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芳
終于靜下來了,放眼窗外那朗朗春光,天地柔和,萬物競長。
終于可以捧起書來,讓粒粒文字滴落心頭,泛起層層漣漪,見到一派旖旎風(fēng)光。
我說的這個終于,是開學(xué)的短短三周,完成兩次市上交流,一次講座,一次示范課;我說的這個終于,是身為高一班主任,打理好文理分科的碎片事件,看到蓬勃的生長勢頭;我說的這個終于,是面臨三個層次的學(xué)生,要調(diào)整好他們最美的青春的姿態(tài)……
是的,我們每個人都身陷在自己的世界里,或工作,或家庭,或?qū)W業(yè)。大事、小事,累累的事;急事、緩事,種種的事。在繁忙的巨大旋渦中,我們無法掌握心靈的航向;在堵塞的日子里,我們難以見到生命的鮮活。
我們需要一種力量,把我們從生活的旋渦中抽拔出來,清晰地觀照自身的生命狀態(tài);我們需要不斷地補光,才能在灰色的歲月底色中,見到更多美好的生命影像。
我想說,閱讀,就是這抽拔力量的來源;閱讀,就是這份生命的補光。
用閱讀給生命補光,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寬度。
文字是有力量的,尤其是文學(xué)作品,可以把我們帶向遠(yuǎn)方。
讀一首小詩,是心靈的片刻漫步,可以享受那驚鴻一瞥的美麗;看一則短文美篇,是駕一葉小舟,三五分鐘,便一覽兩岸風(fēng)光;讀一本好書,便是上了一艘巨輪,到不同的人生長河中遠(yuǎn)行。
我依然清晰地記得,在看《平凡的世界》時,不知哭昏了多少夜晚,又哭醒了多少白天。我跟隨孫少平,下地務(wù)農(nóng),出門打工,在他的貧窮中貧窮,在他的奮進中奮進;我喜歡田曉霞,單純著她的單純,善良著她的善良,也在她的死亡中去死亡!是的,我在文字中跋山涉水,替每一個主人公活了一輩子,身歷累累時光。當(dāng)我最終從書中抬起頭來,發(fā)現(xiàn)我自安然,天地靜好,多么慶幸!該珍惜的還來得及珍惜,該努力的還來得及努力!
閱讀不同的文學(xué)作品,就是打開我們的心靈,放飛想象的翅膀,去經(jīng)歷與體悟不同的人生。我用一個月看《狼圖騰》,寫了半個筆記本的感思;我用三個月看龍應(yīng)臺的繁體版本《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記了滿滿一個筆記本;我用四年看李莽的《屋頂下的天空》,把這部四十多萬字的小說,從出版前看到出版后(現(xiàn)在即將改編成電影),看了不下十遍,融入敘事學(xué)、文體學(xué)、哲學(xué)、美學(xué)等寫了上十萬字的讀后感。我是劉亮程村莊的??停靼仔牡夭攀亲钸h(yuǎn)的荒地,很少有人一輩子種好它;我也時常到梭羅的瓦爾登湖去轉(zhuǎn)轉(zhuǎn),與他一起看那些歲月如何奔馳,挨過了冬季,便迎來了春天;木心一定要離我枕邊最近,他那么龐大,只有夢才載得動;朱成玉那溫暖的文字適宜帶在路上,隨時可以熨平心情的皺褶……
在文字的輝光補給中,我們感受到生命的寬度,在這個更大更豐富的世界中收獲一片遼闊的風(fēng)景。
用閱讀給生命補光,可以認(rèn)識到思想的深度。
生命的成長,會長久地處在孤獨與黑暗中,閱讀,是最好的照亮,也是最好的陪伴。在不斷地閱讀中,我們才能真正找到精神的親人,從他們深刻的思想中收獲強大的力量。
正如曹文軒教授說的,“看一本書,就等于接收了一個人一輩子的財富;讀了十個人的書,就相當(dāng)于從十個人那里接收到他們的財富”。尤其是閱讀一些杰出者的書信、談話錄與傳記,從那些帶著體溫的文字里,更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的生命歷程,從他們思想的腳步里提取力量。
一本深情的《傅雷家書》,被我看了又看,我既感嘆傅聰?shù)男疫\,也感慨自己的幸運,借來一種父愛填補生命里的空白。一本薄薄的《卡夫卡傳記》,被我讀了又讀,感受詩性的悲憫情懷與思想的力量,身體那么孱弱的卡夫卡為我們提供的卻是健碩的精神果實。一本《歌德對話錄》,被我研究了又研究,我穿越時空與愛克爾曼一起接受點化。
那本《曾國藩家書》,何以毛澤東推崇,蔣介石推崇,梁啟超也備加推崇?!我相信,他們一定在那家書中見到了智慧之光,并獲得生命的燭照與能量的補給!
我們是需要有這樣一本書,作為生命的陪伴。它可能與學(xué)習(xí)無關(guān),與考試無關(guān),卻與我們的生命有關(guān),是我們精神的親人。我們反復(fù)讀,三遍,五遍,讀了多年還在讀,還想讀,就像一位摯友不離不棄。
一個人,能遇到這本書,是幸運的。沒有遇到,就在閱讀的路上去尋找。知音在路上,行走者,才有志同道合者。
我們要學(xué)會從傳記類、書信類、日記類等書中去與生命中的那本終生閱讀的書相遇,和精神偶像生活在一起,感受他們的思想光芒,讓灰色的日子煥發(fā)出光彩!
用閱讀給生命補光,可以見到精神的高度。
我是誰?這短暫又渺小的一生應(yīng)該怎么度過?這樣忙這樣累值得嗎?……
總會有一些問題把我們帶向迷惘的沙漠,無邊無際。閱讀,能讓我們看到希望的綠洲。
我們是幸運的,內(nèi)有老莊,成為我們精神的骨骼;外有孔孟,是我們行為的圭臬。這樣,個體的自我與社會的自我都有了一種安全的歸屬。我們的幸運還在于擁有陶淵明為我們構(gòu)建的共同的精神家園,擁有蘇子那樣豁達(dá)超然的心境,擁有詩風(fēng)詞韻的絕妙風(fēng)景……
怎么交朋友?孔子告訴我們?nèi)蝗唤唬阎?、友諒、友多聞,益友交;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友不交。
怎樣看待生死?王羲之強調(diào)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死生亦大矣,活就活出意義來。
怎樣看待功名?老子告訴我們功成身退,天之道,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教我們懂得進退,明白放下,學(xué)會華麗轉(zhuǎn)身。
常以圣人為師,以大師為伴,他們的精神高度,可以提升我們的眼界,讓我們學(xué)會不卑不亢,做到不迷不惑,讓我們清朗的心空,高掛一輪皎皎明月。
我常想,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不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不認(rèn)識自己的文化祖宗,不攜帶民族的文化符號,我們精神的基因就容易發(fā)生變異。最終,我們會失去文化身份的認(rèn)同,成為無家可歸的精神流浪者。
用閱讀給生命補光,就是要見到撐起我們?nèi)A夏文明的擎天柱,連接圣人的精神氣場,引發(fā)生命的深度律動,為成長打下堅實的文化底座。有眼界,才有境界!
有人說35歲之前的相貌是父母給的,35歲以后的相貌是自己修來的。這份學(xué)識修養(yǎng),閱讀自然不可或缺。
有人說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這一流的生命化妝,自然也離不開閱讀。
閱讀,是給生命補光,讓這份光在我們生命中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我想,這反應(yīng)是思考,是領(lǐng)悟,是化為自身的血液流淌,滋養(yǎng)出一個嶄新的我。不做情感的窮人,不做思想的矮子,不做精神的侏儒!
堅持閱讀,堅持給生命補光,讓我們見到生命最美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