倒下來的”。因為有了這樣的想法,學生就會很好地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是什么意思了。在此,我繼續(xù)引導我班學生想象一下桂林山的“秀”,是如何的情景。學生在我的指導下也弄懂了,“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不知不覺,學生既不但理在講將最后一自然段時,我用多媒體顯示,在小船上,有許多游人在站著看山水,岸邊是奇峰羅列的,山間有綠樹紅花,云霧是迷蒙的。讓學生理解、領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情景,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這句詩的意思,還有一種像到過那里一樣的感覺,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的材料,再現(xiàn)情境,引導學生對表象的事物進行分析、綜合、總結,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如在沒有運用多媒體教學之前,我們語文教師面對作文教學,那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我感到印象很深的是,我們的學生總是圍繞著作文題目想來想去,就是不知道該如何寫,最后如何辦的呢?我們中有的學生就是東找一點西找一段,東拉西扯地拼在一起,有的就仿照例文來寫,有的干脆直接照抄作文書上的作文,居然還一字不漏地照抄照搬,這樣做,就沒有寫出應該寫出的作文,根本達不到寫作的目的,也沒有激發(fā)出學生的靈感和寫作的興趣,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但是,當多媒體教學在語文教學中運用以后,我們語文教師也將多媒體運用于作文教學中了。比如在上作文的時候,我就將我課前收集到的,與作文教學相關的圖片、文字資料等運用于作文教學中,同時將學生引進文字里,讓枯燥無味的作文題目及例文,變得形象、生動,讓學生覺得很有感染力。在有限的時間里,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到作文的教學活動中,使作文教學變得生動有趣,逐步讓學生感到文字的“力量”,給學生寫作帶來了無窮的快樂。經(jīng)過長期的作文訓練,不僅使學生積累到了作文素材,還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也就很少會有出現(xiàn)老師布置寫作文時,就束手無策的時候了。
(作者單位:四川省普格縣花山鄉(xiāng)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