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志
一、品種選擇
狹葉艾常用品種有小李子大葉蒿和小李子碎葉蒿。
小李子大葉蒿,又名柳葉蒿。葉羽狀三裂,嫩莖青綠色,清香味濃,粗而柔嫩;較耐寒,抗病,萌發(fā)早,產(chǎn)量高。
小李子碎葉蒿,又名雞爪蒿。葉羽狀五裂,嫩莖淡綠色,香味濃;耐寒性略差,品質(zhì)好,產(chǎn)量一般。
二、播種育苗
1. 育苗時間 每年6~8月育苗,苗齡一般在25~35天。
2. 整田施肥 苗田與大田比例為1∶3~4。整田要求達到田平土碎、田泡草凈、上虛下實的標準。整田前施足基肥,每畝用1 500~2 000千克農(nóng)家肥和5~l0千克45%優(yōu)質(zhì)復合肥,也可每畝用1 000千克農(nóng)家肥、100~120千克餅肥和10~15千克30%復混肥。施肥時應在育苗前7天進行,基肥不能穴施和播后面施,以免造成肥害傷苗。苗床寬以1.5~2.0米包溝為宜。
3. 種苗處理 種苗選用地上莖為好,也可選用地下莖。用地上莖時,先剝?nèi)デo葉,再將莖切成4~6厘米長的小段,保證每段有2個完好的腋芽或2個節(jié),然后將小段放到水中浸泡,浸泡時每100克水加多菌靈30克和ABT生根粉l克,4~5小時后撈出蔭干待播。
4. 播種 此模式采用壓條繁殖。在整好的苗田里,用寬15~20厘米的鋤頭刨出播種行,然后將種苗段播在行內(nèi),每平方米播150~180段,最后覆土1~2厘米厚。播種時應搶墑播或雨前播。
5. 苗床管理 ①苗期常見害蟲有蚜蟲、菜青蟲等,病害主要是灰霉病、霜霉病。蟲害防治以“見蟲施藥”為原則,病害防治在小封行以前施用霜脲·錳鋅、三乙膦酸鋁等保護性藥劑。②出苗前后遇到干旱要及時抗旱保苗。③在播后出苗前打除草劑,選用藥物有甲草胺或氟樂靈等,每畝用0.2千克左右;也可在出苗后施藥,藥物有氟吡甲禾靈、精吡氟禾草靈、精喹禾靈等。
三、整地施肥
選擇前茬為非菊科作物、灌溉條件好、土壤肥沃的沙壤土為宜。栽種前進行耕翻曬(凍)垡;施足基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3 000~4 000千克或腐熟餅肥150千克,優(yōu)質(zhì)復合肥30千克;按1.5~2.0米寬包溝開廂做畦。
四、定植
用小鋤頭或其他器具刨出小行,將小苗排在行內(nèi),培好土。移栽苗的標準是:葉綠、莖粗、苗長15~18厘米。定植行距15厘米,株距5~6厘米,每畝定植6萬~7萬株。
五、田間管理
1. 水肥管理 狹葉艾耐濕不耐旱,高溫干旱季節(jié)要經(jīng)常澆水,保持田間濕潤,促進其生長。狹葉艾苗定植后一定要灌活命水,每畝灌水1 000~3 500千克。成活后根據(jù)苗情,用清糞水或1%尿素水潑澆1次。冬季覆膜前淺松土,每畝撒施尿素10千克或優(yōu)質(zhì)復合肥20千克,遇干旱及時澆水。立春后再追1次清糞水,促進莖苗生長。
2. 中耕除草 狹葉艾地下莖主要分布在5~10厘米土層內(nèi),栽種活棵后,要及時拔除田間雜草,中耕松土,促使根系發(fā)育良好,積累更多養(yǎng)分。
3. 溫度管理 11月上中旬地上部被霜打枯后,齊地面除去狹葉艾莖稈,清除田間枯枝殘葉和雜草,施肥澆水5~7天后,用大棚覆蓋,同時在棚內(nèi)覆蓋地膜或覆蓋小拱棚。當白天棚溫(大中棚或小拱棚)超過25℃時,揭膜通風。也可在大田苗上直接覆蓋地膜,覆蓋時間從初霜期開始,至翌年收獲時結(jié)束。若冬春季白天氣溫超過5℃,應注意揭膜,防止出現(xiàn)老弱苗和線苗,以免降低其商品性。
4. 病蟲害防治 狹葉艾抗病蟲能力較強,主要病害有灰霉病、根腐病,主要害蟲有蚜蟲、菜青蟲?;颐共“l(fā)病初期用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根腐病發(fā)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灌根。蚜蟲用2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防治,菜青蟲用5%氟蟲脲可分散液劑1 500倍液防治。
(作者聯(lián)系地址:江蘇省東??h崗埠農(nóng)場37號 農(nóng)科所 郵編:22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