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禮林
當前水稻倒伏并不鮮見,且有增多之勢,不能輕視?,F(xiàn)在栽培的水稻多是高產(chǎn)或超高產(chǎn)品種,肥水管理好,管控稍有不慎易倒伏,造成減產(chǎn)和米質下降等。倒伏的水稻會減產(chǎn)10%~30%,嚴重者達50%以上,同時增大收割難度、增多勞動用工,危害不小,應采取綜合措施化解。
一、倒伏的危害和產(chǎn)生原因
1. 倒伏的危害
水稻倒伏后莖葉相互疊蓋,陽光不能均勻照射植株,只有很少葉片的一面能被陽光照射,嚴重抑制光合作用和光合產(chǎn)物的形成,揚花受粉和灌漿不能順利進行,谷粒充實不好,秕谷明顯增加,千粒重和米質下降。倒伏水稻近地一側的節(jié)位會產(chǎn)生應對反應,促使節(jié)間和莖稈加粗、伸長、彎曲向上生長或在節(jié)間產(chǎn)生新的分蘗,大量消耗養(yǎng)分。水稻倒伏后如遇陰雨連綿或田間水一時難以排出,由于田間積水、浸水和濕度大等,稻谷易生霉腐爛、發(fā)芽,部分或全部失去效用,加重損失。倒伏的水稻很難機收,人工收割也費工、費時,用工成本將增加2~3倍。倒伏的水稻更易受鳥、鼠害。
2. 產(chǎn)生的原因
①品種。莖稈粗壯并充實、節(jié)間短、葉較窄又直立、植株較矮(株高100~110厘米)等水稻品種,抗倒伏性較好,多不易倒伏。莖稈細長、節(jié)間長、葉長又寬、葉柔軟等品種,多不抗倒伏,肥水較好時易倒伏。
②施肥。稻田過于肥沃、缺乏有機質又過度依賴化肥、偏施或施氮肥過多、磷肥和鉀肥等不施用或很少施用,使植株徒長貪青,降低組織充實度,致頭重腳輕,易發(fā)生倒伏。
③栽植過密或直播過密。水稻栽植或直播過密,會提早封行,對光合作用影響很大。由于過早封行,水稻莖稈生長纖弱,支撐力差,遇風等易倒伏。
④土壤。沙土和耕作層低于15厘米的稻田,易發(fā)生倒伏。沙土或沙壤稻田,土壤黏性和抗拉力差,即使水稻根系生長較好,也易發(fā)生倒伏。耕作層過淺的稻田,根系發(fā)育不良又難以深扎,過淺和過少的根系不足以支撐地上部的植株,自然倒伏者多。
⑤灌水。稻田長期灌深水,強迫莖稈加速向上生長并纖細化,同時根部供氧不足,影響根系生長和深扎,會加重倒伏的發(fā)生。
⑥稻田發(fā)生較嚴重的紋枯病、飛虱、稻螟蟲和使用纖弱秧苗等,也易發(fā)生倒伏。
二、綜合管控措施
1. 選用良種
選用優(yōu)良,適宜當?shù)貧夂?、土壤等綜合高抗水稻品種,是防控倒伏之本。植株緊湊又較矮、莖稈粗壯、葉片較窄又挺直、根系發(fā)達、抗病蟲草害、抗肥耐瘠等的高產(chǎn)和優(yōu)質水稻品種,多數(shù)抗倒伏性較強。為防止發(fā)生倒伏,株型較松散、莖稈高而細、葉寬長又柔軟和綜合抗性較差的水稻品種,要少用或不選用。高產(chǎn)、優(yōu)質又抗倒伏的水稻良種有:中優(yōu)218、天優(yōu)998、協(xié)優(yōu)527、金優(yōu)299、遼優(yōu)5218、協(xié)優(yōu)9308、國稻1號、中浙優(yōu)1號、兩優(yōu)培九、金優(yōu)527、株兩優(yōu)819、中早22、武粳15、鐵粳7號、新兩優(yōu)6號、中絲2號、鄂仙雜1號、香寶3號、桂引901、八桂占2號、津稻308、東農(nóng)419等。
2. 合理施肥
稻田一定要重視廄肥等有機肥的施用,不可只施用或過度依賴化肥。同時,氮、磷、鉀肥要平衡施用,不可不施或偏施。氮肥特別是速效氮肥要合理、適量施用,不可過多或偏施;中后期更應適當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以免發(fā)生倒伏。每生產(chǎn)100千克稻谷會從土壤中吸收1.6~1.9千克氮、0.9~1.3千克磷、2~3.8千克鉀,氮、磷、鉀較適比為1∶0.5∶1.3。為防倒伏的發(fā)生,施肥應以基肥為主,適量施用分蘗肥和穗肥;基肥、分蘗肥和穗肥較適比為5∶3∶2。肥力中等的水稻本田,翻耙前每畝撒施腐熟豬牛糞1 200~1 500千克、過磷酸鈣25~30千克、硫酸鉀12~15千克、尿素13~15千克、硫酸鋅1千克、氧化硅15~20千克,后翻耕整田、插秧或直播。硅肥對提高水稻抗倒性有好作用,我國的稻田多數(shù)缺硅,施基肥時要重視硅肥的適量施用。移栽后的返青肥每畝控施尿素4~5千克;分蘗肥每畝控施尿素7~8千克、氯化鉀6千克;幼穗分化肥每畝控施尿素5千克、氯化鉀7千克。水稻灌漿期可據(jù)情葉面噴灑1次0.3%磷酸二氫鉀溶液,每畝用量50千克。水稻生長的中、后期要特別控制好氮肥的施用量或次數(shù),嚴禁過多和多次施用氮肥,否則倒伏可能多發(fā)和重發(fā)。水稻生長過旺或發(fā)生徒長時,可于封行前用化控法控制,每畝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20~30克,對水40千克噴灑;也可每畝用水稻小胖墩40~60克,對水40千克噴灑,均有較好的預防倒伏的效果。
3. 培育壯秧
秧苗施肥要以腐熟有機肥為主,合理、適量施用化肥特別是氮肥。氮肥施用過多或過晚,秧苗會過旺生長并纖弱化,不利于大田期控倒伏。秧田播種密度不可過稀,更不能過密;用育秧盤育秧,每穴播1粒谷,能有效控制播種過密。為培育出矮壯秧苗,可于秧苗“斷奶期”或直播田二葉一心時噴灑1次多效唑,每畝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20~25克,對水40千克噴灑。
4. 適量灌水
秧苗移栽后要采用淺水活棵,田間保持1~2厘米水層。水稻分蘗期用淺水、活水促分蘗,每次灌水深1~2厘米,夜間露田,次日上午灌新淺水,可達以水調肥、以水控長、以水調氣、以氣促發(fā)根和分蘗的目的。較肥沃的稻田,當有效分蘗達到90%時開始擱田。肥力差的稻田,有效分蘗達到所需數(shù)時擱田;擱到水清硬板時再灌水。灌水應“前水”不見“后水”,灌1次水后讓其自然落干1~2天,然后再灌第二次水。抽穗揚花期的水稻,應保持淺水層,可改善根際環(huán)境,促進根系的擴大、生長、深扎,增強支撐力,提高抗倒伏能力。
5. 加深耕作層
稻田耕作層淺時,根不能深扎,易發(fā)生倒伏。耕作層過淺,可用機耕等加深,使耕作層加深到20厘米以上。沙土或含沙量過大的稻田,應根據(jù)情況摻入適量黏土進行改良。
6. 合理密植
水稻栽培密度對是否倒伏有直接的影響;栽植密度過大,倒伏的可能性就越大;稀植或合理密植的,一般不會倒伏。水稻采取什么樣的栽植密度,應根據(jù)品種、土壤肥力、株型、長勢強弱、施肥種類和施肥量等靈活確定:分蘗力強和長勢旺的品種要栽稀些,反之栽密些;肥沃的稻田栽稀些,瘦田栽密些;早熟品種栽密些,晚熟品種栽稀些;植株高的品種栽稀些,植株矮的品種栽密些;大穗和長穗型品種要栽稀些,反之栽密些。為了有利通風透光、植株生長發(fā)育和高產(chǎn)優(yōu)質等,水稻生產(chǎn)上多采用寬行窄株(穴),行距25~30厘米、株(穴)距10~15厘米。
7. 防治好病蟲害
水稻如受紋枯病、菌核病、稻飛虱、稻螟蟲等為害,莖稈易枯萎變軟或蛀空降低支撐力,易發(fā)生倒伏。病蟲害要早防早治,不可待成害后再來防治。
水稻發(fā)生紋枯病時,應在發(fā)病初期用3%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等防治,每畝用藥100克,對水50千克噴施。為防水稻發(fā)生菌核病,可于撥節(jié)后期和孕穗期向莖基部葉鞘各噴灑1次3%井岡霉素水劑,每畝用藥量為160毫升,對水50千克噴施。發(fā)生稻飛虱時,應于若蟲初盛期或若蟲高峰期噴灑1次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等,每畝用藥量40~50克,對水50千克。水稻發(fā)生三化螟、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等螟蟲時,可于蟲卵孵化高峰期或初齡幼蟲期噴灑1~2次25%殺蟲雙水劑等,每次每畝用藥160~200毫升,對水50千克。
8. 其他措施
水稻成熟后,莖稈易失水干枯,要盡早收割脫粒,否則遇較大風極易倒伏。風大、風多、風道、風口等處最好不要栽培水稻,如確要栽培,事前應栽植水杉等防護林或建擋風墻,以控制或減輕水稻倒伏的發(fā)生。
(作者聯(lián)系地址:江西省奉新縣畜牧水產(chǎn)局 郵編:33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