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摘 要:時代在進步,英語學習越來越受社會各界的重視。英語學習啟蒙越來越早,在面對越來越難的教材,有限的課時量,作為教師,只有對課堂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才能讓課堂綻放光彩,讓學生對英語學習更感興趣。
關鍵詞:英語學習激發(fā)興趣
英語新課程標準二級要求:對英語學習有持續(xù)的興趣和愛好,能用簡單的英語互致問候,交換個人、家庭和朋友的簡單信息,能根據所學的內容表演小對話和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并講述簡單的故事。能根據照片或提示寫簡單的句子。在學習中樂于參與、積極合作、主動請教,樂于了解異國文化習俗。
新課程標準的二級要求是針對小學五六年級學生提出的基本要求,針對這些要求,筆者在課堂上進行了新的探索。
一、課前預習,孩子能自己學會的知識,老師不必重復
在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國家,老師會讓學生回家閱讀課本知識,在課堂上,老師只負責講解學生提出的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可能在現在的中國學校還行不通,然而預習是很必要的,只有預習才能讓學生獨立思考,但是預習要給學生方向,給學生預習題目。預習的具體步驟:[1]
首先,一定要學生讀課文,讀熟課文是預習的基礎。然后,讓學生在讀書的時候,標示出自己不會的單詞,可以通過查單詞表或者是字典來解決。最后,還可以讓學生查找一些相關的資料,以及跟這個模塊知識點鏈接的以前學過的知識內容。[2]
二、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創(chuàng)設合理情境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六大素養(yǎng),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可以通過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文化品格的熏陶、思維品質的強化、學習能力的發(fā)展來提升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為了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熏陶孩子們的文化品格,并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筆者在英語課堂上也做了以下嘗試。
1.確立合理的,確切的教學目標
朱浦老師曾經在課題報告會中反復提出,目標導向,活動伴隨,資源支持,評價伴隨。這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就是目標導向,一節(jié)課最重要的是確立合適,合理的目標。
(1)根據學生情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來確立合適的教學目標,并且學生應該成為教學目標的主體,比如學生能夠使用句型There is…來表達。
(2)從三個緯度來制定目標,語言能力,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制定目標應該是具體的,可實現的。
(3)關注學生能力差別,注意分層教學。關注班級中的學困生。
2.針對目標,設計合適的課堂活動
(1)為學生創(chuàng)設語境,布置小任務
比如在新標準教材BOOK6 Module5Unit1Will you take a ball?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春游的情境,讓學生來猜猜老師想帶的東西,并結合實物教學,學生們都對春游特別感興趣,又看到實物,更是仿佛置身真實情境中。
(2)設計合適的歌謠,歌曲
新課程標準一二級要求能唱簡單的英文歌曲說簡單的英語歌謠。而且歌謠和歌曲能很好的幫助孩子們記憶,比如在一年級學習動物的一節(jié)課中,課文難點是形容詞,運用簡單的歌謠elephant,elephant,big,big elephant.Snake,snake longlong snake.來幫助學生記憶,又比如在學習時間的時候,運用英文原版歌曲Whats the time?讓學生用手臂來表示時針或者分針,邊唱歌邊做動作,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3)合理改編教材,用好繪本資源
仔細研究周圍的英語教材,發(fā)現很多教材的內容可以整合,筆者曾教過三個版本的教材,其中很多話題可以整合,比如在教五年級時,我們講到一課關于玲玲去挑選合適的書包,而在此之前我們舊教材中有一課Sam一家去選購電腦,兩課的共同點都是運用形容詞來描述物品的特征,并教會學生學會選擇購買適合自己的物品,針對這課內容進行了整合,創(chuàng)設商場這一虛擬環(huán)境,讓學生們來表演go shopping。
繪本教學這一教學方式能很好的提高孩子學習興趣,相對于小學英語教材,英語繪本更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因為它語言真實鮮活,內容豐富且富有生活情境,文化背景也更加豐富,能夠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常常會用到繪本,我們在四年級的時候學習We should work hard.結合繪本《大衛(wèi),不可以》。拓展學生思維,讓孩子們說說學校里還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必須要做好的。
三、讓課后作業(yè)有效有趣,更好的鞏固課堂知識
英語課外作業(yè)是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是學生課外學習英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布置英語課外作業(yè)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幫助學生鞏固消化所學知識,反饋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清代教育家顏元說過:“講之功有限,習之功無已”,我們不僅要重視課堂上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習行之功”,即重視課后作業(yè)的設計布置。然而,傳統(tǒng)的英語課外作業(yè)主要是抄寫和記憶生詞、朗讀和背誦課文以及做一些機械操練的習題等。這類作業(yè)雖是常規(guī)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由于內容封閉僵化,形式單調無趣,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社會生活,嚴重扼殺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遏制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已成為阻礙新課程實施的一堵高墻。
在我們四年級的時候學習Tilly is a mouse.這一課,課文講一只可愛的小老鼠誤入貓開的雜貨鋪,后來不知所蹤,讓學生們改寫課文結尾,然后用迷你書的形式,畫出來。學生們畫的特別認真,設計的結局也生動有趣,這樣的作業(yè)比單純的抄寫,更讓孩子們喜歡。
每個周,還會布置一次口語模仿秀的作業(yè),學生們利用英語趣配音軟件,給動畫片、電影配音,然后互相分享,這些內容學生們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通過一次次的練習,學生們能很好的模仿語音,說更純正的英語。
英語教育的價值在于促進人的心智發(fā)展,塑造健康的品格,培養(yǎng)思維能力。我們現在的外語教學常常是模擬英語國家的環(huán)境和人物身份,與英語為母語的人交往,談論英語國家的日常生活話題,學習英語國家的文化規(guī)范,設計所謂的真實性任務。所以交際語言教學開始時,很多人認為掌握英語就是為了跟英語為母語的人進行交往,我們所設計的真實任務都是以這個理念為基礎,我們讓學生學習外語并不僅僅為了讓他能夠與別人交流,而是要從各個方面改變他的生活,改變他的心智,這才是外語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朱浦.小學英語教學關鍵問題指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