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次學(xué)到的知識,都是保護孩子遠離風(fēng)險的盔甲。”
“當孩子不能完整表達時,父母應(yīng)該站出來,阻止旁人對孩子的戲弄行為?!?/p>
“祖孫三代滾下扶梯,只因做了這件事,帶娃出行一定要注意?!?/p>
……
以上是一位80后媽媽的朋友圈日常,自從生了孩子后,任何與孩子相關(guān)的細枝末節(jié)都能激起她的緊張情緒。懷孕后不久就辭了職,專心在家?guī)?。買育兒書籍,聽育兒課程,瀏覽各類育兒公眾號,逛網(wǎng)絡(luò)論壇,每天都會接收到無數(shù)育兒信息,看了之后還會發(fā)到家庭群,督促所有家庭成員學(xué)習(xí)。然而即使如此,心頭的焦慮還是不能消散。
孩子再大一點還要上幼兒園、上小學(xué)、上中學(xué),“感覺上了一條‘賊船’,停不下來了。”這種焦慮并不屬于某一個人。對于整個80后一代來講,教育焦慮已經(jīng)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時代變了,教育焦慮也以另一種形式進入公共視野?!吧虾D承W(xué)競選家委會堪比競選CEO”、“家長轉(zhuǎn)發(fā)心靈雞湯被踢出家長群”、“老師發(fā)信息家長火速點贊”等等新聞也只不過是焦慮的一個注腳。
80后父母焦慮的重要來源——除了良好的物質(zhì)環(huán)境,他們還期望給孩子高質(zhì)量的教育環(huán)境。
作為改革開放后的第一代,也是計劃生育下成長的一代,80后們從小就經(jīng)歷了社會變遷,物質(zhì)生活日益豐富,但長大后面對的現(xiàn)實壓力也不小。80后受教育程度普遍比父輩們高,但是卻不比90后和00后所受教育的豐富性,因此在面對下一代的教育時,他們的要求也較高。
28歲至38歲,80后已成為當下社會的重要中堅力量。他們大多沒有家世和財富支撐,只能依靠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生活。而教育焦慮,幾乎是全世界父母都有的特征。他們辛辛苦苦攢下錢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不僅要報各種班,自己還要親力親為,幫孩子做作業(yè)、陪孩子參加各類活動、和老師處好關(guān)系、幫孩子贏得更好的資源等等。
從古至今,教育都是值得重視的話題,教育焦慮也不是80后的專屬。只不過,今天的教育焦慮背后還有更多的現(xiàn)實因素。
學(xué)校禁止補課,嘴上說著想讓孩子快樂成長,卻不斷讓孩子奔波于各類補習(xí)班中……激烈的社會競爭壓力,讓家長們原本就不太淡定的心變得愈發(fā)焦急起來。從幼兒園開始,每一道當口都伴隨著家長們各種形式的暗暗較勁。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資源的慢慢均衡,需要反思的還有家長們。教育不是一個修羅場,家長的考慮固然有道理,但也應(yīng)考慮孩子的想法。隨時繃著神經(jīng)讓孩子沖刺,也不見得能夠為孩子贏得滿意的人生。
在焦慮的同時,也該保持一定的理性。教育不只是考上名牌大學(xué),而是塑人。最重要的是家長以身作則,努力工作、學(xué)習(xí)、生活,這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
最近,朋友圈被一個名為《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的視頻刷屏。一個男孩在國外留學(xué),跟外國友人聚會想做番茄炒蛋,但是不會做,只能打電話給在中國的媽媽。媽媽用語言解釋不清做法,于是干脆一邊下廚一邊視頻,男孩看著視頻終于學(xué)會了番茄炒蛋。這時才突然意識到時差問題,原來媽媽是在凌晨特意起床教他做菜。
這個視頻賺足了眼淚。相信這其中一定有來自父母的眼淚,因為他們看到了自己的卑微。在很多中國父母眼中,孩子就是全世界,甚至比全世界還大。
孩子剛出生,父母就傾盡全力給孩子最好的養(yǎng)育;孩子上學(xué),父母又傾盡全力給他們找最好的學(xué)校、報最好的課外班、買最好的樂器;孩子長大,父母再傾盡全力幫孩子找工作、拿出所有的積蓄給孩子買房、買車……
父母已經(jīng)傾其所有了,但是仍然覺得不夠。很多人都說,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有一個敵人——“別人家的孩子”,而家長們在為人父母的過程中也到處都是敵人——“別人家的家長”。
曾經(jīng)有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家長對于孩子教育的支出為全球第一。為了孩子,接近三分之一的家長放棄了個人的時間和愛好。
世界很大,教育方式有很多,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但是什么才是最好的呢?拿愛好來說,有鋼琴、繪畫、舞蹈、武術(shù)、跆拳道……我們可以列出來的就有幾十種,如果我們面面俱到,都為孩子報名,孩子得到的除了累還是累,家長獲得的除了辛苦還有壓力。
給孩子最好的,指的是我們的陪伴、我們的愛,無條件地愛孩子,盡可能多陪孩子,而不是無休止的犧牲自己,只為成為別人家的家長,讓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能把孩子培養(yǎng)成自己的家長,才是真正懂得愛、懂得尊重的好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