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坤
資中筠 國際政治及美國研究專家、翻譯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退休研究員、原所長、博士生導師,兼任國際友人研究會常務理事、太平洋學會常務理事。專業(yè)方向為國際政治、美國研究,專業(yè)之外涉獵中西歷史文化。關注中國現(xiàn)代化問題,撰有大量隨筆、雜文,并翻譯英法文學著作多種。多次出訪并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在國內主持過若干大中型國際研討會,在組織中國的美國學、中美關系史的研究以及參加和促進中美學術交流方面辛勤工作20多年,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
在國內,一個女人被稱為先生,可見有多么德高望重,資中筠就是如此杰出女性的代表之一。她不僅是一位學者、翻譯家,就連彈鋼琴這樣的業(yè)余愛好,也能達到極高的專業(yè)程度。甚至82歲高齡的她,還參加了第二屆“海泰杯國際非職業(yè)鋼琴比賽”,獲得老年組第一名。一個女人的風華絕代,資中筠詮釋得淋漓盡致。
她也是琴童
資中筠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帶給她很好的教育,很早就要求她背誦、學古文。父母都不懂音樂,卻喜歡音樂。她的父親留學的時候學過小提琴,母親當教師,所以會拉手風琴。但他們心目中還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所以資中筠小的時候并沒接觸過音樂教育,更沒學過什么樂器。不過,資中筠有一個極為喜愛的玩具鋼琴。因為能發(fā)出各種不同的聲音,從幼兒時期,她就在玩具上敲敲打打,漸漸地,她能將學到的兒歌都在玩具上準確地彈出來。
就這么一個小小的愛好,讓資中筠有機會接觸到真正的鋼琴,從而得以學習。那是資中筠上二年級的時候,她去父親好友王伯伯家做客,被他家的鋼琴深深吸引住了。特別興奮的她,爬上鋼琴凳,去彈會的歌曲。其實,她是不會彈琴的,鋼琴的琴鍵也遠比玩具重得多,可想而知,她彈得多么費勁。但愛好音樂的王伯伯,對她十分賞識,希望她能開始正式學琴。所以他甚至為督促資中筠父親為女兒買琴,將琴直接買了。不過,資中筠父母和她自己對學琴都沒那么在意,只是在學校里,她跟隨音樂老師學習一些樂理知識,學學五線譜。資中筠真正到了初一開始才正式拜師學鋼琴。幸運的是,她遇到了一個啟蒙恩師—劉金定,跟劉老師學琴的6年,卻為她奠定了一生的愛好。
彈琴以愛好為主
資中筠即使正式拜師學琴,她父母也從來沒想過將她培養(yǎng)成一位鋼琴家,而是更希望培養(yǎng)她一種音樂修養(yǎng),所以也不逼著她學琴。加上資中筠也認為自己的音樂天賦很一般,極有自知之明也從不想走專業(yè)的道路。在劉老師的循循教導下,她更加當學琴是一種興趣。于是,她不像別的孩子一練就是幾個小時,她練琴時間很少,放學回來最多練一個小時,一周才去老師家回一次琴。即使只是興趣愛好,資中筠也是真正喜歡鋼琴、熱愛演奏,跟隨劉老師學琴的6年時光里,她風雨無阻。劉老師是一個極為負責任的人,為了激勵學生學琴的興趣,她會定期組織一場音樂會,每個學生必須參加,家長是觀眾。為了表演,大家都很努力,不讓自己出錯。在劉老師的多年教導下,17歲的資中筠已成功舉辦了個人獨奏會,演奏巴赫、肖邦、貝多芬、舒曼的名曲,甚至還包括舒曼的《a小調鋼琴協(xié)奏曲》全部3個樂章這樣高級程度的曲目。
談及學琴的好處,資中筠感觸很深。多年后,她表示識譜、彈琴的訓練讓她反應速度變快,之后對她學外語、做口譯,特別是同聲傳譯無形中有不少幫助。
后來,資中筠考上了燕京大學。別看燕京大學是當時中國規(guī)模最大、教學質量最好、環(huán)境最優(yōu)美的大學之一,但除了音樂系外,其他專業(yè)的學生并沒什么機會參與音樂活動。直到1948年,她來到清華大學學習,才再次接觸到音樂。那時,我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張肖虎也正好在清華讀書,組織了一個業(yè)余愛好者的音樂室和管弦樂隊。資中筠是樂隊里唯一的女隊員,有的時候隨樂隊訓練到晚上十多點鐘。
然而,隨著中國的變化,資中筠之后的幾十年都沒再練琴。直到1978年之后,她才恢復練琴?,F(xiàn)在88歲了,她依然精力充沛,堅持寫作、彈琴、開音樂會……在漫長獨處的時光里,她以書為友,以琴為趣,將晚年生活繪制得多姿多彩。
《有琴一張》
資中筠出過很多書,是《廊橋遺夢》的譯者,有過著名的《資中筠自選集》,曾寫了《戰(zhàn)后美國外交史:從杜魯門到里根》等書,與她的文學有關,與一生投注的心血有關。但在去年,她出了一本《有琴一張》,是本音樂自傳。在這本小傳里,她將自己的人生感悟以音樂的行式吐露,親切又不失雅致。書后還附贈了光盤,里面每首曲子都是她自己彈奏的。
資中筠認為藝術應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她反對大家為了攀比而練琴、學琴?!拔覅⒓舆^一個面向非專業(yè)選手的鋼琴比賽,少年兒童很多,水平很高。像我這樣年紀很大的也有一部分,但是40多歲到60多歲就很少,也許人們在鋼琴學習中不免功利心重了些?!?/p>
對學琴,資中筠沒有任何目的性地單純從興趣出發(fā),卻如同時間長河里最璀璨的那顆明珠,純粹而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