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改麗
《觸不可及》是2011年上映的法國電影,曾獲第70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在外網(wǎng)IMDB上頗受好評。電影的劇情其實很簡單,在主題上也沒有太深邃或者復(fù)雜,總體上就是以一個治愈故事進行人性良善與交際溫情的柔軟建構(gòu)。影片以雙男主為主線人物,在鋪敘和塑造上幾乎平起平坐,兩個人物形象都各有鮮明特色又飽滿生動。
影片主要講述白人富翁菲利普由于一次意外的跳傘事故而導(dǎo)致脖子以下全部癱瘓,故欲招聘一名全職陪護,失業(yè)貧窮的黑人混混德瑞斯聞訊而來,本只是漫不經(jīng)心地想蹭個方便,結(jié)果卻陰差陽錯地成為菲利普的陪護。
菲利普與德瑞斯完全是兩種迥乎不同的人,不論是從身份地位階級這些外部屬性來看,還是從性格脾氣價值觀念這些內(nèi)部特性來說,兩個人在世俗的衡量天平上是根本無法進行對等交流和溝通的,也根本不能希求彼此理解獲得某種共識。而電影所敘述的故事,正是這樣看起來之間存在著天壤之別的兩個人,在一段時間的磨合與相處之中,彼此從對方的人生軌跡里獲得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啟示,不但成為親密的朋友,更為對方的人生行路形成一個助力,逃脫困境而邁入更開闊更明朗的地帶。
這種影片類型其實劇情都大同小異,看《觸不可及》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同類型影片《枕邊的男人》和《遇見你之前》,故事進行的框架和主要人物設(shè)置幾乎一模一樣,癱瘓的富人與前來全職陪護的窮人,富人雖富卻失去了健康與自由,也因此厄運陷入情緒與思維的盆地,性情往往古怪挑剔與人冷漠;窮人雖窮卻擁有健康與自由,他們往往是快樂的窮人,性情開朗大方為人粗豪但善良。具有天差地別的富人與窮人接觸之初會彼此抵觸排斥,但一段時間之后往往達(dá)成和解,并進而發(fā)展為更親密的關(guān)系。在《枕邊的男人》與《遇見你之前》中,人物設(shè)置都是一男一女,一對是富家女和貧窮男,另一對則是富家男和貧窮女,他們也都在預(yù)料之中地產(chǎn)生了愛情。
而在《觸不可及》里,白人富翁與黑人流氓的偏差設(shè)置使玫瑰色的愛情色彩無跡可尋,而超越種族、階級、財富與年齡的友情成為支柱性的主情感,在影片里,這份情感得以打動人心的力量也正來源于這種目空一切充滿理想色彩和浪漫主義的超越性和跨越性。在之前的那兩部影片里,同樣也是以此超越性作為質(zhì)骨,只是它們以愛情為表現(xiàn)載體。
在此類型電影中,這種超越等級和財富的情的建構(gòu),正是影片所要傳達(dá)的關(guān)于人性和人與人之間交際交往的思考。在《觸不可及》中,白人富翁菲利普生活在一個金碧輝煌、笙歌燕舞的上級社會殿堂里,他聽音樂會看歌劇,欣賞抽象藝術(shù)畫,與名流貴族來往。而黑人混混德瑞斯卻在逼窘的生存法則里做困獸之斗,他無所事事不求上進,靠領(lǐng)取政府補助金潦倒過活。他們之間相差的又何止是千溝萬壑,但當(dāng)我們看到菲利普與德瑞斯在一起如一對最親密的朋友般暢懷大笑時,在感覺不可思議之際卻又覺得理應(yīng)如此。
在人與人之間,階級、等級、財富本質(zhì)上都是作為身外之物而配屬的,是外界在外在形式上為我們所設(shè)定的框架和輪廓,在真正與人交往相接時,所依靠的,終究是自己的一顆本心。人當(dāng)然能夠憑靠外物裝飾獲得門庭若市的交際盛況,但若想要得到靈魂層面上的知心之交,實在是物力難及的。
但事實上,為了保護自己,人很少冒險以真心來呼喚真心,往往以煙霧彈般的虛與委蛇作為試探和打量,小心翼翼草木皆兵。德瑞斯在外表上無賴粗野,但本心善良真誠,沒有很多虛假做作的處事方式,為人真誠坦率大大咧咧,菲利普看似冷漠不近人情,但內(nèi)心脆弱渴望關(guān)懷,并能以平等和尊重的眼光無色差無偏見地看待和寬容所有人群。菲利普所生活的環(huán)境其實是一個被過度修飾的堂而皇之的城市交際圈,與德瑞斯帶著原生生命力與自然野性的碰撞下其虛偽做作之處更覺浮夸。
當(dāng)然,電影并不是在否認(rèn)高雅藝術(shù),影片真正想要譏嘲的,是將高雅只視為自己高貴身份的體現(xiàn)和高越鑒賞力的表征的工具而自命不凡的那些人,他們從未付出真心或徒有虛名地裝腔作勢,而實則內(nèi)里虛空,只會人云亦云。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文明和禮節(jié)不是為了表達(dá)自己衷心的尊重和謙讓,卻成為其傲慢和虛榮的掩飾物。影片里這種諷刺最為凸顯的地方應(yīng)該就是德瑞斯隨心亂畫的作品卻在菲利普的幾句忽悠下被當(dāng)成了一幅極具潛力和才氣的大作而賣出了高價。
菲利普雖然一直身處此講求優(yōu)雅與儀態(tài)的環(huán)境之中,但其實本性也不是一個時時刻刻愿意被束縛住的人,他會在德瑞斯嘲笑歌劇造型時也抿著嘴笑,會在生日時一起與德瑞斯聽樂隊演奏一起哈哈大笑,會配合德瑞斯假扮病危病人騙過交警。與德瑞斯在一起的菲利普,似乎釋放出內(nèi)心那個喜歡搗亂喜歡大笑不守規(guī)則的小孩。
德瑞斯與菲利普的相遇相知是偶然也是必然,在他們相遇之際,正是他們彼此人生都陷入窘境之時,也即,依照他們以前各自的生活方式和思維觀念,他們的路已經(jīng)走不下去了,前方被一片未知濃霧所籠罩,就像面對著一堆亂碼,而他們此刻都缺少了適合的解碼器。是的,或許德瑞斯對菲利普的意義與菲利普對德瑞斯的意義,就是他們面對一個危險與機遇茫然不分的人生岔路時,在尋找各自新的解碼器的過程中為彼此擔(dān)當(dāng)了重要作用,使得這場偶然式的相遇成為命運式的頓悟:菲利普終于正視了自己的殘疾和殘疾的余生,在影片結(jié)尾他勇敢地與筆友見面,對著筆友露出開懷的笑容;德瑞斯終于以更好的狀態(tài)回歸家庭回歸親情,也決定自此好好生活。
在《枕邊的男人》和《遇見你之前》里,影片在超越性交際之外,還探討了死亡。在這兩部影片中,癱患者都自主選擇了死亡。偶入者給他們帶來了喜悅和快樂,陪伴和理解,卻唯獨沒能帶來希望。開心是真的,愛是真的,對生的絕望也是真的。偶入者成為他們生命最后的一點余樂,浪漫而感傷。而在《觸不可及》中,死亡并沒有成為菲利普的選擇,他選擇了希望,選擇了生命的繼續(xù),選擇了快樂和追求的繼續(xù),使得影片結(jié)尾充滿生機和樂觀的余調(diào)。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治愈故事,在另一個意義上也是成長故事,菲利普和德瑞斯陪伴彼此一起走過了這一個艱難時段,獲得觀看生活的另一個新的視野和角度,從而帶著更多的領(lǐng)悟與感動繼續(xù)下一個征途,這正是成長和蛻變的軌跡。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